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公元960—1279年)(1 / 1)

068 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 一尘一佛刹,一叶一释迦

国宝小档案

年代:宋(公元960—1279年)

尺寸:高5.5厘米,口径14.8厘米,底径3.8厘米

征集地:1962年江西省南昌市

馆藏地:江西省博物馆

供图:江西省博物馆

主讲人:祝艺华

今天为您介绍一件宋人饮茶用的茶盏——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盏,是江西宋代吉州窑的独创产品。其造型为一片叶子,蕴含着禅宗意韵。

闻名于世的吉州窑

宋代是陶瓷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众多名窑百花齐放的时代,吉州窑以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个性闻名于世。这里产的瓷器种类繁多,釉色齐全,造型丰富,装饰手法独特,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间风情,被誉为“馨**丽的山花”。

吉州窑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古时又称“庐陵”)的永和镇,所以又称“永和窑”。永和镇是一座因瓷而兴的街镇,它和广东佛山、湖北汉口并称为宋代的三大名镇,交通便利,商业兴旺。古代瓷器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路,能减轻震动、减少损失,而且成本低,这是古代陶瓷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加之当地丰富的瓷土、充足的燃料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庐陵人的聪明才智,共同让吉州窑燃起了熊熊的窑火。

吉州窑始于唐朝晚期,经过五代、北宋,到南宋时达到鼎盛,直至元代衰没,烧造的时间长达600多年。吉州窑烧造的产品有盏、碗、罐、杯、碟、盘、钵、盆、瓶、壶以及玩具,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色彩斑斓、富于变化的黑釉瓷,还有自然新颖、图案丰富的釉下褐色彩绘瓷,尤其是吉州窑以独创的木叶纹和剪纸贴花装饰工艺制作的产品,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独一无二的瓷器绝品。

神奇的窑火使两种不同的釉在高温中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一丝丝叶脉清晰的图像,它的丝丝茎脉是那样清晰生动,如果用手轻轻触摸,便会发现木叶纹米黄色的釉和盏壁的黑釉熔于一个平面,没有丝毫痕迹。当人们向盏内略注清水后观察发现,仿佛有一片天然的树叶漂**在黑色的茶汤中,意境深远。

木叶纹盏的烧造工艺

今天为您介绍的是吉州窑独创的“木叶纹茶盏”,得名于它的盏壁上印有一片树叶。这片叶子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真的树叶。那么,这片真的叶子是怎么贴在盏壁上的呢?在历史长河中,木叶纹盏的烧造工艺曾经消失过,现在经过当代陶瓷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此种工艺又恢复重现。

关于木叶纹的烧制工艺,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古人先在器物上施黑釉,然后把叶子浸在黄釉料浆中,待叶子腐败后只剩叶脉,再将叶脉放至施过黑釉的碗盏内烧制而成。之后出土的吉州窑中,有人将叶子置于盏壁或者盏心,俯视茶盏,叶子如一叶小舟漂**在清澈的水面之中;也有人将叶子的一半置于盏口,叶尖朝向盏心,可以看到在盏壁漆黑的釉色中,叶子犹如一棵大树独耸于浩大深邃的天穹;也有人将二片或者三片叶子重叠的。由于在干燥或者烧制的过程中,叶片容易发生扭曲、破损、变形,所以吉州窑出土的树叶纹形状往往不完整。那么,这些都是什么树叶呢?有人认为是菩提叶,也有人认为是桑叶或者枫叶。在日本的一件宋代吉州窑木叶纹盏的木叶旁,清晰可见一条栩栩如生的蚕,那这片叶子肯定是桑叶。

神奇的窑火使两种不同的釉在高温中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一丝丝叶脉清晰的图像,它的丝丝茎脉是那样清晰生动,如果用手轻轻触摸,便会发现木叶纹米黄色的釉和盏壁的黑釉熔于一个平面,没有丝毫痕迹。当人们向盏内略注清水后观察发现,仿佛有一片天然的树叶漂**在黑色的茶汤中,意境深远。在虚实相应的水面上,暗香轻拂,叶影飘摇,如梦似幻,给人以古朴而超俗的感受,也让饮茶人在涤凡尘的境界中,感悟生命与自然的美好。这一奇特的工艺让平凡的树叶在黑釉茶盏中得以永生,也让黑釉茶盏誉满天下。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给世人留下了无可替代的美好享受。

茶盏蕴含的禅理

那么,为什么说这件木叶纹盏蕴含禅理呢?宋代吉州的寺院不仅多,而且规模大。在青原山和永和镇有数十所僧院,而永和镇的本觉寺是当时重要的禅寺之一。本觉寺塔至今仍耸立于永和窑遗址上,所以吉州窑产品受禅宗的影响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两宋禅师常以“一尘一佛刹,一叶一释迦”来谈禅,禅宗僧人也善于从自然中体悟万法皆空、自然清净的禅理,而桑叶装饰也是“万物观心”的绝佳表达。青原山净居寺出土的桑叶盏残片,是禅院使用桑叶盏的重要实物依据,这些给人带来联想的桑叶盏是禅僧借以悟道的重要器具,因此,僧侣、信众很可能也是这类茶盏的重要消费群体之一。

茶盏的颜色和造型

此时,您或许会有疑问,这个茶盏为什么要做成黑色呢?而且还是斗笠的形状?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发达的时期,上至天子大臣,下至劳苦百姓,都喜欢茶文化,并通过平心静气的斗茶来感悟人生哲理。当年社会上非常盛行斗茶,也就是把半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放入茶盏内,再沏入初沸的开水后,水面会沸起一层白沫,输赢主要看茶沫的白色程度和白沫维持的时间,这时用黑盏盛茶就便于观察茶沫的白色了。在如此风雅的斗茶活动中,茶具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而斗笠状的茶具刚好利于斗茶时茶水的搅动和茶色的观察,因为口大、足小、敞口浅腹;黑釉茶盏便于衬托茶沫、观察茶色而备受斗茶者的喜爱。它不仅符合斗茶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宋人对单色釉器物的厚爱,表现出宋文化中对朴素简约的美德的追求。

黑釉的发展颇有渊源,且对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瓷之黑釉始于东汉,在宋代达到高峰,宋代的福建建窑和吉州窑都盛产黑釉瓷。宋代,浙江杭州天目山佛教寺庙林立,曾有日本僧人到天目山的寺庙留学,他们在回国的时候,常常把天目山寺庙里所使用的黑釉茶盏带回去做纪念,所以日本的研究者把这种黑釉盏称为“天目瓷”。

吉州窑由黑釉器衍生的品种多样,有剪纸贴花、木叶纹、虎皮斑、兔毫斑、油滴纹、鹧鸪斑,等等。其中兔毫斑釉的特点是利用釉料内比较高的铁含量,让它在高温中形成各种形态的结晶,从而产生人工无法描绘的奇特效果。民间匠师利用这种装饰工艺,让结晶釉成为吉州窑釉彩的一个特点;还有充满强烈生活气息的剪纸贴花,将真的剪纸纹样贴于盏壁中,在雅俗之间尽情展现它独特的美。吉州窑也堪称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一件小小的瓷器,足以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有人认为它的产生是秋叶飘落中的偶然一得。米黄色的叶子仿佛舞动着生命的姿态,闪耀着物的灵性,也化作丝丝陶釉与器物紧紧相贴。这是一片飘落于先民饮食器具上的叶子,更是一种先民智慧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