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9 真珠舍利宝幢 佛教艺术珍品
国宝小档案
年代:北宋(公元960—1127年)
尺寸:通高122.6厘米
发现地:江苏省苏州瑞光塔第三层天宫中
馆藏地:苏州博物馆
主讲人:蒋乐漪
您好!今天我将为您介绍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它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它就是“真珠舍利宝幢”。“宝幢”是指由珍珠等佛家七宝连缀起来的佛教艺术品,主要用于供奉舍利子。
真珠舍利宝幢的发现
苏州博物馆珍藏的这件宝幢,原藏于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瑞光塔是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屹立在苏州城西南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由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保护管理。
1978 年4月12日,三个少年登上垂危的古塔掏鸟蛋时,无意中在第三层塔心的一堆干草中,发现了一个很深的窖穴,穴内还藏有宝物。三个少年将精美的宝物随意装入麻袋,欲带回家,结果被发现后,将文物交到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当即派考古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再次搜寻,并测量、绘图、研究、修复。在宗教界、工艺界人士的帮助下,最终才基本恢复了它们的本来面目。在这里发现的文物主要有楠木黑漆嵌螺钿经箱、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刻本《妙法莲华经》、雕版经咒、墨书经卷、铜佛像、铜质金涂塔、彩绘泥质观音像、龟纽琥珀“与贞私印”,以及这件真珠舍利宝幢与它的内外木函。
璀璨夺目的真珠舍利宝幢
这件宝幢的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通高122.6厘米,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和塔刹。
宝幢底部的须弥座呈八方形,象征着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为三层,包括底座、须弥海及须弥山。底座上每个棱角的底部装饰有燕尾形牙脚,牙脚正面贴有形态各异的堆漆纹饰。 八棱台座之上饰有双层平行方涩,方涩大意为不光滑的平面。台座整体中间束腰,高2.5厘米,束腰部位每面设壸门三个,一周24个壸门孔上,装饰着金银丝如意花饰;涩面缀以海棠形宝饰,每层转角处均以堆漆条花图案包角。在座阶上,站立着八只跳跃飞舞的银狮子,姿态有腾跃、后顾、搔耳等,造型生动;银狮子的内侧又起一层方涩,方涩上收分渐敛呈八棱斜弧面,其上折收为平阶。在八棱斜弧面一周,贴饰着形象各异、两人一组,共16个堆漆装金供养人像。八棱斜弧面上的平阶八角处,各置立体雕刻的小木狮;木狮表面施青石,局部略敷朱彩。在平阶内侧收腰处,镂如意壸门,上承八角带环绕勾栏的平阶。勾栏的八根栏柱顶端,缀银丝串珠莲花,莲花上各置一颗水晶球。
在木质描金勾栏内是须弥海和须弥山。须弥海和须弥山通体描金,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云,“四天王”站立云端,手持各种武器,气势非凡,而站在他们边上的“四天女”则是温柔美丽,婀娜多姿。波涛汹涌的海浪托起了一根海涌柱,一条银丝鎏金串珠九头盘龙盘绕于海涌柱,传说是龙王的象征,掌管着人间的旱和涝。龙脊和龙皮大框用鎏金粗丝构成,龙齿、发、耳、角及龙的鳞、爪,由极细的三股合一的辫丝制成,龙爪甲则以银子凿出;圆柱上端托起的则是由16座叠嶂山峦组成的须弥宝山。该宝幢的须弥座造型极为精美繁复,通体描绘宝相、缠枝和几何图案,细如纤毫。
在真珠舍利宝幢的中间部分是幢殿,居于须弥宝山之上。幢殿由殿基、殿柱、殿外护法八天、八棱经幢、幢顶鎏金银龛、殿顶、漆木龛、华盖等部分组成。须弥山上,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八大护法天神”,天神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形象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护法天神中间所护卫的,即为宝幢的主体部分——佛宫。
须弥山上,分别站立着佛教传说中的“八大护法天神”,天神由檀香木雕刻而成,形象夸张,神态逼真,大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佛宫外围由八根套金银丝编织的菱形网长柱支撑,中心为碧地金书八棱柱状经幢。经幢正面刻有“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为“大智大慧可到达彼岸乐土”。其他七个面则分别以真、草、隶、篆等字体阴刻填金“过去七佛”之尊号。幢体中空,内置一个乳青色葫芦形小瓶,藏有九粒舍利子,还有折叠的雕版印刷的梵文和汉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各一张。幢顶置有挑花工艺制成的缠枝纹鎏金银皮小龛,一尊高约6厘米,通体描金,双手作禅定印、头裹风兜的木雕高僧大德祖师像趺坐其间。
真珠舍利宝幢中的九粒舍利子具体出于何时,属于哪位高僧大德,还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所以它的归属仍是千年未解之谜。
佛宫顶部是金银丝串珠嵌宝的华盖,华盖上方即为塔刹,主体呈柱状,由银棒和包金箔木柱相接而成,刹轮以白玉、水晶、五色珠料等制成,间以金银绞花、叶片及银丝串珠装饰;刹轮上部的银丝串珠小幡盖,以银丝编织而成的八条串珠天龙为脊,它们个个昂首俯冲,代表着八大龙王。塔刹顶部有一颗直径为3.4厘米的硕大水晶球,外罩银丝火焰光环,寓意为瑞光普照。
至此,整座宝幢被装扮得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历经千年的两重木函
1978年,整座真珠舍利宝幢被发现于苏州瑞光塔第三层的天宫中。在发现之初,它是被放置在两重木函之中的。黑色外木函正面有两行白漆楷书“瑞兴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内木函用银杏木制成,为五节正方形套叠式,内壁墨书有“都勾当方允升妻孙氏十娘”等题铭,以及“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记”等题记字样,外壁彩绘四天王像。
四天王像的面部表情夸张且生动,手持法器,足踏小鬼,气势雄壮。四天王原是印度的神话人物,后来成为佛教护法天神,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北方多闻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其笔墨可见后世传摹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画风,采用柳叶描法,线条流畅,富有变化。粗犷处豪放雄健,如风驰电掣;细纤处游丝毫发,如行云流水。
此木函虽历经千年,画面依然五彩斑斓,气势不凡,丰富的天然色彩带给我们真实灵动的感觉,为我国古代绘画宝库增添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真珠舍利宝幢造型之优美、选材之名贵、工艺之精巧都是举世罕见的。制作者根据佛教中所说的世间“七宝”,选取了名贵的水晶、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银等材料,综合了当时的木雕、堆漆、描金、贴金箔、玉雕、穿珠、古彩绘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精心制作而成的,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世。整个宝幢用了四万余颗珍珠,凝聚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它是艺术家根据佛教典籍中的记载,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所设计出的一个超凡脱俗、庄严华贵的佛国世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佛教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