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小档案
年代: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尺寸:长123.9厘米,肩宽22厘米,尾款15.1厘米
馆藏地:天津博物馆
主讲人:杨旭
古琴的悠久历史
“玉壶冰”琴诞生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这张古琴体轻且薄,因琴底池上刻草书“玉壶冰”铭而得名。“玉壶冰”出自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寓意清正廉直、玉洁冰清的节操,正符合宋代文人的思想追求。
中国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具有清、和、淡、雅的品质,可以让文人寄寓其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从而在“琴棋书画”四艺中居于首位。源远流长、高雅优美的古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精粹与瑰宝,也是中国古典音乐境界的最高体现。古琴作为古琴艺术最集中、最重要的承载体,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蕴含了极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玉壶冰”琴的形制
古琴造型优美,样式繁多,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琴额、颈、腰、尾部的线条与造型。常见的是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等14个普通的琴式,而这张“玉壶冰”琴为递钟式。琴身为无角圆头,直项垂肩至三徽,琴腰作小型内收半月形,琴底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内有“金远制”款,池下方刻有篆文“绍兴”(南宋高宗赵构年号)印。
据传说,最早的古琴是依照凤凰的身形斫制而成,以求吉祥安泰;古琴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而“玉壶冰”琴就是严格按照此规格斫制而成的。
“玉壶冰”琴的“琴头”上部称为“额”。额的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岳山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整体来看这把琴“有山有水,有龙有凤”,象征着天地万物。因此,古琴便成为一种有生命、有灵性的乐器。
从古琴的外形上来看,音箱上圆下平,正应和了中国人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音箱由整块木头挖空而成,因音响壁较厚,而且打磨粗糙,所以音色浑厚悠远。琴身的长度约为三尺六寸五,约为1.22米,象征着一年365天,是一种时空概念的演化。琴面上有13个琴徽,代表一年12个月和一个闰月,以此象征时空周流。
其实,三尺六寸五也符合人在演奏时手臂适度伸展的长度,当人抚琴时,正好可以保持严谨端正、舒展自然的坐姿,有益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琴再设计得长一些也没问题,但是演奏者蹦蹦跳跳的姿态,不符合欣赏具有古典韵味的音乐时的审美感受。所以,古琴是一种将其本身的基本结构与弹琴人的表现需求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乐器。
“玉壶冰”琴有七根琴弦,象征着七星。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因思念他的儿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千金难买蛇腹断
如今,这张古琴静静地被陈列在天津博物馆二楼的精品展厅里,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慕名而来观赏。但是,许多人在靠近展柜观赏它们时,却惊讶地发现琴身漆面上竟然斑驳着无数细碎的裂纹!这时,人们惋惜的惊叹声便会此起彼伏。而这些出现在古琴漆面上的裂纹在学术界被称为“断纹”,是古琴鉴赏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将龙池比作“古琴的心脏”,把燕足称为“它的双脚”,而琴头、琴额、琴腰、焦尾是“它幽雅的身姿”,那么“断纹”就可以被称为“古琴苍老的皮肤”。
什么是古琴的断纹?断纹又是怎样形成的?首先,我们来大致了解一下古琴的制作工艺。古琴的琴体是由底板和面板黏合而成的,其面层漆的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首先,要在面板上刮一层靠木漆(生漆的一种),之后包裹一层麻布,即传统工艺中的“披麻”,这样就可以让琴身经年久而不开裂,同时还能使琴的声音听上去更有内涵,旧时许多老家具的制作也会使用这种工艺。其次,要为面板制作灰胎。最讲究的灰胎要用生漆和鹿角霜来调和,生漆是从漆树上取得的一种**,完全是天然的材料;而鹿角霜是用鹿角研磨成的粉末。在刮一遍灰胎之后,还需要打磨一遍,总共要刮20多遍不同目数的灰胎。而且,由于生漆是一种含有漆酶的生物漆,需要在恒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干燥,所以,每次要想达到表面干燥的状态,就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另外,在灰胎全部刮完和打磨之后,还要再自然存放一年左右的时间,以达到彻底的干燥状态,然后才可以继续后续的工艺。
制作一张古琴的合理时间应该不少于两年。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讲究的手工艺,保存了历代传统制琴工艺的精髓。使用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琴,表面光泽且声音圆润富有内涵。而灰胎就像有生命的极富韧性的皮肤一样,紧紧地保护着琴体,历经岁月的考验。正因为运用了这样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古琴才得以成为保存百年甚至千年的乐器。
《琴笺》中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由良木制作而成的琴体历经岁月,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年风化,便要冲破紧裹着的厚厚的面层,释放出它的能量;同时,琴还需要经常弹奏,震动也有助于木材的变化,于是在内力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琴身木材表面的漆面便产生了裂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断纹”。
断纹的形状和疏密,由木质、木纹、漆质、灰漆及收缩与老化程度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等。
另外,断纹是根据其形象来命名的。在“玉壶冰”琴上有不胜枚举的断纹,最重要的是一种间隔半寸至一寸,节节相似,形如蛇的腹部的断纹,这种断纹被称为“蛇腹断”。出现蛇腹断的古琴往往是上乘之品,琴声会更加松透古雅,所以在古琴鉴赏界一直有着“千金难买蛇腹断”的说法。
心物相合,人琴合一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若想达到这样的意境,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古琴在弹奏时,摆放的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影视作品中,1987版的《红楼梦》最为精确,林黛玉弹古琴的姿势,以及琴的知识全部都对。
1977年8月,在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精选了全球人类的代表性艺术,其中就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来代表中国的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它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中去寻求新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