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小档案
年代: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尺寸:通高1.9厘米,纽高1.1厘米,边长2.4厘米
出土地:海南省乐东县志仲镇潭培村
馆藏地:海南省博物馆
供图:海南省博物馆
主讲人:姜杰
您好,今天我想为您介绍的这件文物,是一枚颇具传奇色彩的印章,它就是“朱庐执刲”银印。
“朱庐执刲”银印,1984年5月于海南省乐东县志仲镇潭培村出土,现藏于海南省博物馆艺术馆二楼“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厅。
“朱庐执刲”银印的命名
这枚银质印章通高1.9厘米,纽高1.1厘米,边长2.4厘米,印纽呈蛇身弯曲,中部拱起为穿,头部作兽形,兽头微微上扬,双耳呈弯月状,周身布满精美细密的鳞纹,尾鳍回摆,形态生动。因印面阴刻篆文“朱庐执刲”四字,此印由此得名。
那么,“朱庐执刲”四个字究竟作何意解呢?
海南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因地处大海之南,孤悬海中,故得名。此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的大雪梨,全年气候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是中国最具有热带特色的地方,常年游人如织,络绎不绝。但古时的海南岛也曾是一个孤悬海外,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地方。
公元前202年,随着西汉王朝的建立,在基本平定北疆匈奴边患后,国力日渐强盛。到西汉元鼎年间,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社会已逐渐趋于稳定,为了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汉武帝派出使者抚定南越,后因南越国丞相吕嘉反对内属汉王朝而叛变谋反,于是汉武帝派出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水陆兵10万征讨南越。在平定吕嘉之乱和统一岭南地区后,汉王朝于公元前110年,在南越国分设九郡,其中珠崖和儋耳两郡便设立于海南岛上,自此,中央王朝正式在海南岛上设立郡县。
蛇身弯曲,中部拱起为穿,头部作兽形,兽头微微上扬,双耳呈弯月状,周身布满精美细密的鳞纹,尾鳍回摆,形态生动。
这枚印章上刻的篆文“朱庐执刲”四字,笔画圆劲流畅,篆法严谨凝重,据字体也可判定其为西汉前期至中期的典型风格。“朱庐”二字便由此而来,它是西汉新设的县。名“执刲”是一种爵位名,“朱庐执刲”银印应是“朱庐”县太守或都尉的印章。
此后,西汉王朝为加强对海南岛的统治,派遣官吏在珠崖、儋耳两郡进行管理。但这些汉吏大肆搜刮岛上的奇珍异宝,鱼肉百姓,民众难以维持生计,被迫进行暴动以抗之。这种不稳定的社会局面严重动摇和危及了汉王朝政权在海南岛的统治,于是汉朝政府不得不仓促调整在海南岛的行政管理机构,先后罢废珠崖郡和儋耳郡,随后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又另置朱庐县,属合浦郡管辖。
而前面我们提到,这枚印章上刻的篆文“朱庐执刲”四字,笔画圆劲流畅,篆法严谨凝重,据字体也可判定其为西汉前期至中期的典型风格。这也与史书记载的设朱庐县的时代背景相印证。“朱庐”二字便由此而来,它是西汉新设的县名。
那“执刲”又是何意呢?这其实是一种爵位名,史书中记载,西汉王朝建立后沿袭旧制,当时为了褒奖对朝廷立有战功的将臣,一般都会赐予执珪爵位。刘邦当年在起兵成为汉王之前,曾封功臣曹参、夏侯婴等人为“执珪”。按秦、汉管制记载:郡守(太守)、郡尉(都尉)等掌治其郡或甲卒者,所得俸禄为二千石,皆以银印授之。“朱庐执刲”银印是一枚银质印章,按照汉制,佩戴此银印的主人职位较高,俸禄也在二千石,应与郡、都尉相当,那么被授予这枚银印的主人其行政地位应是相当于郡守、都尉一级的官吏。由此推测,“朱庐执刲”应是“朱庐”县太守或都尉的印章。
中国的印章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若以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方饕餮纹铜玺为现今所能证实的经考古发掘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印章的话,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以前。印章本为实用记号,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朱庐执刲”银印的出土
现在这枚“朱庐执刲”银印可以确定为海南岛北部朱庐县的官员佩印,但为何它却是在相距甚远的西南部乐东县被发现的呢?
我们将视线上移,可以看到印章上盘着一条蛇。在我国,蛇纽制之印传世和出土得都很少,目前仅见有“彭城丞印”“浙江都水”“滇王之印”和“汉倭奴国王印”等几枚,多属西汉印,常为边远地区的官吏、少数民族首领或邻国君王等所用。
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器用篇》中提到:现在人们在地下发现的古代印章,大多数是军队中的官物。古人佩有此种印章,罢免或升迁时都须上交,而可用其作为陪葬品者极为稀少。于土中所获得的此种印章,多是其原有佩戴者在行军或作战中亡于此地留下的。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的人们从土地中获得的这类印章,应该是曾经佩戴印章的官员在行军作战时意外留于此地的。
由此初步分析推断,这枚印章可能就是由身为朱庐都尉这类军政人物,受封为执圭爵位,带兵在海南岛进行征讨时,遭到当地黎族先民的反抗,或被打死或战败逃亡,不慎将随身携带的银印丢失遗落在海南岛乐东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何海岛北面朱庐都尉的印章会在岛的西南部出土了。
“朱庐执刲”银印的收藏
海南岛的历史发展,可以说自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岛上设置郡县直至罢弃以来,前后历时65年,其间都是在中央王朝直接管辖之下的。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往来南海抚定珠崖,复置珠崖县及儋耳县,均隶属于合浦郡;三国时在雷州半岛又设立珠崖郡(今广东徐闻),对海南岛实行“遥领”;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朱卢改为玳瑁,属交州;南朝宋文帝复立珠崖郡。梁朝武帝时儋耳归附俚僚首领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请命于朝,故置崖州。
可以说,崖州设置意义重大。从汉元帝罢撤珠崖郡之后,历代州郡治所均设在大陆,对海南地区只是“遥领”而已。至南朝梁时,始在海南本土设置崖州,从而开始有效地管辖海南岛全境。所以这枚印章不仅是古时国家政府对地方的一种统治见证,对研究海南古代历史和地理更是有着重要意义,为研究西汉爵制、印制及朱庐县的始置提供了依据。它在入藏博物馆之前,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1984年,海南乐东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深入黎族村寨进行文物普查,当他们到达志仲镇潭培村时,几位当地的村民正利用农闲时间在打牌。看到这些村民,工作人员忍不住就笑了,因为这些打牌的村民脸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正方形的红印子。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谁打牌打输了就用印章在脸上盖个戳。工作人员感到好奇,拿过印章一看,眼前豁然一亮,这是一枚银质的方形印章,印章上还盘曲着一条蛇,整体制作得非常精致。一位黎族农民说,这枚印章是他在种植橡胶树的时候,在地下30厘米处挖出来的,并且当时在附近只发现了这枚印章,没有发现任何别的东西。工作人员觉得这枚印章不简单,当下便花了5毛钱,从农民手里“买”了过来。
但印章被收集过来后,人们却并不了解其真正的存在价值,只能断定,这确实是个好东西。直到一年以后,中国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来到海南检查文物普查工作时,见到这枚印章后才断定:印是真品无疑,且执刲印到目前为止只发现了这一件,是一件真正的国宝。可以说,此印章既是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管理与统治的最早见证,同时也说明自古以来海南岛就是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