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意识”要不得(1 / 1)

跟着张鸣上大学 张鸣 862 字 3个月前

早就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权益受损,不像社会中人那样反响强烈。这些年大学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比如学费陡然增加。住宿费和其他杂费,连年提高。学校扩张,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建大学城,单把学生放在郊外孤零零的校园里,没有老师,甚至连图书馆都没有。工科学校砍掉校办工厂,文科实习经费被吞没。毕业找不到工作,非得找个虚拟的单位“接受”,没有接受函就不发毕业证。诸如此类严重侵犯学生权益的事情,接二连三,却很少听到来自学生和家长的抗议。

至于导师把研究生当成廉价农民工,甚至占女学生的便宜,出头维权的,也不多见。甚至有的导师因为某个学生试验做得好,就老是不让人家毕业,以至于影响到了学生日后的生活,好像也就是抱怨一下,能忍,还是忍了。听到过一个女学生的哭诉,说是导师刚一见面,就欲行不轨,希望我出头为她维权,如果我不管的话,她就只好退学。显然,这个女孩子根本就没有想过可以把这个禽兽导师告上法庭。

在能忍就忍之外,还有能混就混。学业上混,只要不挂科,能毕业就好,如果能混个高分,当然更是乐不得的。很多人就没打算学什么真本事,也不在乎有什么真本事。所以,考试作弊普遍受欢迎,没有人引以为耻。对于监考看得紧的老师,大家一致痛恨,对于考试判分严的,则讥为“明捕”。甚至还有这样劝老师的,反正大家都是出来混的,你那么较真干吗?对他们来说,大学最好的老师,就是上课不点名,考试大放水的。所以,很多所谓的大牌教授,一学期只到课堂来一两次,余下的课全由研究生代上,但学生因此而抗议的,很少很少。因为这样的课,多半好过。

生活上也混。以前是男生宿舍脏乱差,现在女生宿舍也好不了多少。有的学生,宿舍的桌子坏了,连保修的心情都没有,床板破了,能将就就将就。大学恋爱,多半都是为了化解寂寞,认真的不多。同学关系,明显比我们那个年代冷漠,能过得去就行。跟老师的关系也是如此,上完课,形同路人。

忍也好,将就也罢,都是因为学生们的过客心态。大学四年是过客,研究生三年或者两年也是过客,博士三年或者更多当然也是过客。没有人一辈子读书,读书无非是在学校过一遭。

其实,人生在世,无非也是在这个世界走一遭,一个人的生命,不管你活到多久,跟这个世界相比,都是一瞬。人也是这个世界的过客。显然,还是有很多人并不因为人生的短暂而放弃了努力,如果大家都在混,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意义了。况且,中国人读大学,很少有国外那种七老八十还来学的。绝大多数人,大学或者研究生期间,都是他们的青春年华中最出彩的岁月。有精力,有冲动,有幻想,什么都有。这个年纪,即使犯错误,都让人感到有可爱之处。把这样的人生岁月混掉,也就是糟蹋掉,仅仅为了换取那一张越来越不值钱的文凭,于心何忍?

这个时代,已经跟大学生父母一代大不一样了,即使毕业进入社会,也很少人能像父辈那样,在一个单位一种行业干一辈子,你可能会经常换工作,甚至换工作和生活的地点。今天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已经大大超过此前任何一个阶段。所以,今后的人生,很可能也是一段一段的。那么大学或者研究生这一段,也是其中的一段而已。而且是一段比较没有杂念,比较单纯,也比较容易跟周围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时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时光过得更好,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值得回味呢?

所以,在大学期间,凡是侵害到我们权益的事,一定要抗争。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学会为自己也为伙伴维权,学会据理力争,依法抗争。我经常会听到学生们的诉苦,说他们在什么事情上又被侵害了。原来不交费的服务,现在开始收费;大学本该给的补贴,突然不发了;大学的体育设施,不交钱就不让学生用,等等。我都会说,这样的事,必须你们自己出头抗争,不要指望我来替你们维权。因为,大学原本就是一个培养权利意识的阶段,我替得了你们出头,替不了你们的权利意识的养成。

同样,在生活上也理所应当认真对待你的每一天,把宿舍当成家,一个需要过四年的家,把周围的师生,都当成可能影响你一生的朋友。

一句话,过好每一天。

上大学,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一点明了人情世故,一点权谋机变,尽量少吃亏,或者自己不吃亏,让别人吃亏。实际上,让孩子学会这一套,无论在哪个社会,都不是做人,而是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