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已经到第十四章了。
不知道之前哪位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哪些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实如果按照历史阶段分的话,我们的哲学家的故事,已经进入“希腊化时期”了。
什么是“希腊化时期”?
我们之前提到过,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王国崛起之后,古希腊原有的城邦政治和社会秩序都受到了冲击,连续不断的战争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道德败坏的情况也让很多人感到悲观;另一方面,古希腊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多了,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第欧根尼是哲学转折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以愤世嫉俗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哲学家不再关心宇宙和世界的规律,也不再追问国家的前途,而是想搞清楚关于心灵的问题——一个人在动**、混乱的社会中,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呢?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个影响很大的学派,一个叫伊壁鸠鲁学派,一个叫斯多葛学派,两派人的观点针锋相对,各自都有不少支持者。
这一章,我们就先来说说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伊壁鸠鲁。
1
先来说说“幸福指数”这个词。
也许你在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幸福指数”这个词:人们会列出许多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比如受教育程度、收入高低、生活便捷程度和人际关系情况等。
那么幸福是可以像数学公式那样被计算出来的吗?人怎样才算是幸福的呢?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伊壁鸠鲁先生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他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本源和目的。”
你可别以为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实际上这个观点使伊壁鸠鲁被人误解了好多年,甚至遭受了人身攻击。
伊壁鸠鲁出生在希腊的海外殖民地萨摩斯岛,他的父母都是雅典人,父亲是教师,母亲是一名巫师,一家人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伊壁鸠鲁在18岁时回到雅典,后来又因为雅典人被马其顿人赶出萨摩斯岛而随家人一起去了小亚细亚地区。30多岁的时候,他又回到雅典,购买了一个花园,建立了自己的学校。伊壁鸠鲁的学说吸引了很多人,他的追随者中有很多是社会底层人士,甚至还有奴隶和妓女,伊壁鸠鲁跟这些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友谊。
他的反对者就抓住这点大做文章。他们宣称伊壁鸠鲁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并跟风月场所的女性来往密切。西塞罗认为,伊壁鸠鲁的学说就是倡导纵欲,而另一位哲学家塞涅卡则在他的著作中说伊壁鸠鲁派的人追求的是一种“类似麻木状态的宁静”,还说他们“在花园里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吃喝”。后来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罗马衰落原因论》这本书里写道,伊壁鸠鲁的哲学毒害了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两个伟大的文明——这个罪名可不小啊,以至于很多人以为伊壁鸠鲁的学说就是只关心吃喝拉撒睡的“猪猡哲学”。
事实上,伊壁鸠鲁的团体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他们的饮食主要是水和面包,伊壁鸠鲁对此感到很满意。据说伊壁鸠鲁偶尔才能喝得上一点葡萄酒,在生活比较贫困的时候,他甚至只能靠吃豆角来填饱肚子。一来他确实没有什么钱,二来他也不是很关注生活上的享受。在他的弟子们眼中,伊壁鸠鲁是个知足常乐的人。
后来,还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了几句公道话:“如果一个人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的人,只是毫无理智地沉溺在享乐之中、过着放纵的生活,绝不可以说他是一个伊壁鸠鲁的信徒。”
也就是说,那些批评伊壁鸠鲁的人对他的学说断章取义了。
那么,伊壁鸠鲁真正的观点到底是什么呢?
2
伊壁鸠鲁追寻快乐,但他很讲究快乐的来源。
伊壁鸠鲁虽然并不像第欧根尼那样排斥感官的快乐,但他强调快乐不只局限于肉体感受到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精神方面的细腻感受,这来自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伊壁鸠鲁认为,精神上的喜悦能给人带来更加持久的快乐。人不能不吃饭,但是吃一顿美食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而看一本好书、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跟朋友交谈或是研究哲学,这些事情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长久快乐。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是否想到一些类似的体验?什么事能令你感到精神愉悦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并且暂时忘记了烦恼呢?
但是内心的烦恼仍旧会回来,这样还不能算是获得真正的幸福。伊壁鸠鲁说:“快乐是指身体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我们的身心都应该处在一种平衡的状态,避免剧烈的波动对人的影响。身体上的平衡要靠有规律的生活来获得,精神上的平衡要靠理智来获得。伊壁鸠鲁认为,要让身体没有痛苦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精神,赶走心灵的困扰。
这句话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做起来其实是非常难的。
中国有个文人叫苏轼,他说过一句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是,“人有悲欢离合”可能还有些主观因素,但“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情,其实是纯粹的客观自然现象,是不能避免的。伊壁鸠鲁想做的,是想把后者从人类的恐惧中驱逐出去。
比如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灾害是神灵降下的,于是,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不小心惹怒了天神。伊壁鸠鲁是怎么劝说人们摒弃这种不必要的恐惧呢?他说,人们不了解自然的本质,所以才会相信诗人编造的神话故事。伊壁鸠鲁宣称:天神确实存在,但他们与世间的种种福祸无关。
伊壁鸠鲁推导了一个逻辑关系,来验证这个问题:
如果神不知道世界上有坏人,那他就不是全知的;如果神知道世界上有坏人,但又无法除掉坏人,那他就不是全能的;如果神知道世界上有坏人,但又不愿意除掉坏人,那他就不是全善的。但全知、全能、全善的才能称得上是“神”。这足以证明神根本不想掺和人类的事情,那些天灾、厄运也不是神灵降下的。既然如此,那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又比如,大多数凡人都害怕死亡。而伊壁鸠鲁说,人们恐惧死亡是因为对死亡的无知,不知道死后的世界是怎样的。他认为,人是通过感觉来认识这个世界的——人活着的时候,死亡不存在,所以感觉不到死亡;人死了之后,已经没有感觉了,所以自然也感觉不到死亡。因此,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人无论如何都感受不到死亡,那也就不必因此恐惧了。
你看,伊壁鸠鲁其实是通过一些逻辑推断,很巧妙地把那些令人伤脑筋的问题都化解了。
有人把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学说概括为:“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意思是说,神灵和死亡都没什么好害怕的,如果一个人不再感到痛苦,那么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幸福。伊壁鸠鲁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在遗书里这样描述自己人生的最后时光:“尿频和胃病的疼痛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通过回忆我们进行过的热烈的哲学讨论,我战胜了所有的痛苦。我的灵魂感到喜悦。”
伊壁鸠鲁说过一句很有诗意的话:“自由,是自我满足带来的最美丽的果实。”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或许可以理解为:当人寻找到了心灵的快乐,他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这样一来,任何具体的困难或痛苦就不能干扰到他的幸福感了。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在那样一个混乱年代伊壁鸠鲁会有许多追随者了吗?
3
那么,我们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理解伊壁鸠鲁的学说呢?
我想讲一个或许你曾经听过的故事:
有一位游客在海边度假,遇到一个正在海滩上晒太阳的渔夫。游客很疑惑地问:“天色还这么早,你怎么不去捕鱼呢?”渔夫回答道:“我今天已经捕过鱼了,那些已经足够我生活了。”游客说:“你可以捕更多的鱼,然后攒一笔钱买一艘渔船,这样你会赚到更多的钱,接下来你可以开个捕捞公司,甚至投资水产加工厂……不久你就能成为富翁啦!”渔夫淡淡地问道:“成为富翁之后呢?”游客说:“这样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到海边度假,悠闲地晒着太阳享受生活了!”渔夫哈哈大笑起来:“我现在不正在海边晒着太阳享受生活吗?”
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要大家想一想人生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要把实现目的的手段当成了目的本身。故事中的渔夫可以说是一个伊壁鸠鲁的信徒。对于渔夫而言,精神世界的宁静和闲适是第一位的,收获了内心世界的快乐就收获了真正的幸福。
但是,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辩证地看待,看到它的正反两面。
渔夫当然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人人都像渔夫这样淡然,那么社会也就不会进步了。伊壁鸠鲁的信徒虽然并不反对社会,但他们也无意融入社会。伊壁鸠鲁和第欧根尼一样,赞赏隐居的生活,因为这样可以摆脱对周围环境的依赖,让人不受财富、荣誉、权力、地位的影响,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马克思早年对伊壁鸠鲁的哲学很感兴趣,他称赞伊壁鸠鲁是“古希腊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但他并不满足于伊壁鸠鲁所说的那种幸福。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幸福不仅是应该追求自己心灵的自由,而且应该与人类幸福息息相关,人们应该到社会的汪洋大海中去寻求自己的价值,这种幸福感是更加恒久的。
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就是:“当你享受岁月静好的同时,不要忘记有人在负重前行。”
所以,我们对伊壁鸠鲁的学说,需要真正理解,也需要正确理解。
我们需要更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但同时,有时也别忘记停下匆忙的脚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找到内心的快乐和幸福。
人物卡:伊壁鸠鲁
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学派创始人。其学说的主要宗旨是达到不受干扰的平静状态,学会快乐。
知识卡1:希腊化时期的哲学
亚历山大大帝的马其顿王国崛起之后,古希腊原有的城邦政治和社会秩序都受到了冲击。连续不断的战争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道德败坏的情况也让很多人感到悲观。另一方面,古希腊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变多了。哲学家不再关心宇宙和世界的规律,也不再追问国家的前途,而是想搞清楚关于心灵的问题——一个人在动**、混乱的社会中,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呢?
知识卡2:快乐哲学
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幸福来自快乐,精神的快乐比感官的快乐更重要。而快乐也不是什么难事,没有痛苦就是快乐,这样就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
知识卡3:辩证地看待“快乐哲学”
一方面,我们需要更积极地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另一方面,有时也别忘记停下匆忙的脚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找到内心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