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红陶兽形壶 大汶口文化的典型代表器物(1 / 1)

国宝小档案

年代:新石器时代(距今6100—4600年)

尺寸:高21.6厘米

出土地: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

馆藏地:山东博物馆

供图:山东博物馆

撰稿及主讲人:代雪晶

您好,今天我为您介绍一件外形很萌的史前陶器,携带着众多远古时期的信息,它就是山东博物馆珍藏的红陶兽形壶。

红陶兽形壶和大汶口文化

红陶兽形壶是一件盛酒的容器。壶的根部有一个筒形入水口,壶嘴可以往外倒水,鼓起的腹部加大了容积,四腿立着方便加热,背上还有一个提手。因为它的头部和肥壮的身体长得像猪,而四肢和上翘的尾巴又长得像狗,所以被称为“兽形壶”。整件器物采用陶塑的手法制成,通体挂红色陶衣,是一件极富情趣又不失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这件红陶兽形壶是大汶口文化[1],即山东地区第三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创造的典型代表器物。新石器时代山东的土著居民是东夷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先后经历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创造了完整的史前文化系统。这一文化序列具有先后承继的关系,脉络清晰,历史延绵。

新石器时代,山东的远古先民挥别了深山老林,来到了更加广阔、水草丰美的河畔海边,开始了长期的定居和生活;为了满足对储存用具、炊具和饮食用具的需求,先民们利用人工取火的方法,摸索出了用黏土烧造陶器的工艺,制作了锅碗瓢盆等生活必需品。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制陶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分为三个时期:早期阶段以手制为主,烧造火候较低,陶色以红陶为主,黑陶、灰陶少见,器类不多,造型简单;中期阶段仍以手制为主,一般采用泥条盘筑法,开始使用轮制技术,烧造火候较高,红陶数量减少,灰褐陶比例上升;晚期阶段,快轮生产技术普及,陶色以灰褐陶为主,红陶罕见,新出现了白陶,器类增多,器形复杂。特别是晚期阶段的薄胎黑陶高柄杯,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为龙山文化蛋壳陶的生产准备了条件。

红陶兽形壶上,家猪圆圆的脑袋。

红陶兽形壶上,家狗上翘的尾巴。

这件红陶兽形壶的陶塑手法展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高超的制陶技术,而大汶口文化中的红陶是大汶口文化中产生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陶器,色泽明丽,如血如火,反映着原始人对血与火的崇拜,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中最主要的品种。红陶的原料一般是黏土,在掺入沙粒和蚌壳粉末之后,既增加了器物的耐火性,又增强了器物的耐用性,使用这种方法制作而成的陶器被叫作“夹砂陶”。为了避免沙粒和蚌壳粉末形成粗糙的表面,智慧的先民们在胎体表面挂上了一层红色陶衣,然后磨光加工,让整件器物显得光润亮泽。而加工好的胎体制作完成后会被放入简陋的陶窑,经过900~1000℃的高温焙烧,黏土中所含的铁元素被转化为红色的三价铁,最后烧成的陶器会呈现红色,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红陶。在远古时代,虽然先民们不一定掌握这样的化学反应原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烧制出精美的红陶。红陶兽形壶就是这样烧制而成的。

先民们自由创作的仿生器

这件红陶兽形壶是仿照猪或狗等动物的造型制作而成的,因此,它也是一件标准的仿生器。人们仿照现在常见的动物造型来制作陶器,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和猪、狗这两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生活在一起了。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普遍饲养猪、狗等家畜,又能细微地观察。因此,先民们发挥了创造力,便塑造出了这件由家猪肥壮的身体、圆圆的脑袋,与家狗乖巧上翘的尾巴组合而成的兽形器,将史前人类的原始艺术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般来说,人类的艺术创造是在劳动中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造型比较接近自然的原始形态。这件构思巧妙的实用器,充满了创造性的灵感,是新石器时代一件难得的陶器珍品,表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先民们不但已经掌握了动物各个部位的比例结构和体形特征,而且陶器制作水平已经非常高超,已经进入可以突破写实,进行自由创作发挥的阶段,在造型艺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陶器上点、线的组织,色、韵的谐和,与先民们生命情绪的表现交融组合成一种境界,浑然天成。先民们那朴实纯真的审美情趣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了。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业

最后,让我们一起透过这件兽形壶去窥探6000年前山东的家畜饲养业。据考古学家考证,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开始饲养猪、狗、牛、羊、鸡等家畜,其中猪和狗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先民们饲养的最主要的两种家畜,并且以猪为代表的家畜已经成为财富的象征,所以在墓葬中才会出现大量完整和部分猪骨随葬的现象。考古发现表明,在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墓葬中,三分之一以上有猪骨随葬,有的用半只猪架,有的用猪的下颌骨,最多的是完整的猪头。1956年,在泰安大汶口墓地发现的133座墓葬中,有43座墓出土了96个猪头,最多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14个猪头。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猪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原始社会的人们喜欢猪、爱猪,从而在艺术上表现猪的形象,可见创造的火花就是在生活的不断撞击中爆发出来的。真可谓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体味人生,感受生活,让我们随着这件小小的陶塑艺术品,一起去感悟先民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吧!

原始社会的人们喜欢猪、爱猪,从而要求在艺术上表现猪的形象,可见创造的火花就是在生活的不断撞击中爆发出来的。真可谓艺术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