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东线与西线,1916—1917年(1 / 1)

罗宾·普莱尔 特雷弗·威尔逊

对德国的高级指挥官来说,1916年东部战线的战役绝不是一场全面战争。1915年俄军的撤退已经使沙俄的部队远离德国前线。因此,法金汉将主力部队调到西部战线去,他认为那里的战事更为紧急,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对1916年俄国前线的顽强抵抗无动于衷,只是德国不会再对那里进行重大的进攻行动了。

与此同时,1915年12月,在尚蒂伊(霞飞总部)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协约国指挥官正在商讨来年的协调作战计划。一旦达成共识,法国、英国、俄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将共同作战,来对抗德军和奥匈帝国的军队。这样德、奥将无法利用国内交通线把军队转移到西部或者东部前线。

布鲁西洛夫攻势

在这一伟大行动中,俄国一开始以为这只是西南战线进攻哈布斯堡王朝军队的一次小型战役。但就在那之后,俄国西部和北部战线对抗德军的重大战役打响了。相应地,士兵和武器装备都将集中在反击德军上。该行动定于1916年6月开始,届时沙俄的军队将已重新整顿和获得补给。

有了上次的经历,并非所有的俄国军事指挥官都愿意立即再次开展对抗德军的行动。1915年末的一系列成功之后,他们更加迟疑了。1916年 3月18日,俄国部队在纳罗奇湖周围对维尔纳发动了袭击。他们原本打算几个星期前就行动的,好利用结冰的湖泊和晚冬坚硬的地面。但士兵和武器未能及时集结,导致行动时湖面正好开始解冻,这也使行动陷入被动。其后果之一就是夏季攻势中反击德军的热情进一步减退。

因此,4月份,俄国总司令积极筹备6月即将打响的战役,主要目标还是维尔纳。但是他们西部和北部战线的军队指挥官都踌躇不前。他们表示可以行动,但要等重型弹药足够用时才行——这种反应可能会越来越强烈,但这未必是件坏事。

最终说服他们同意采取行动的是西南战线新上任的指挥官。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他的军队在反抗德军的同时,也在对抗奥匈帝国。虽然这些军队本身供给不足,但这将牵制敌人的军队并提高他在北方战场的胜算。布鲁西洛夫的提议通过了,条件是他的部队不会得到额外的士兵或弹药补给。这样他们就达成了(某种)共识——夏天,三位俄国指挥官会按照尚蒂伊计划一同出击。

从某方面来说,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成功。刚好,布鲁西洛夫在两支北方军队之前行动,这两支军队仍在等待上级批示下来的大量装备。为响应意大利在特伦蒂诺遭遇奥匈帝国袭击、需要支援的请求,布鲁西洛夫于6月4日发起攻击。他的作战方式与当时的正统战术背道而驰。他并没有把他单薄的武器和人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地域,而是沿着前线进攻。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他一直与德军正面作战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但这一点经常被忽视)。而对抗正处于士气低迷且兵力不足的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因为部分士兵被转移到了特伦蒂诺),作战从一开始就非常成功。6月的头几周里,布鲁西洛夫的军队势如破竹,捕获了大量的战俘,占领了大片的土地。

但这样的成功无法一劳永逸。俄国高级指挥部将兵力集中在北方战线,而布鲁西洛夫的攻击是分散的,虽然这使他可以占有攻其不备的优势,但装备不足使他无法完全发挥这种优势。而且他很快发现,德军数量越来越庞大,因为德国东部指挥部意识到奥匈帝国的艰难处境,德国援军必须火速赶至南方。

与此同时,俄国指挥部还在摇摆不定,是继续准备维尔纳之战,还是将资源支援给布鲁西洛夫?最后,7月初,俄国发起对德行动。但行动很快陷入困境。在那之后,俄国北部和与哈布斯堡王朝交战的前线都出了问题。罗马尼亚预计奥匈帝国将会溃败,于是加入俄罗斯方面参战(结果可悲)。这使布鲁西洛夫的部队转移到了喀尔巴阡山脉,并与罗马尼亚一起遭受了滑铁卢。不久,布鲁西洛夫在德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所有战果,德奥军队的伤亡总计约为140万。

有必要对这次行动做一次总结。布鲁西洛夫在寻求实现一个目的的同时,即为他的北方行动寻求强大的侧翼支持,暂时看来似乎还想同时实现另一个目标:削弱奥匈帝国的战斗力。然而,他只重视了战争刚开始时候从东部战线传来的消息。如果俄国不能击败德国,则在其他战场上也无法取胜。

1917年7月的东线进攻

1917年东部战场的突破带来了转机(与前一年有些许不同)。德国高级司令部再一次选择在东部采取防守策略(而在西部战场,德军期望用潜艇战来更好地代替陆上作战)。俄国发生的事件(十月革命)使德国更加坚定了这一战略。因为俄国无心恋战,德国指挥官也不愿意继续进攻,以免重燃俄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而在战线的另一端,俄军依照年初制订的计划,准备再次对德国和奥匈帝国采取行动,但这次的首要目标是西南战线以及易于攻打的哈布斯堡王朝军队。然而,俄国革命的爆发很快中止了这些计划。革命情绪的扩散,以及人们对战争的认识逐渐觉醒(1917年3月和4月有200万士兵逃亡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人们怀疑俄军进一步作战的能力。但临时政府(沙皇下台后建立)认为,只有盟军的胜利才能保住新生政权,只有一场伟大的战役才能重新鼓舞士气。

因此,布鲁西洛夫成为总司令后,在6月和7月展开了更大的行动。突击队在作战中打前锋,战斗力较弱的部队紧随其后。在整个前线,尽管这些行动最初获得了短暂的胜利,但几周后行动全都失败了。突击队很快变成了残兵败将。后续部队或拒绝行军,或干脆准备投降。

布鲁西洛夫被解除职位后,科尔尼洛夫将军继任。他停止了进攻,并热衷于对抗平民政府,从而导致士气进一步衰退。俄国在一战中的战斗走向终结。此后,西方盟国不得不在俄国退出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战斗。

炮兵与西线

如果1916年和1917年,东部前线上德军占上风而俄军处于劣势的话,那么西部战线的战况将会更加难以预测。英国和法国军队发起的三次进攻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但是对同盟国来说,德国对协约国西部盟军的攻势,包括1916年的陆战和1917年的海底战同样并不乐观。

协约国1916年的西部战线计划源自1915年末的尚蒂伊会议,计划提出英法军队将在仲夏时节联合跨越索姆河进行攻击。但是他们在1916年 2月被德国先发制人,作为法国大本营的凡尔登被攻打。

两次行动的目标经常被人们拿来做比较。英法两国在索姆河的进攻目的是在20英里的战线上破坏德军防线,并让步兵和骑兵通过攻破的战线攻入门户大开的德国。但人们都觉得这是异想天开。相反,德军在凡尔登的目标,看起来更加合情合理。法金汉,这位德军总司令并没指望能够取得突破。他在回忆录中说到他的目的是消耗,就是在自己的军队不遭受相应损失的情况下,折损大量法国士兵。他会首先与敌军短兵相接,然后向前推进骑兵和炮兵,以便在敌军武装支援抵达时立即将其消灭。这样,他就能一点一点地做到覆灭法国大本营,并将敌军耗尽(而不是他自己的军队)。

法金汉的想法似乎与黑格的野心勃勃形成对比——这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现实。实际上,他们两个并没有可比性。两个指挥官意图的不同,对他们的行动并不具有长期的影响。从根本来看,法金汉和黑格都很有远见,但也被同样的妄想所困扰。

他们洞察到的最关键的就是,事实已经证明什么才是武器中的胜者,它不是毒气,毒气在1915年失败了;它也不是坦克,因为坦克对条件的要求很苛刻。而且无论如何,坦克在1916年末才得以使用。取得胜利的武器是高爆炮弹。这场战争中其他值得注意的武器,如机枪和带刺铁丝网,可能更适合防御。而高爆炮弹,如果大量使用的话,可不分防守和进攻。防御工事下的守军将如置旷野,屈服于它的暴怒。

法金汉看到了这一点,同时黑格也看到了。战争最终会(也有权)证明他们的见解是正确的。1918年的胜利主要是由炮兵取得的。除了其他因素,西方协约国赢得了这场大战的原因是,在战场上他们装备了足够的炮弹,并使其发挥了最大的作用,还分析了什么是可行的和能够受益的目标。但是1918年与1916年不同。到了战争的第四年,枪支和炮弹以及使用技术都得以普及。而1916年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法金汉和黑格在策划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时忽略了这一点。他们只注意到自己储存的大量炮弹,认为这是史无前例的。最荒谬的是他们心中的目标:要么是法国被耗尽,要么是德国战线崩溃。

法金汉至少尽力限制他攻击的范围,从而让炮击足够猛烈以使目标地区一个活口都留不下。即便如此,炮兵顾问仍怀疑轰炸是否猛烈到足以达到他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选择只攻击前线有限的一部分(默兹河右岸8英里),德国指挥官当时必定无法顾及法国炮手在左岸的类似行动,这个区域在法金汉的攻击范围之外,但仍在其炮弹的射程之内。

相比之下,黑格预见到,来自侧翼的火力可能会威胁到试图前进的部队。他选择通过攻击20英里的前线来消除这个威胁,从而将他行进的步兵和骑兵放置在侧翼火力射程之外的中心地带。他从而陷入了与法金汉相反的误区。对如此宽阔的前线,以他的枪支和炮弹数量,他根本无法直接突破他面前敌人的防御,所以在这次战役中,他的部队将在敌人的炮兵和机枪的攻击中全军覆没。因为他的轰炸太微弱,根本无法阻止敌人的进攻。

两名指挥官都未能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即他们实际需要拥有多少武器才能完成当下的任务。这导致和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相似的问题持续出现,尽管在计划和意图上有所不同。双方都持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只有小范围土地的频繁易主(有时只是暂时的),没有任何一次行动使进攻者或防御者获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凡尔登战役

法金汉于1916年2月21日发动了凡尔登战役,并进行了毁灭性的轰炸,随后取得了惊人的初步成功——夺取了杜奥蒙要塞。此后,行动陷入困境,而且再也没有恢复势头。这次袭击一部分是靠前线的幸存火力在顽强抵抗,但更多的是来自默兹河左岸的侧翼火力。法金汉不得不迅速重新调整他的行动。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默兹河左岸,从而扩大了他的前线,但也令他失去了方向感。直到5月下旬,在双方激烈的血腥战斗之后,他才消灭了位于默兹河另一岸的法国炮兵主力,并设法回到原来的目标上去。6月,他完成了对法国堡垒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抓捕行动。此后,即将到来的索姆河协约国联军行动给了法金汉停战的理由——或许只是借口。

法国军队在大部分战斗中都有着坚定的意志;但到战争后期,士气有了明显下降,且遭受了残酷的打击。不过德国的损失几乎一样惨重(几乎每100万伤亡中就有三分之一是德国人)。最后,法金汉只能无功而返。他试图在不造成自身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消耗法国军队,并占领大量土地的这种想法,被证明是无稽之谈。

索姆河战役

当英法联军于7月1日开始行动时,法国在凡尔登的失利,使得索姆河战役成为英国人主导的一次进攻。相应地,制订作战计划和指挥的责任主要落在作为总司令的黑格和英国第四军的司令亨利·罗林森爵士身上。

1915年,黑格和罗林森在所有西部战线上的行动中都一起战斗。他们学到了重要的一课:只有密集的火炮攻击才能突破精心布置的防御工事;没有捷径来为进攻者打开突破的大门,进攻步兵行动速度要快,利用掩护并采用相互协助的火力和移动战术。(甚至新到达的基奇纳部队也证明了这些战术的可行性。)

索姆河的计划几乎未采纳这些积累下来的经验。罗林森关于定点攻击的计划被束之高阁,整个英国的计划都集中在突破和探索骑兵的使用方法上。因此下令攻击20英里的前线,初步深入4500码(1码等于0.9144米)。黑格的400门重炮和1000门野战炮都不足以保证攻下这样一个区域。同样,关于步兵战术的经验被搁置一旁;相反,攻击主力将以整齐的队形缓慢穿过无人区。

因此,1916年7月1日,战役的第一天,成为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战壕防守未被清除,敌军炮兵甚至还没有参战。那天过后,一共12万人的进攻士兵中,伤亡人数达5.7万,其中两万人丧生,但只夺回了南部战区前线的一小部分领土。英法联军在右翼得到大量法国炮兵的援助,才控制了德国前线,并向第二条防线挺进。相比之下,北部和中部的进攻一无所获。毫无疑问,出师不利使得这场战役被迫暂停。为履行对协约国的承诺以及黑格的意愿,战役才继续打了下去。后续行动分为三个阶段:7—8月, 9月,10—11月。

在第一阶段,黑格和罗林森很少对日常战事进行指导。从典型战役中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小分队在不同的时间段攻击着狭小的防线。这种方法却让德军可以集中他们的火力,一次性对一个地方进行反攻。因而英军大部分战役都以惨败告终,只有偶尔会出现比较好的状况。7月14日,一连串猛烈的炮火攻击,吞噬了德军第二条防线中的很大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战役都是这样。从7月2日到8月末这段时间内,英军损失惨重,为了夺取和第一天攻获的差不多大的地盘,伤员多达8.2万人。同英国协同作战的法军只能在右翼跟随英国的节奏。

到了9月,进攻形势似乎有所好转。英国的炮兵能够在行进的步兵之前打出徐进弹幕。这种“移动的弹幕”有效地压制了处在战壕中的防御力量(但很难压制敌方炮兵)。而且,一种类似坦克形式的新型武器即将投入使用。结果,首次使用的时候(9月15日),这种新型武器以及新型炮兵技术并没有得到充分使用。为了不击中坦克,弹幕轰击中留下了空隙。如果坦克发生故障而不能及时到达,步兵就会既得不到坦克也得不到炮兵的保护。一旦这种情况发生,黑格就会再一次将他的炮兵散布到很宽广的区域,以便让装甲兵进入。因此在9月15日,坦克的首次亮相仅对德军的防线造成了很小的破坏,但在10天后却取得了实质性的胜利。所有的坦克都按兵不动,仅由炮兵来保护步兵。除此之外,黑格的目标也十分切合实际。最终,德军的第三道防御体系遭到瓦解。

事实证明,这种效果也是暂时的。此时,在黑格的军队和巴波姆之间,德军第四、第五和第六战线已经处在建设中。雨从未停止,行动的黄金期即将结束。很显然,当务之急是叫停战争。然而,黑格继续前进,从10月初到11月中旬,他七次对德国第四防线发起进攻。在到处是积水和烂泥的艰难环境下,行动全都失败了。随着人力资源逐渐减少,该行动最终于11月14日停止,距离巴波姆(第一天的目标)还有6英里。索姆河战役给英国造成了45万人的伤亡,法国在侧翼作战行动中的伤亡达20万。德国人的伤亡人数比较少——40万人。黑格和霞飞宣布,该行动将在新的一年重新开始。

尼维尔攻势

在这种情况下,黑格和霞飞1917年的计划都没有实现。法国政府不希望索姆河的悲剧重演。他们撤了霞飞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罗伯特·尼维尔将军,他是最近在凡尔登成功进行定点攻击的指挥官。

尼维尔1917年的计划与之前的计划完全不同。第一种计划,英军(由尼维尔指挥)被要求通过攻击阿拉斯来吸引德国火力。然后尼维尔将对阿拉斯进行主要打击。他希望通过这次强力的打击来使法国人能够突破德国阵地并获得实质上的巨大胜利。如果48小时内没有完成,就中止行动。

法国和英国的政治领导人最初很支持尼维尔的计划。对法国人来说,它似乎远不如霞飞的“蚕食”计划那么代价高昂;对英国首相来说,所有法国将军似乎都更喜欢黑格的作战方式;不幸的是,对盟军来说,这些愿望并没有实现。1917年2月,为了保留人力,德国人已经将他们的军队撤回到更短且更具防御性的兴登堡战线上,因此,尼维尔要攻击的德军其实只剩下很少的兵力。4月9日,在阿拉斯发生的第一次袭击,英军确实收复了维米岭和南部的一些领土,但此后英军的进攻陷入困境。在“贵妇小径”,尼维尔4月16日的大规模攻击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既没有突破也没有重大损失。不幸的是,进攻也没有停止。

对许多法国士兵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因为尼维尔不切实际的承诺,他们的期望值曾经很高。一些散落在战线外的小分队只愿意死守战壕,不愿再参加任何更进一步的行动。而其他人则完全拒绝继续作战。到了5月底,最坏的情况出现了,当时大概有3.5万名士兵参与了集体抗命。法国政府也同样幻想破灭,尼维尔被撤了职,贝当接替了他,取消了一切进攻计划,并且承诺改善军队的境况。他还以军法审判了3400名罪魁祸首,并且把其中的450人判处了死刑(其中只执行了50人的刑罚)。

德军没有发觉法军的动乱。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德军没能趁机展开任何行动。事态逐渐趋于平静。但有一件事很明确,那就是法军当年不能再进行任何持续性的进攻了。如果1917年协约国再次发起进攻,那一定是英国发起的。

第三次伊普尔战役

由于法军在“贵妇小径”战役中的失败,英军在阿拉斯的支援行动也毫无成效。黑格在恢复对军队的掌控权之后,选择继续进攻——只不过是在北方战场。他从伊普尔的山地地区进攻,并且向比利时的海岸推进。他将会攻占那里的潜艇基地,而所有驻扎在比利时的德军都会陷入困境。

但是首先,黑格需要夺下梅西纳岭,才能阻止德军窥探他对战斗做出的准备。6月7日,普鲁默将军率领的第二军占据了梅西纳岭。在此前的两年时间里,英军在山脊的德国阵地处安置了100万磅的TNT炸药。在攻占山脊行动的关键时刻,19个内含百万磅炸药威力的巨型地雷被突然引爆,同时再配合普鲁默军队的反炮兵部队对德军炮兵的绝对压制,保证了普鲁默以相对适当的代价取得了此次占山行动的成功。

黑格为了主要的北部袭击,并没有选择普鲁默做指挥,而是选择了经验较少(或许还听话)的第五部队司令高夫将军作为指挥。但令人费解的是,占据梅西纳岭6周后,高夫才开始发起攻势。而这段时间给了德国喘息的机会。德方抓紧时间将他们的防卫专家陆军上校冯·洛斯博格接到了梅西纳,利用地形优势把阵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防守阵地。最终,7月31日,高夫指挥军队发起攻击,但面临的是西线战场上最严密坚固的防守战线。

英方的进攻伴随着空前规模的轰炸开始了。然而英方计划本不切实际,他们并没能完全攻破冯·洛斯博格所布下的防线。而且,一些英军最开始夺得的阵地也被防御军夺回,并落入英军火力攻击范围之外。最重要的是,德军在战略地带格卢维尔特高地上获得了一小块土地,从这里德军可以俯瞰整个战场。不过高夫确实在1.4万码的前线向前推进了3000码——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比1916年7月1日那次彻彻底底的失败好太多了。出于方便考虑,山脊战役剩下的部分分为三个阶段——8月阶段、9月阶段和10—11月阶段。

8月是第一个艰难的阶段。雨从7月31日下午开始一直不停地下,持续到整个8月几乎都没有放晴。低地大都成了沼泽。而这并未阻止高夫的步伐。这一个月来,他发起了6次进攻。最后,由于伤亡惨重——死伤了6万名将士,他再难向前推进毫厘。有几次进攻尤其失利,以至于军队几乎无法爬出战壕,更别提发动连续攻击了。终于,黑格行动了。高夫被降级,受命从北部侧攻。普鲁默的第二军接手了看似棘手的格卢维尔特高地。

8月就这样过去了。普鲁默终于等到了适宜的天气,他随即在9月20日、26日以及10月4日先后发起了一系列定点攻击,总共在格卢维尔特高地上前进了4500码。继而帕斯尚尔山脊也遥遥在望了。帕斯尚尔山是高夫在战争刚打响的时候就立下的攻击目标之一。

10月的头几天,雨又开始下,战争也进入第三个阶段。雨水把本就浸透了的战场变成了月球表面般坑洼的泥潭。黑格的军队这时也发现,他们正在进入一块不断缩窄的凸出位置。那里没有足够的空间用来部署枪炮,反倒是把全军置于南部纵向攻击的枪口上了。按照常识,这场战役该结束了,但黑格和高夫都不愿意这样做。更让人惊讶的是,普鲁默也不愿结束战斗。所有的英国指挥官都没来由地放言德军就要走上穷途末路了。各方都觊觎着帕斯尚尔山脊及其周围的草场。战争还在继续。

所以,在10月8日这天,英国装甲军不负所望,再一次于前线集结。只是,他们注定无法取得突破。此前步兵部队在不具备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勉强作战,虽然时而被逼到匍匐前进,却也慢慢攻取了通往帕斯尚尔山脊的区域。终于,11月10日,帕斯尚尔村被攻获,结束了这场战役。然而,这支时运不济的军队现在发现,自己所处的这片凸出地过于显眼,一旦敌方发起联合反攻,他们肯定难以招架。(在1918年的德国春季进攻中,1917年获得的所有土地都在3天之内失守。)

该行动造成英国27.5万人伤亡,德国人伤亡人数要少很多,只有20万人。它削弱了协约国最大最可靠的军队,并且使黑格无法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来抵挡德军在即将到来的春天发起的猛攻。

1917年在西部战线上还有最后一次闪击战。虽然帕斯尚尔战役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但是黑格组织军队对坎布雷—兴登堡线的一个薄弱的部分进行了攻击。11月20日开始的这次攻击没有什么永久性的收获——30日,德国收复了他们失去的所有土地。然而,这场战斗体现了两种发展前景。第一,坦克被大量使用。尽管过于机械化,不容易持久,但它们在初始阶段确实帮助步兵前进,同时使损失降到最低。第二,而且更重要的是,采用了新型火炮技术。声音检测技术极其精准地定位了敌人的火力点,使英国炮兵连在发起攻击前能够一直隐藏行踪,然后用火炮将德国的枪支化为灰烬。战场上惊喜连连。1918年,炮兵的精确攻击且出其不意,偶尔由坦克协助,这为胜利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