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新风留后人——徐乾同志谈徐老二、三事(1 / 1)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前夕,我们满怀一腔对徐特立同志的思念之情,来到蓉园,访问徐老的儿媳徐乾同志,请她谈谈徐老生平的一些事。

徐乾,1938年眼随徐老到延安,此后一直在徐老身边学习、工作。四十多年过去,徐乾也是六十多岁的老大姐了。问到徐老的生平,老大姐看看桌上的台历,深沉地说:“再过几天(二月一日),就是老人家一百零五周岁的诞辰了。他离开我们,也十多年了……”随后,她怀着对徐老的深切的感情,向我们谈了徐老生前的几件感人的小事:

两瓶血浆

1948年的冬天,徐老生了重病,连续二十一天,体温高达四十度。此时,老人已是七十二岁的高龄了。党中央根据这个情况,一边积极组织抢救,一边准备后事。当时,在党中央工作的医道高明的医生已跟徐向前同志去了南方。周恩来同志亲自给这位医生打电报,请他立即赶来河北东岗为徐老治病。经过诊断,需要输血。军委卫生部闻讯送来了两瓶进口血浆。当血浆送到时,徐老的体温退下了些,神志也清醒了。这时,村子里一个产妇流血过多,很危险。徐老躺在病**,知道了这件事。他立即派为自己治病的医生去给那位产妇看病。产妇因流血过多,需要输血。徐老坚持要把那两瓶血浆给那个产妇。医生说:“这是军委卫生部送给你的。现在,你的身体也没有好呵!”徐老生气地说:“我的身体好些了,我和这产妇比,她比我更需要这两瓶血浆。你们医生要对症下药,不要对人下药呵!”

徐老的话,深深地感动了这位医生。他把这把这两瓶进口血浆,输到了这位产妇的身上,产妇转危为安了。这两个装血浆的瓶子,医生一直把它保存到今天。

上书辞职

1956年,徐老感到自己记忆力衰退,身体不支了。他向党中央打报告,要求辞去中宣部副部长的职务,让年轻的同志上来工作。

几天以后,中央派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宣部部长陆定一看徐老来了。一进门,杨尚昆同志就说:“徐老,我们有哪些地方对你照顾不周,请你指出来呀?”徐老笑了,说:“我又不是小孩子,什么照顾不周呀?”随后,他认真地向这两位同志讲了自己的心情。他说:“我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了,再占着这个位置,于心不安呵!革命总是后浪推前浪的。帮助年轻的同志成长起来,是我们老一辈的责任。前不久,我参加全国人大,看到许多年轻干部,朝气蓬勃,心里真高兴呵!共产主义,就是要这样一代接一代地奋斗,才能实现嘛!”

此后,徐老就不参加中宣部的领导工作了。身体好些时,他就要徐乾陪着他,到各地的学校去了解情况,关心着年轻一代的成长。

千里运书

徐老一生中,最钟爱的,莫过于书了。

1947年3月,由于胡宗南的进犯,党中央从战略上考虑,撤出延安,与敌人周旋。离开延安的时候,徐老已年过古稀,组织上分配给他一匹马。他把许多东西都丢掉,就是书舍不得丢。夜里,他坐在灯下,用剪刀把有些书的书页头尾的空白处绞掉,以便减轻书的重量,多带几本书走。然后,他把书驮到马上,自己走路。

从延安到晋察冀,走了个把月。每天行程在六十华里以上,这对一个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是多么不易啊!给他赶牲口的同志,看他每天拄着拐棍,跋山涉水,很受感动。坚持要把书取下来自己挑着,让徐老骑马。徐老哪里肯呵,硬是自己拄着拐棍朝前走。他终于用自己的坐骑,把这批心爱的书,运到了新的驻地。

新风留后人

上了年纪的老人,无不想想自己的后事。徐老的老伴徐老太,也是这样。她一生俭朴,支持徐老革命,心地无私。可就是对后事,她提了点个人要求:“死后,不要给我火葬。”

1953年,徐老和老伴,都是七十余岁了。这一年,他回湖南视察工作,把老太太也带回老家来了。坐在火车上,徐老指着沿途经过的一块块坟地,对老伴说:“人死了,都占这么一块地,将来哪有这么多地呵!我们死后,不应该去占后人的这块地,而要移风易俗,留个新风给后人!”

以后多年,徐老一直坚持对老伴进行帮助。老太太的思想终于通了。她不但同意徐老去世后火葬,而且也同意自己火葬了。她自己选了一张照片,要徐乾同志去给她烧嵌在骨灰缸上。

(原载《湖南日报》1982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