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青铜大立人像 世界考古史上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国宝小档案
年代:商代晚期
尺寸:通高2.62米,重180公斤
出土地: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馆藏地:三星堆博物馆
供图:三星堆博物馆
主讲人:唐敏
您好!今天,我想为您介绍一件颇具神秘色彩的文物——青铜大立人像。
大立人的造型
这尊青铜大立人像整体高达2.62米,重达180公斤,是世界考古史上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大立人像由底座和人像两部分组成:底座分为三部分——座基、座腿和座台面,座台面的四周装饰着精美的日晕纹和卷云纹,看起来就像一座神山或者神坛!人像的神情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粗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颐大耳,显得庄严肃穆。他头戴花形高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奇大无比的手。他的双手紧紧抱握成环状,左手低、右手高,从侧面看,两手一高一低的组合带有一定的弧度。
那么,大立人的双手究竟代表怎样的含义呢?学者们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他的双手握着某种法器。从手形上看,他手中拿的可能是沟通天地的玉琮,也有人认为拿的是至高无上的权杖,还有人认为拿的是大象牙。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手里什么都没拿,这是一种特定的礼仪姿势——我们都能从这双巨大的手中感受到一种无穷的力量和一种唯我独尊的气势!
古蜀国的最高统治者
青铜大立人像的衣服上装饰着繁复精美的龙纹——有长长的犄角、飞腾的羽翅和蜷曲的身体,龙身从上到下排列着10个圆圈。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两个圆圈为一组。
人像的神情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粗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颐大耳,显得庄严肃穆。他头戴花形高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奇大无比的手。他的双手紧紧抱握成环状,左手低、右手高,从侧面看,两手一高一低的组合带有一定的弧度。
龙与太阳的组合图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帛画《扶桑图》中也有发现。学者们认为,这是和太阳有关的“十日神话”,反映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淮南子》中有“羲和驭日”的记载,屈原的《楚辞》中更进一步讲到羲和驾驶着龙车在天空中巡游,那么“羲和”是何许人也?古籍《山海经》里有记载,羲和为太阳的妈妈,是天神帝俊的妻子。她生有10个太阳挂在扶桑树上,并安排10个孩子轮流巡游天空。突然有一天,由于羲和的疏忽,10个太阳贪玩全部飞到了天上。大地被炙烤,田地的庄稼也燃烧了起来,以致民不聊生。正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叫后羿的人站了出来,他用手中的弓箭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只留一个太阳在天上巡游。至此,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因此,可以说大立人服饰上的龙纹和太阳的组合图案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
人像的服饰图案除了龙纹,还有以虫纹、目纹、鸟纹等组成的兽面纹,这种奇特的衣服搭配和纹饰组合在中国服饰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有学者认为,大立人的服饰是古蜀国的最高统治者在特定的宗教祭祀场合中所穿的礼服。在中原地区,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礼服称为“衮服”。中国人自称为“华夏儿女”,华为章服之美,夏为礼仪之邦。华丽的服装上出现了精美的章纹,这样的服饰即“华服”。
根据古文献记载,一国之君在重大场合中穿的华服上,纹饰足足有12种,被称为“十二章纹”。有关“十二章纹”的记载很多,其中最早、最全面的记载当数《尚书·益稷》,文中写道:“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这段文字详细记载了“十二章纹”所囊括的具体内容,周代天子的礼服纹饰大概就是这种模样。与周代天子所穿的“十二章纹”衮服不同,三星堆大立人像所穿服饰的主纹饰以龙纹为主,配以虫纹、目纹、鸟纹……从视觉上来看,这些纹饰不像是作绘上去的,更像是采用刺绣工艺制作而成。结合青铜大立人的纹饰以龙纹为主,因此有学者提出,与其说大立人的服饰是古蜀国当地大祭司独有的“衮服”,不如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龙袍”。
那么,青铜大立人像表现的是什么人呢?学者认为,这件青铜大立人像的服饰应是三星堆古蜀国的最高首领在祭祖通神时所穿的法服。在神巫色彩浓厚的殷商时代,大立人所代表的是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神、巫、王三者于一体的最高统治者。以青铜大立人为代表的大量青铜人物雕像群的出土,有力地证明了神话传说中的古蜀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于氏族部落的、独立的、稳定的、具有高度发达青铜文明的政治实体。
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殷商时代是青铜器最鼎盛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有一种普遍的信仰即“万物有灵”。殷商时代的统治者们迷信鬼神崇拜,他们把自己塑造成能与神灵沟通的特殊群体;同时,铸造了大量用于宗教祭祀活动的青铜重器用于人与神、鬼之间的沟通。这些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青铜器,被称为“尊彝”。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那一件件耳熟能详的青铜“尊彝”——“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大禾人面鼎”,这几件青铜器都是响当当的国宝文物,很早就被写入我国中学历史的课本。这几件青铜重器出土于我国的黄河流域地区及长江中游地区,说明早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就有着文化交流。
沉睡千年的古蜀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对蜀地神秘的历史发出的感叹。20世纪80年代,随着三星堆古遗址的发掘和两座大型商代祭祀坑中众多器物的出土,沉睡千年的古蜀国的大门终于被叩开了。
1986年,骄阳似火的8月,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现场,当地的砖厂工人们在距离一号祭祀坑东南方约30米处取土烧砖时,无意间竟将埋藏于地下3000年的宝库打开,这就是二号祭祀坑。随后,考古人员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自8月20日开始到9月17日结束。二号祭祀坑为长方形土坑,长5.3米、宽2.3米,坑内堆放的遗物分上、中、下三层。最上面一层是60多枚象牙,底层是一些小型青铜器、饰件、铜铃、金箔等,而中层全部为大型青铜器。其中青铜大立人和青铜神树属于罕见的珍品。坑内文物均有被砸碎和焚烧的痕迹,大立人出土时并非完整,而是被拦腰砸断平躺在坑内。
据考古人员统计,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1300余件,其中青铜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绿松石3件、石器15件,另外还出土象牙器残片4片,象牙珠120颗、虎牙3枚、象牙67枚、海贝4600枚。一、二号祭祀坑的发现和大批精美器物的出土震惊了全世界。特别是以青铜大立人为代表的古蜀青铜人物雕像的出土,让世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古代中国的青铜文明进程。
总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浓缩了一个神秘古国的沧桑背影,勾勒出一部雄奇壮阔的史诗。以青铜大立人像为代表的这种三星堆古蜀青铜文化是长江中上游古代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