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包办一切的风气面前,被包办的学生们,很少会有选择,也不想去选择。所以,上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基本上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上学,乖一点的,能为家长读得好一点,成绩过得去;不乖的,反正没有人看着了,则三天两头翘课,成绩每况愈下。
当然,这种由家长选择,为家长读书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上天赋予你生命,就是要你过一个跟别人不一样的人生,尤其不能复制你的父母。如果复制了他们的人生,你就等于他们的克隆体,你,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所以,你的大学生涯,一定要从你自己的选择开始。
选择大学和专业,当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没有兴趣,就不能真正开始读书,大学也就无意义了。但是,什么是你的兴趣呢?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时兴之所至感到好奇的对象,不见得是你的兴趣。一个认真的人,要确定自己的兴趣,首先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审视你自己。回顾一下你的人生,到底在你的过去,有什么东西,会引起你持续的关注甚至爱好?其次,是广泛地调查和了解,了解你所想上的那些大学,到底有什么专业,这些专业的内容、师资和历史。现在这些信息,网上都有,只要下一点工夫,就可以搜到。每所大学都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所以,你还应该搜一下网上其他人对这些大学和专业的评价。总之,这些信息,都应该自己来找,自己分析、归纳、判断。如果再用点功的话,还可以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列成表格,然后把你综合分析的结果,一一填入,方便自己直观地对比考察。
考察大学和专业,首先要考察它的师资。简单地说,就是这些大学和专业,有哪些专任老师。大学的网站里介绍的,都是些官方色彩的亮点,诸如教授的头衔,国务院特殊津贴,多少课题的承担人,多少社会兼职。这些信息太虚,让人抓不到要害。一个真正可以信赖的教授,不能通过这些虚名来印证。你还要看这些教授们的著作,他们的成果和文字。看不懂不要紧,如果你能找到他们的一些文字,没有大话和套话,没有虚假故事,基本上就可以信任。一个专业,能有几个这样实在一点的教师,无论职称高低,都值得信赖。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兴趣点会有很多,有时候你会觉得好多专业都适合自己,今天想读这个,明天想读那个。兴趣点的固定,需要你深入地了解,了解越多,你的兴趣就会渐渐缩小到一个可以确定的范围之内了。如果实在确定不下来,就找些相关的通俗文字来看,看得进去的,就可以选择。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是上大学的第一个课题。一个严肃的跟自己有关的科研课题,做出来之后,你的大学之路,就会比较平坦了。
有的家长会说,选大学和专业,首先考虑的是孩子日后的就业。有兴趣,但学成之后找不到工作,还不是白费。这话其实也没错,当今之世,大学都像职业技术学院,而社会上,也大抵以专业看人、选人。选了一个好专业,就业找工作至少比较方便,选不好,连简历都投不进去。显然,这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之所以有这样的现实存在,是由于大学的扭曲和社会认识的落后。大学不是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有职业素质的人,而不是专业的技工。任何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士,那点专业知识都是有限的,甚至是陈旧的。要适应工作,必须得经过再培训。事实表明,一个大学生,做人做事的素质,要比他的专业更重要,而且重要得多。话虽这样说,但现实毕竟是现实。在社会现实还没有改变之前,我们选择专业,还是要兼顾一下这些专业的就业状况。在你的兴趣和就业前景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在人生的路上,会有无数次的妥协,大学专业的选择,就是一次无奈的妥协。
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很多人可能一生都没什么自己的兴趣,也不想做出什么创造性的成就。对他们来说,平平淡淡,养家糊口过日子就是一切。好些学生对我讲,他的一生,只要能每周看场喜欢的电影,改善一次伙食,喝上啤酒,也就满足了。还有些人的兴趣,就是能养一只自己喜欢的狗,还有些人的兴趣,就是玩蛐蛐。除了这个,什么都没兴趣。我们必须认可这样具有母鸡般理想的人,他们并不比志向远大的人低贱。对于这样的人,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智商足够高,而且受教育的条件比较好,不妨考一个能给你带来高收入的名校的名牌专业。如果没这个条件,不妨选择一个好的技校,学门手艺。
说到手艺,其实,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上大学,就是要个文凭、学门手艺。可惜,多数的大学和专业,只能给人们一张文凭,却没有手艺。很多二本的大学,其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甚至就是在大学的扩张潮中,从职业技术学院或者师范专科学校升上来,或者由几所层次很低的小学院合并扩张出来的。有的听起来牌子很响的大学,底子甚至就是当年的五七干校。上这样的大学,学一个很好听的国际贸易专业,其实还不如上个好点的技校,去扎实地学门手艺。有条件的话,跟个老艺人,学门手工艺,或者跟个老中医,学点推拿针灸的手艺,日后混日子都能混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