“痴干”两字极宝贵……我深信无论什么事业,非干到“痴”的程度,决干不好。
(《全》#3,69页,1930年4月)名誉心未尝不可成为督促上进心的一种要素,但是骛名如上海人所谓死出风头者,在个人往往落得有名无实自欺欺人的结果,而社会上的青年乃至一般人之歆羡其表面上的虚声者,亦易酿成虚浮浅薄的风气,不肯埋首做切实工夫,不耐埋首研真切学问,但以窃得虚名,铺张虚场面为得计,其害尤大。摇笔弄舌者对于社会的贡献之不切实,我在上文已说过,而犹有缺憾中之缺憾者,即办刊物最易钓名沽誉,最易为个人做死出风头之工具。我的愿望是要终其身做一个无名小卒,故力避出风头主义,但愿《生活》读者知道有笔名韬奋其人者肯负全责为《生活》努力,肯不顾一切不避嫌怨保持《生活》的公正独立的精神,绝对不受任何私人任何团体的利用或唆使,直到韬奋死后,并不知道此所谓韬奋者究竟姓甚名谁,究为何许人,则我愿望已达,而罪戾可以减少,心神可以安泰。我近来常觉得各依个性所近,以出世的精神,遁世的心愿,不计成败不患得失不顾毁誉而埋首尽其心力死干所能干的入世事业,工作的本身即含有至乐,此外不必存心求得“酬报”,兹因梁先生之诚恳鼓励,敢略道所怀,也可以说是我个人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
(《选》,204~205页,1930年7月)以服务社会为职志者固不拘拘于物质酬报,惟生活费的需要固亦事实上的问题……(《选》,208页,1930年8月)陈布雷先生曾经和我谈起下面的几句话,使我永不能忘,他说个人对于社会应当多少有一些贡献,但是最大的贡献须是最适的贡献。他说他不愿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不愿勉强担任超过自己能力的职务;他觉得世间最浪费的事是勉强担任与自己性质不相宜的事情。我希望有意应征求的同志对此点要特别注意。社会的事情是要于合作之中分工的,分工的最要标准是各人应依各人的个性兴趣才能而分途努力,这样才能兴会淋漓,把自己和所做的工作融合为一。
(《选》,208~209页,1930年8月)我非资产阶级,我是工读苦学生出身,现在不工作即须饿死,但我除编辑外,还能做教书匠(我原是一个教书匠),在两方面都不过吃一口苦饭,所以可以随便。就主张言,我愿提倡力求实际工作而不必拘拘于名义与地位之争;就我个人言,去就且无所容心,名义更非所挂意,苟有贤达愿为本刊努力,“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选》,213页,1930年8月)有的能干而也许不愿干,有的愿干而也许不能干,要“能”与“愿”合得起来,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选》,209页,1930年8月)我以为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
(《选》,214页,1930年8月)知识增进不限于读书,而读书实为增进知识之一重要途径。
我国往昔把人民分为士农工商,读书好像是士的专利,农工商就好像无须读书。现在的世界潮流是无论你往那条路走,都有读书的必要。
(《全》#3,593页,1930年12月)我个人更无患得患失之心;我目前日夜聚精会神处心积虑于生活周刊社的业务,不过吃一碗苦饭,不办本刊而干别的事,也不过吃一碗苦饭。我不想富,不想贵,本来是穷苦的无名小卒,死去时也只愿是个穷苦的无名小卒,有得为本刊干时,便尽我心力公正无私不避嫌怨的干,干到没得干或不许干时,我坦然欣然滚蛋就是了。
(《选》,298~299页,1931年2月)我常以为人人应该立志作最大的贡献,我所谓“最大的贡献”,不是说人人要做世俗所谓大人物,我以为各人能就各人自己特性所长作尽量努力的贡献,便是他的最大的贡献。
(《全》#5,276页,1931年2月)假定一个人对于他所办的事,已具有相当的知识技能,他在职务方面能否胜任,至少还要看有无两个最低限度的条件: 第一是肯切实的负责,第二是有细密的精神。
(《全》#4,733~734页,1931年4月)鄙人现负全责主持《生活》周刊业务,全副精神尽瘁于此,日夜栗六,犹虞陨越,实无精神时间再参加其他任何机关或团体之事务。诚以凡事不担任则已,既已担任,必须负责,不愿干无力顾问之事而徒拥虚名也。
(《全》#3,662页,1931年12月)我们聚精会神于一种事业,做一年有一年间的贡献,做十年有十年间的贡献,这种贡献便是功效。有了这样的信心,便有向前的勇气,绝对没有灰心的时候。
(《全》#5,477页,1932年8月)不过愿意不愿意干是一事,能不能干又是一事。倘若虽为我愿干而实我所不能干的事,结果是舍其所能而就其所不能,即湮没其所能而败事自败,徒然落得个损公害己而已矣。
(《全》#5,414页,1932年9月)其实做工要吃饭,原是当然的事情,用不着表示羞愧。不过“社会服务”,也占着很重要的位置,那是无疑的。
(《全》#6,695页,1936年6月)我自己做事,没有别的什么特长,凡是担任了一件事,总是要认真,要负责,否则宁愿不干。
(《全》#7,132页,1936年10月)一面工作,一面读书——和现实联系起来的读书——这是大家努力求进步的重要途径。
这个途径是大家应享的权利,也是大家为社会为自己应尽的义务。
(《全》#6,724页,1936年11月)我因为要忠于我的职务,要尽我的心力使我的职务没有缺憾,便不得不坚决地保持我在职务上的“主权”,不能容许任何方面对于我的职务作无理的干涉或破坏。(在职务上如有错误,当然也应该虚心领教。)我不但在做苦学生时代对于职务有着这样的性格,细想自从出了学校,正式加入职业界以来,也仍然处处保持着这样的性格。我自问在社会上服务了十几年,在经济上仅能这手拿来,那手用去,在英文俗语所谓“由手到嘴”的境况中过日子,失了业便没有后靠可言,也好像在苦学生时代要靠着工作来支持求学的费用,但是要使职务不亏,又往往不得不存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态度。所以我在职业方面,也可说是一种矛盾的进展。
(《全》#7,164页,1937年1月)到厚生纱厂办事没有几天工夫,穆先生创办上海纱布交易所,他自己任理事长,把我调到纱布交易所担任英文秘书。其实纱布交易所里面关于英文的信件很少,每天只翻译几页关于纱市的英文电讯,内容只是数目字的变异,格式都是很呆板的。每月薪水倒有一百二十元,这在我这样初毕业于学校的小子,已不能算少,虽则当时交易所林立,生意兴隆,薪水比任何机关都大,我这样的薪水在比较上仍是很平常的。我倒不嫌薪水小,却觉得我的工作不合于我的爱好。诚然,我也知道初出就业,不能苛求,只得一步一步的干去;也明知重大的责任要从比较小的责任开始。我的不喜欢,不是因为事情的机械,或是事情的小。我后来办理出版业的时候,任何机械的事情或是任何小事情,我都干得津津有味。我只觉得一天那样翻译着几张纱市的电讯,没有什么意义,尤其觉得这是用不着一个什么英文秘书来办的事情。空闲的时候太多,也是使我觉得不安的一件事。
(《全》#7,166页,1937年1月)我对于所做的事还不肯马虎。即如每天所译的纱市电讯,我对于其中的数目字都特别谨慎,总是很仔细地和原稿对一遍才放手发出去,因为我知道这些数目字在我看来虽毫无关系,在做生意的人们看来,错了一个数目字也许就有着很大的出入。我要末立刻辞职不干,否则在职一日,当然要尽我一日的职守。
我对于自己的职务不肯一丝一毫的撒烂污,但同时却不愿忍受任何不合理的侮辱。
(《全》#7,167~168页,1937年1月)我觉得我们做事,要做到使人感到少不了你。这并不是要包办或有所要挟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尽我们的心力把职务上应做的事(这里指的当然是有益人群的事,不是残害人群的事),做得尽量的好,使人感到你确能称职,为着这个职务起见,不肯让你走开,或至少觉得你的走开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同时我又深信有名无实的事情终于不能长久的。
(《全》#7,176页,1937年1月)我深信一个人的工作的效率,同他的特长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抛弃了他自己的特长和经验而另外去干别的事情——与原有的特长和经验不相干的事情——那在个人是自暴自弃,在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种损失。这当然不是无条件地反对改业。有些人觉察到自己的能力更适宜于某种新的事业或职务,于是抛弃原有的事业或职务,这是对的。我们各人都该求得最大的贡献。所谓“最大的贡献”,我的意思并不是指什么夸大狂的心理,不是说要和什么别人比大小,却是说自己对自己比。你自己能善用自己的能力和适于发展自己能力的环境,这样的贡献,比不能善用自己的能力和适于发展自己能力的环境,当然是要大些;你如能尽量善用自己的能力和适于发展自己能力的环境,那在你便是最大的贡献了。各人的能力虽有大小,但是依这样的意义说起来,无论何人,除了有害人群的事业外(倘若这可称为事业),各人都可有各人的最大的贡献。竭智尽力求得这种“最大的贡献”: 这是人人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应负的责任。
(《全》#7,260页,1937年1月)我向来觉得脑子不大够用,总希望多吸收少发表,除在自己所干的刊物外,不敢在别处多噜苏。
(《选》,231页,1937年9月)凡事要做得好,必须是自己愿意做的事。
(《全》#8,176页,1937年11月)怎样献身于国家?……献身于国家是要各人尽各人的能力来贡献国家,而能力的大小与部门的殊异却是各人不能完全相同的。大概说起来,我们要努力使主观的能力与客观的需要配合起来,客观的需要有种种,但是各人的能力却有一定的限度与类别,我们只能选定其中为我们自己力所胜任的做去。当然,有时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力宜做某事,而在选择上却不一定就能得着某事的机会,那只有选定其次的去努力,同时常常留心更适宜的机会。……倘若自己觉得自己的能力是近于这类的工作,就应该努力做去;即使自己想改业,在未得到更适宜的工作以前,还是要负责任地干,等到找到了更适宜的工作再辞去。
(《全》#8,14~15页,1938年2月3日)徒有空泛的大志而不肯认真做切实的事情,或虽做而不肯用心,不肯细密,认为小事不足为,不屑为: 这是一般青年的毛病,而有待于时常纠正的。
……简单说起来,在切实做事方面,不要忽略小处近处;在诚恳做人方面,却要常常看到大处远处,胸怀要扩大,眼光要深远,才不致终日钻在牛角尖里,把力量分散于鸡虫之争或个人意气的小事上去。
(《全》#8,566~567页,1938年5月)研究自己的特长所更为接近的专门学问,当然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更大的贡献。
(《全》#9,17页,1939年1月)不论是站在任何岗位上的工作者,他决不能放弃进修的机会。时代是进步的。如果抛弃了进修而专事工作,工作的效能就会逐渐降低而至于落在时代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