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周晓 把穷孩子送到美国读书
她下过乡,当过农民,做过工人,挨过批斗,带着借来的300美元闯“帝国”。从名校政治系教授到美国华人女性共和党全国党代表主席,历经一段曲折人生路。
她在湖南湘西建了一所扶贫学校,输送“穷孩子”到美国读书。这些孩子不满13岁,没有经济担保,她打通美国政府重重关节,使“天方夜谭”成为事实。她在不经意间成为教育界的焦点人物。
故乡的滋味扑面而来
我到达夏威夷第一天,见的就是周晓。她提议在一家越南餐厅吃晚饭。这是我到达美国领土后的第一顿饭,而且午饭还没吃呐!
周晓给我的感觉是语言犀利,充满政治智慧。她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夏威夷大学政治系教授。
饭后,她带我去她的家,踏进家门正遇她父亲出门回“老人公寓”,但已炒好了一些湖南菜放在锅里,他们吃的菜永远是故乡的口味,故乡的味道永远留在他们的生活里。他父亲是湖南家喻户晓的人,曾是大学者,在“**”遭迫害,后移居美国。客厅里她的先生与一位好友喝啤酒吃墨西哥菜。一条可爱的狗欢喜地迎接主人,并“好色”地在客人的裙裾下磨蹭着。随后她的儿子出来,这位英俊的混血儿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种“纯净的冷”。
周晓不管三七二十一,找了一大堆锅碗瓢盆、大米、油,还拿了一只塑料盒装了豆腐肉丁炒毛豆给我带走,我突然笑了起来:我真的是一名“洋插队”了。
旁边的教授说:“这就是周晓,她对每一个中国来的学生或学者都一样。”
随后的几个月,我在不同场合听到周晓的故事。外国人对周晓的价值评判犹如色泽浓重的油彩。他们认为周晓从小因父亲在“**”受迫害,在“龙”的国度里走过一段泞泥路,对“故乡”感觉一定像诗人拜伦所感叹:“小船啊,载我到遥远的地方吧,只要忘了故乡。”但周晓在美国成功竞选共和党代表,成为美国历史上党龄最短的全国党代表主席后却没有忘记故乡。她借助这一平台和光环,为故乡种植花圃。她的心盛满一群故乡的穷孩子;她的心搬到了一个贫穷的地方成为一所学校;她的心绿化故乡的土地。在外国人眼中,周晓是一尊花岗岩石雕,那么具有历史凹凸感,那样地流淌着民族血液。美国华人对周晓把中国少数民族的孩子带到美国来接受西方教育,持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这是一次壮举,是西方哲学融入周晓血脉的一次洗礼。让每一个不论多么贫穷、多么低微的人都有权利得到同等教育是世界人民的愿望;另一种则认为周晓是在做一件让中美下一代建立纯朴友谊的工程。不管怎么讲,我对周晓有一种“干巴巴”的情怀。她从来不涂唇红,不装点自己,几缕发丝总是飘在额前,走路说话做事都很率真,有时她给我很大气的感觉。
但我也有不能理解她的地方,比如说:有一次我请她在网上代买一张电话卡,她先替我付了18美元。我托她的学生将款还她,可这学生老遇不见她,她就一次次追我还钱,还托了几个学生提醒。我火了,大喊一声:这个周晓!
在她的办公桌上,有很多“乡亲”孩子写给她的信,我常被这些孩子的话语弄得眼中湿润,但周晓似乎很淡然。
周晓是我永远“吃不透”的女人,或许我没有深刻认知她,或许她永远用行为表达思想,就像故乡的滋味交织在她生命中,蜕变为成功的滋味!
个人奋斗与美国梦
像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移民一样,刚到美国时,她一文不名,前途渺茫;与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她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她取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任教于夏威夷大学政治系并获得终身教授资格。2000年5月,经过激烈竞选,她又成为代表夏威夷州第一位华裔女性共和党代表,也是美国共和党历史上党龄最短的全国党代表。
周晓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与同时代的青年人一样上山下乡,在工厂接受“再教育”。正是这些难忘的经历给了她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生活的挑战。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让她学会用谦逊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入和事,并且教她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而不是像很多初来美国的中国人一样只会怨天尤人。
1986年8月6日,她带着借来的300美元踏上了美国的土地,马上就开始面对房租、食物等种种费用,而她的奖学金到9月底才能拿到。孤零零的她没有哭,也没有想家,这些在她看来都是懦弱的表现。她就靠5美元的苹果和面包度过了她在美国的第一个星期。她的顽强让她的系主任大为吃惊,被深深地感动了。结果这名系主任不仅马上帮他缴了in state tuition($350),还帮他找到了合适的住处。周晓通过这次经历认识到,美国人在本质上是挺愿意帮助人的,而中国人的通病恰恰就在于不承认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也不知道如何去寻求别人的帮助,甚至认为求人帮助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努力工作、努力社交、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正是周晓在她早期美国生活中的最大体会,这些品格再加上她的天赋使她不断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2000年1月,周晓去共和党总部注册登记。作为一名政治系教授,最初想法只是希望借此多了解一些政体的实际运作程序。由于预想注册时会被问到很多问题,她花了一整晚的时间做准备。出乎预料的是,为她办理注册手续的两个官员除了亲切祝贺和例行公事地让她填了有关表格之外,没有问她任何问题,甚至没有问有关党章党规、国籍、宪法之类的问题,也没有让她宣誓效忠于共和党。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她填完了所有表格,从而成了共和党的一名正式党员。三天之后,收到了共和党主席亲笔签名的祝贺信。
自入党后,她积极参与共和党党内活动,仿佛那种久违了的“入党”热情激励了她;同时,作为政治学学者,她主张少数民族尤其是华裔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并成为积极的参与者。2月,她参加了所在区的共和党区会,并很快当选为区党主席,而且同时被选为参加夏威夷州会的代表。区党主席的职位是不带薪的,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做。但这却给予了她更大政治活动的机会。5月,夏威夷州的700多名代表举行州会,州会上将决议从78名候选人中选出14名代表,参加共和党的全国党代会。
一般而言,候选人都是为共和党义务工作过20年以上的老党员,而周晓由于工作努力和乐于奉献而有幸成为候选人之一。在州会上,78个候选人每人只有1分钟演讲时间。在这些候选人中,她党龄最短,资格最浅,还是华裔女性,取胜的希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然而,她敏锐地意识到,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些弱势也许会成为她取胜的优势。她为这次竞选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演讲中突出其华裔新移民、新党员的背景,代表的是新血液、新面貌。她带了很多筷子,在每只筷子上贴着请选支持教育的党代表周晓卓实普教(Research for results)的标签,这来源于布什的竞选口号“卓实改革”(Reform with Result)。同时,在演讲时她也极力强**育。因为,一方面,她是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人们都很满意布什做德州州长时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结果,她成功当选,从而成为共和党历史上党龄最短的全国党代表。
她选择加入共和党而非民主党是有原因的:首先她赞同共和党“小政府”的纲领。她一直认为,扩张政府权力是很危险的。
其次,在夏威夷,民主党已占统治地位长达40年之久。不管是作为一名政治学教授,还是一名感受过党统制的移民,她都认为这种长期势力不均衡是极不健康的。在一个民主的政体中,反对党的存在以及两党轮流执政十分必要。绝对的权力导致权力的腐败。民主党长期统治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对夏威夷整个经济的长期衰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次,民主党中女性的参与及其重要作用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Linda Linger代表夏威夷共和党竞选州长,她的个人魅力及其锐意改革的经济政策赢得了包括周晓在内的大批选民的支持,对民主党长期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最强有力的冲击。虽然最后她以极微弱的差距失败,但给了夏威夷共和党以及所有女性莫大鼓励。
另外,长期以来,共和党一直被认为是白人中产阶级的代言人,少数族裔多半都更拥护注重社会福利的民主党,这种状况必须被改变。因为只有在两党都积极争取少数族裔的支持的时候,少数族裔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她加入共和党,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是带着这么一个理念。华裔美国人和其他共和党美国人一样,有责任心,有纪律感,有良好的教育,追求自由贸易的企业家精神,而不是像许多人眼中那样只想着向政府要求福利。
2000年7月,她飞到费城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投票选举小布什州长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美国,党代表是没有报酬的,会议的一切开销都得由个人自理。为节省开支,她提前两个月订票,途中倒了两次机,于7月9日下午7点离开夏威夷,30日下午5点半才抵达费城国际机场。费城机场既没有宣传标语也没有欢迎人群,完全不像中国人大代表到达北京机场那样隆重,也没有警车开道。她必须和普通旅客一样自己取行李,自己找车离开。等她到达旅馆时,其他的代表已经准备去参加一个大的聚会了。她作为惟一来自中国大陆的代表,参加了设在中国城一个中餐厅的亚裔代表招待会,并缴纳了50美元入场费,作为竞选的筹备基金。
参加全国党代表大会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亲近党内高层和社会名流。出席这次党代会的包括40多名加州VC和IT精英,比如美国在线的创始人Steven Case。当她置身于商界巨子、政治领袖、科学名人和媒体精英之中时,她通过自己的言行,向他们展示了当代中国华裔的良好形象。本次大会主持人之一、众议员Jennifer Dunn得知她来自中国后,告诉周晓她非常喜欢中国,支持给予中国永久最惠贸易国待遇,并在国会上提出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每年增加20~40万技术移民签证指标。而她也有机会同参议员Bob Dole,纽约州长Pataki等握手交谈。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Phil Gramm还笑着对她说:“我不认为从中国来的移民会成为民主党。”他的意思是,中国人应该对大政府的弊端深有体会,加入共和党是明智之选。这次参加全国共和党代表大会的经历使周晓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的政治社会。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在大会上发言的多是少数族裔的代表。从此可以看出,这一次小布什给了共和党一个全新的面貌。他努力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极力支持新人的加入。当她被介绍为第一个出生于中国大陆的代表时,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只有在美国,像她这样的新公民才能够当选为全国代表。
作为众多中国移民中的一位普通女性,周晓在开始时并未显现出什么过人之处,和其他人一样跨过求学、求职、绿卡、入籍这四道程序,而正是她那股努力拼搏、一直向前的精神促使她脱颖而出。正如她自己所说:“能够当选为共和党党龄最短的全国党代表,绝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特殊才能,也不只是幸运。在一个民主的社会,只要积极参与,人人都有这样的机会。成为共和党或是民主党的地区或全国代表,并不是什么难事。我能做到,并且我相信我们华裔移民也都能作到。”
作为一名成功融入美国社会的大学教授,周晓有许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学生接触。这其中她最偏爱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因为他们是最聪明和刻苦的一群,她与许多的中国留学生成了非常亲密的朋友,并对他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予以无私的帮助。她的这种“善”保留了中国人几千年善良的美德。
在美国深深地爱着中国
第二次见周晓,是她组织的海边烧烤,这是她为美国赴湖南湘西她办的扶贫学校义教而举办的欢送会,那几位要奔赴湖南少数民族乡村的“老外”,很兴奋,问这问那,甚至问到上厕所的纸是不是用竹片。一本《中文口语》不离手,我大笑起来:“你以为中国是原始社会?湖南是毛泽东的故乡,知道吗?伟大的圣人毛泽东!”我穿梭在这批义工和送行的家长亲人们的周围,有一丝感动,他们对“远方”一无所知,但都“胆大包天”地送儿送女,仅相信了周晓不是坏人。我至今不能忘记,那些家长、兄长、弟妹们的眼神,是那样的迷离而又鉴定,是那样的对一件不可预知的“扶贫”学校满怀憧憬。他们从相信一个人开始了他们的壮举,要知道他们要离开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美国,到一个贫困山区去当义工,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他们的行为在经济上毫无利益可言,更多的是一种奉献。他们相信周晓,周晓身上有一种坚定的人的力量,一种爱和光明的力量感染了他们。这种中国人特有的人格魅力让他们钦佩。因为他们明白了自己所要做的是一项爱的事业。爱的事业的源泉便是周晓。她用自己的行动说明,她在美国深深地爱着中国,在异乡深深地爱着故乡。故乡在她的生活中成了远方。而远方就是她的心,也成了那些义工心的一部分。远方除了遥远更有周晓的根,她跳动的心在那里。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周晓省吃俭用。每天只吃一些素食,不注意外表。她已经帮助四五十个孩子到美国来学习了,帮助他们考上美国的大学、办签证。所有这些,都是她一个人在办。她说很辛苦,不过辛苦给她带来了欣慰。
她帮助这些学生到美国来学习,纯粹是个人行为。“9·11”事件后,在美国生活的人包括周晓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2001年她开始联系,2002年去湘西办学校。到湘西那个贫困山区,她很感动。那里的大地有一种静穆的力量。那里的人很真实,纯朴。不过,那里很落后,贫穷与闭塞令她茫然。她感慨当年她的父亲14岁能够离开那个地方真不容易。周晓到湘西的时候也像个村妹子一样,6点钟就起来买菜了。初次创业开了个好头,她创办的扶贫学校已有了三千多人,学校的老师工资很低,老师工作的目的自然不是钱,而是一种爱心。她办学校,她的丈夫、全家都很支持,公公婆婆还资助了她一些钱。她在那里还办了一所孤儿院。
周晓对美国有很深的感情,美国是她最热爱的国家,中国是她血浓于水的故乡,她也很热爱中国。她在湖南湘西办“扶贫学校”,是想使中国最贫困的地方通过教育和文化得到一些新的发展。
她说:美国人到这所学校教书,当地人对美国会有更好的印象。这就是她对美国最大的贡献,这种长久的交流对美国有好处,对中国也有好处。周晓准备把这个学校变成一所中美友好学校。
自愿来这所学校教书的大都是美国人,也有英国人、德国人。她通过自己的网站和广告,把教师从四面八方募集起来,做初期中文培训。对于她来说,这些事情都得花钱,也是她开支的一个不小的数目。
挑选老师和挑选学生都是一件辛苦的事。学生的挑选要经过很多层,首先是从学校里挑出十几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然后面试,最终在十几个学生当中选取三个。这些孩子强化半年英语后,就到美国来。周晓为他们争取奖学金,学成后回家乡做贡献。
对生命的敬爱
再见周晓是我把她拉到一片草坪上,草有一种浮力,像静静的湖水把我们两个女入托起。泉水叮咚,风儿很大,我们在阳光下谈了两个多小时,我喜欢这样的谈话氛围。她一步步被我“引诱”,讲出了所有心里话。
我们从政治谈到了女人间的“私话”,她嫁给了她的学生,一个有着西班牙血统、在墨西哥生活了多年的美国人。她34岁时认识她先生,35岁才结婚。在她的眼中,美国男人比中国男人更懂得疼爱女人。美国男人是在美国文化氛围里成长的,他们从心里对女人有一种敬,而中国男人虽然非常爱自己的女人,甚至可以为自己的女人死,但不懂如何“疼爱”一个女人。她喜欢电视剧《大明宫词》,因为那电视剧里有一种对女人对生命敬与爱的力量。从一些平常生活细节上可以体现出生活的幸福来。“我先生有什么事都会和我商量。我们已共同生活十几年了,他每天至少十遍地对我说‘我爱你’!我们很和睦地生活在一起,互相之间有许多自由,彼此不干扰对方。从不怕他学坏,”她很自信地说:是你的东西注定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会到你身边。她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她先生在事业上非常支持她。她也支持他练毛笔字,太极拳什么的,鸡毛蒜皮的事也支持。
毕竟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是一种中西文化的结合,夫妻之间有什么事情都讲究沟通协调。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周晓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去管,而她先生不喜欢管孩子。夫妻俩每隔一周都一起去看心理医生。她说:“在美国健康的人都会进行心理咨询。”因为教育孩子的问题,他们请心理医生为他们指导解决。
周晓很爽朗地说到吃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结婚十年以后,突然有一天他跟我宣市‘从今天开始我不吃你做的中国菜了。’我说:‘好啊,你不吃我的饭我不会单独为你做,你自己做吧。’他很喜欢吃墨西哥的饭,因为他从小在那里长大。所以他每天就自己做。”
她与婆婆很少见面,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公公婆婆来看他们,不会住她家里。周晓去婆婆家里住也不会超过两星期,所以相互之间不会有什么相处不融洽的事情发生。这与中国人的婆媳难处是不同的。
每天早上,她带着她的狗散步,清清爽爽、快快乐乐。事业和家庭都那么好。
生活是一种相逢,是一种走到一起的缘分,毫不相干的人认识了,组成了家庭,这就是一种幸福。产生幸福容易,守住幸福难。周晓说她成功地守住了她的幸福。
告别是一种美丽
最后见周晓是在我的告别酒会上,我在一个将军家中举行的晚宴,来了四十多人,她是最后一个到的,端了一大盘熟菜,带了一串穿着湘西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们,我对她佩服得一句话说不上来。要知道“9·11”后,要将这批穷山僻壤、没有任何经济担保的未成年孩子弄到美国来,实在比登天还难,可周晓没有梯子却登了天。她是把空气当成云梯扶摇而上。
离开夏威夷,我一再嘱咐她把湘西扶贫学校的一些图片资料寄给我,可她未履行诺言。
不知道这家伙又在忙些什么?我在猜,大概又为美国总统竞选鼓动呐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