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小档案
年代:明(公元1368—1644年)
尺寸:每幅纵53.8厘米,横31.7厘米
材质:纸本
馆藏地:上海博物馆
主讲人:赵雪
2018年12月7日,“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中国大陆举办的规模最大的董其昌艺术大展。本次展览以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为主,同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展览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共计接待参观人数60万人次。在当时展出的展品中,《秋兴八景图》册可谓明星展品之一,深受观众喜爱。
中国杰出文人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字玄宰,号香光、思白、思翁。生于1555年,死于1636年,享年82岁,原籍上海县(即今天的上海闵行区马桥),后迁居华亭(即现在的上海松江区),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他17岁时参加松江府学会试,时任知府袁贞吉认为董其昌书法不佳,评其为第二名,而董其昌的侄子时为第一。从此董其昌发奋习字,从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及米芾等书法大家中汲取精华。他22岁才开始学习作画,其绘画艺术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
除了创作精美的绘画书品,他洞察画坛时弊,及时明智地提出画分“南北宗”的画学审美观。
其实在董氏之前,詹景凤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跋元人饶自然的《山水家法》中提出了南北宗论的雏形,即“逸家”与“行家”。他说:“山水有二派,一为逸家,一为作家,又谓之行家、隶家。”董其昌的师友莫是龙与詹景凤友情甚笃,他也赞同詹氏的观点。
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董其昌进一步提炼和形成了成熟的“南北宗”论,这在他所写的《画禅室随笔》中有所提及。他认为,从唐代开始禅家分为南北二宗,而绘画的南北二宗,也是自始于唐代。北宗是由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青绿山水一直流传至南宋马远、夏圭;南宗则由从王维开创,至五代、两宋时期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米氏父子,再延续至元代四家。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受禅宗思想而来,南、北两字并不是简单的地域划分,而是将画风分为文人画与画工画两种,一类是以王维为宗主的南宗,而另一类是以李思训为宗主的北宗。对于南北宗的界定他也不是一概而论的,董其昌对青绿山水及马远、夏圭的作品也多有临习。他的观点并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加以创作实践充分印证其理论,其所达到的文化性高度,足以与元四家及唐宋各大家相媲美,这让他无可争议地载入了中国杰出文人画家的史册,亦是文人画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此外,董其昌“笔墨论”的提出,翻开了文人画史的新篇章,他认为:“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中国画中用笔用墨,既是基础,也是核心。眼前的美景如何用笔墨来表达,墨的浓淡深浅,笔的轻重缓急,都赋予眼前景致不一样的变化。他的理论与观点,影响了明末清初一批画家,如清初四王、四僧等。
“始以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这段话是《明史》中对董其昌的评价,认为他是集宋元绘画的优点,已经超出了常人所能达到的高度,可见其在书画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此外,董其昌的谥号为文敏,谥号是后人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董其昌的谥号同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相同,可见后人将董其昌在书画艺术史中的地位与赵孟頫放在相同的高度。
赵孟頫诗意图
少年游早行诗意图
临米芾《楚山清晓图》笔意
仿赵文敏(赵孟頫)笔意山水
长相思·山驿诗意图
沉醉东风·渔夫诗意图
溪云过雨
深秋诗意图
《秋兴八景图》册的前世今生
《秋兴八景图》册是董其昌66岁时创作的,也是上海博物馆所藏董其昌最大的册页。“册页”从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中演变而来,可以说是中国绘画独有的形式。作为一种书画小品,便于创作,易于保存,可以随身携带,实时可赏,颇受宋以来的文人喜爱。《秋兴八景图》册一共八开,描绘的是作者泛舟吴门、京口途中所见景色。
比较独特的是,册页内附有曾鲸所作、项圣谟补景的董其昌像,通过画面,我们不仅能见到董其昌的样貌,更能了解这大概是多少年岁时的董其昌,如何判断的呢?原来,根据背景中项圣谟所绘制松树的技法和特点来看,至少是他30岁以后画的,而董其昌比他年长42岁,可见画像中董其昌的容貌应是他73岁以后的样子。
《秋兴八景图》册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秋创作,董其昌称其“是月写设色小景八幅, 可当《秋兴八首》”,认为其与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相当,故而有了这个称呼。虽然画中景致为董其昌游玩苏州、镇江时所见,还仿了米芾、赵孟頫的作品,但是,画面中既没有出现对景的写生,也没有出现与米芾、赵孟頫的作品相同的格局与排布,而是以两者作为基础后随性而画,仿神而不仿形,追求古人的作画意境。比如八开的第六开,题:“吴门友人以米海岳《楚山清晓图》见视,因临此幅。庚申九月七日。玄宰。”从题跋上可知,这幅画是观得友人所藏的《楚山清晓图》而绘,此幅《楚山清晓图》的作者就是米芾,他与他的儿子米友仁在山水画中的创意就是用笔墨及留白形成了环绕在山间的云雾,别具一格,称为米氏云山。因此,在这张册页的画面中,云山的处理方式就是以米氏云山为基础,配以幽静的林间屋舍。
此外,册页画面还配有题诗,题诗录有杜甫、陆游、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等人的名篇,句中或曰“黄庐岸白萍渡口”“波上往来舟”,或曰“霁霞散晓月犹明”“雨余山更清”。董其昌曾说过诗不必与画合,但是《秋兴八景图》册中的题诗与画面两两应和,互为一景。八开册页,八个不同的景象,所描绘的皆是秋日之象,布局疏朗,一派恬静太平之景。
除了册页内容,《秋兴八景图》册的封面是宋锦中的精品,称为盘绦花卉纹宋锦,是明代的典型代表作,巧妙地将盘绦纹与花卉的结合,配以活色工艺,使织物表面色彩丰富,变化无穷且艳而不火,使得整本册页更加典雅别致。
《秋兴八景图》册被学术界公认为董其昌山水画之代表作品,在“丹青宝筏”特展期间,上海博物馆的专业复制团队运用非遗工艺,手工复制了100套册页,所用的工艺名为“珂罗版印刷”(即对其英文名“collotype”的音译),又被称作“玻璃板印刷”。它是照相平版印刷工艺的一种,清光绪初年通过上海土山湾印书馆传入,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全国博物馆系统中,仅上海博物馆一家还在延续这项古老的书画复制技术,并于2018年获得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统平面印刷技术相比,运用珂罗版技术复制出的作品还原度高,更忠实于原作,没有网点,通常被认为是书画复仿领域最好的工艺。经过照相、修版、制版、印刷、装裱等步骤制作完成,对于纸张、印章等细节之处同样也要做到一致,所耗心力不亚于原作。在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开幕式上,上海博物馆将采用珂罗版印刷的《秋兴八景图》册001号,赠送给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收藏,以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