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文化差异更大的(下)(1 / 1)

吻着梦想过日子 毛路 1218 字 1个月前

如果你想要别人的微笑,你得首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如果一两个人不待见你,那么多半是对方的问题,但很多人都不待见你的时候,那就得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

(一)

有一种文化差异,我一直没弄明白,甚至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文化差异。比如我有个朋友小刘只要听到外国人讲关于中国人的笑话,她就会跟人急。我问过她,为什么中国人拿中国人的玩笑,你乐呵呵,中国人拿外国人玩笑,你也乐呵呵,一旦外国人开中国人的玩笑,你就生气呢?

她解释了一大堆,大意是:我们可以说自己国家不好,开自己国家的玩笑,但他们说我们不好,不仅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也打击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反正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我说:要是你的“民族自豪感”那么容易就被打击,那哪里是自豪,明明就是“民族自卑感”。 小刘生气了,说我那是“神逻辑”。她说这明明是文化差异,他们的文化中,可以开这种玩笑,我们的不行。

我还不知道我们的文化里有这样的双重标准,只许我们吐槽别人,不许别人吐槽我们。 好吧,算我的言论偏激,就按小刘的逻辑来,接受不了别人的幽默方式,那是种文化差异。

一个住在北京的德国朋友Felix,他来到中国之后,便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文化差异”,在了解对方之前,无论对方拿德国人开什么样的玩笑,甚至有人冲他摆出纳粹的手势时,他也决不轻易讲关于中国人的笑话。我曾经问他,对这样的双重标准,有何感想。他说:“很讨厌,但我生活在这里,我应该试着去接受它。因为我觉得,在双方的‘文化’产生矛盾时,得有一方乐意去改变自己的‘文化’,来迎合对方的‘文化’,双方才可能相处融洽。我的观点是,有文化分歧的时候,要是在中国,咱就按中国的‘文化’来;要是在德国,咱就按德国的‘文化’来;要是在美国,咱就按美国的‘文化’来……中文的‘入乡随俗’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样不会累吗?”

“说实话,我觉得在欧洲的时候,更累。那边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太多了,吃饭有一套吃饭的规矩;买东西有一套买东西的规矩;探望朋友有一套探望朋友的规矩;穿衣服有一套穿衣服的规矩……反正到处都是规矩。稍不注意,就会引来别人厌恶的目光。而在这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个人生活更‘自由’。比如早上,我可以穿着睡衣,拖着拖鞋,去胡同口买包子吃。胡同里大家都那样,没人会觉得奇怪。要是在欧洲,我那样出门买早饭,肯定会被当成神经病抓起来。”

“在这里与人交往也更轻松,都说西方人直来直往,中国人拐弯抹角,我却觉得中国人其实更真性情,至少我接触的是这样。他们不喜欢掩饰自己的情绪,好心情、坏心情都写在脸上。在欧洲就不一样了,一个人可能心里非常郁闷,但他仍会以笑脸示人。我觉得这点其实挺可怕的。所以,在我看来,‘文化差异’带给我的好处,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坏处。”

Felix是我认识的中国朋友最多的外国人。无论是他的中国同事,还是街坊邻居,说起他都满脸笑容,赞不绝口。有位即将去德国留学的小哥向他取经道:“我的好些同学出了国,却还是只跟中国人做朋友,怎么才能获得当地人的好感呢?”

“其实很简单,无论你面前是谁,不要太在意对方到底喜欢不喜欢你,多在乎一下对方的感受。只有当你学会了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二)

有位打算去留学的姑娘,曾忐忑不安地问我:“你说要是出去了,被人歧视怎么办?融入不进别人的文化怎么办?”我说:“只要你堂堂正正地做人,如果还有人歧视你,那就不是你的问题,而是对方的问题了。文化,这个概念听起来很大,但在日常生活中,‘文化差异’多数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在西方国家,问别人的收入,比问年龄更无礼。甚至洗手的时候,将水飞溅到水池周围而不清理,这在某些地区,也会被看作非常不礼貌的事情。此类问题,关于西方社交礼仪的书里,应该有详细的阐释,我就不多嘴了。其实比那些礼仪书更管用的是,交一些当地的朋友。最好是能跟你讲大实话的那种,这样,当你触犯到别人的‘文化’时,才会有人好心提醒你,让你引以为戒。关于不同的‘文化’,了解的途径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得有去了解的愿望。到底能不能融入进去,关键也是看你的诚意够不够。”

种族歧视在西方绝对不是某些国人眼中的“普遍现象”。在国外的时候,我还从没有过被歧视的感觉。在欧洲呆了好些地方的小米也没遇到过。当然也不能说它不存在,一位移居澳洲的好友就碰上过,我很赞同她的处理方式。

一天,她跟老公一起走在大街上,一个青少年对她大呼:“小婊子,滚回泰国去!” 好友立马拿出“小心老娘杀你全家”的样子,回击道:“小混蛋,滚回你妈肚子里去!” 对方立马怂了。遇到真正的种族歧视者,就别用淑女绅士那一套。该悍妇时就得悍妇,该爷们儿时就得爷们儿。同理,你要是在街上指着一位黑人说过“快看那个老黑,跟个猩猩似的”,人家跳起来把你臭骂一顿,说你是种族歧视,你也不用狡辩说那是“文化差异”了。

我这位朋友,最开始在澳洲过得并不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歧视过一次,老觉得澳洲人多数都种族歧视,比如在超市里,收银员只跟她的澳洲老公打招呼,不跟她打招呼,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起Felix的话,我对她说,你别管别人怎么对你,你先对周围的人都礼貌而友好,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如果你老是先入为主地觉得对方不喜欢自己,先黑着个脸,别人感受到了你的敌意,当然也不会有好脸色给你。如果你想要别人的微笑,你得首先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

她照我的话做了,结果发现“原来大家都挺好的嘛”。

在国外遇到交际困难时,不要总把困难归罪于文化差异,更应该是找个体差异,反正要么是你自己的问题,要么是对方的问题。如果一两个人不待见你,那么多半是对方的问题,但很多人都不待见你的时候,那就得好好找找自身的原因了。据我所知,那些在国外过得苦逼,不被待见的人,在国内的时候,朋友也少得可怜;而在国外能如鱼得水,颇受欢迎的人,在国内的时候也是呼风唤雨,朋友一大堆。可见,比文化差异更大的,是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