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人第十四讲(1 / 1)

佛光与教团 星云大师 1004 字 1个月前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佛光人在聚众修学中,应该有不同于一般世俗的人生观与处事原则,才不会随俗浮沉。

如何才能不同凡俗,具有佛光人特殊的风格呢?兹举四事来说明。

一、佛光人要有以众为我的认知

佛教最伟大的地方,是不以“我”为唯一,而以“众”为主,所以佛经典云:佛道在哪里求?在众中求。

现在的民主时代,也是以众意为所归,以选票定胜负。佛陀曾谆谆教诲:“舍弃大众,则舍弃一切诸佛。”当初的丛林,聚众修学,六和僧团,也是以众为本。即使受三坛大戒,也要在大众僧团中求受。如受戒时,戒师问:“众集否?”可见不集众,是不能受戒的。

一般人大都只为自己,不重视他人;只管自己,不关心别人。大众为体,大众不存,自己又将依附何方?即使贵为国王,没有人民大众,何能称王?身为长官,没有部属护持,何能为官?诸佛菩萨,没有众生礼拜,诸佛菩萨供在何处?

所以我们佛光人,要先安大众,后顾自己;大众都具足了,何愁没有自己的一份呢?

当初佛陀1250人聚集的僧团,以戒安住,以定安身,以慧安心,以慈安众。尤其今日的佛教,如果僧众团结,就如同5根手指握成拳头,才有力量。如果僧团不像僧团,一人一寺,一人为主,没有众木何能成林?红花虽美,也要绿叶陪衬。今日失去树林和枝叶,如何能见雄壮的佛教原貌?

二、佛光人要有以无为有的思想

世俗之人都过着以“拥有”为主的生活,有财、有家、有人、有情,一切都以“有”为中心。佛说“有情”以“有”来维持生命,但我们佛光人修道,则不一定以“有”为生命,“无”中的生命更大、更广、更多,所谓“无穷无尽”也。

“有”不是不好,君子取财,取之有道,拥有很多的净财,也不为过;有情有义,做人正直,“有”也很好。拥有房屋庭舍、名位权力,用于世间,也是正常人生。但是如果完全靠“有”来维持人生,则人生不能圆满。佛说世间无常,一切的功名富贵、家人财产,在无常的世间,无常的人生里,“有”不是唯一可恃的依据,所以“有”时也要常思“无”日。

所谓“有聚有散”、“有得有失”、“有来有去”、“有好有坏”;佛光人可以有道场、有群众、有慈悲、有智慧、有佛法,并不为过。只是在世间的拥有之余,可以在“无”中再讨一些消息。所谓“有求哪有无求好”,“有心哪有无心高”。做官的人要知道无官一身轻,以无事为逍遥;在僧团里,不必为名位而争,不必为床位计较,不必为人我烦恼,“无事相,绝百非”,是何等逍遥;“无法相,无非法相”,是何等自在。

我们只要不把世俗的人我是非、钱财聚敛贪婪的欲望放在心上,过一种随缘为法,淡泊朴实的生活,把心归于无量的虚空、无边的法界里,则人生何处不是春天呢!

三、佛光人要有以退为进的雅量

世俗的人都想往前进步,往前冲锋,及至前无去路,知道回头还好,可惜世间有几许人懂得回头是岸呢?

前进不是不好,求学要进步、做事要进步、做人要进步、修行也要进步。“进步”不是横冲直撞,也不是一味向前,所谓进步,做事必须开辟道路,才能进步;读书必须闻修思维,才能进步。

语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人生知道回头,也能有另一番风光。所以有人说:“进步哪有退步高”。俗谚也说:“大丈夫达则兼善天下,不达则独善其身。”同样的,身为佛光人,有缘可以多做佛事,多度众生;无缘,可以自我沉潜,自我养深积厚,也不失为修行之道。

人生的欲求是无限的,有了一,想要二;有了千,想要万;有了钱财,想要官位;有了妻妾,想要添宅。而世间有限,欲望无穷,不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人生无欲无求。来的让他来,去的让他去,得也不喜,失也不忧。“有”固然好,“无”也不挂怀;能够“以无为有”,还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四、佛光人要有以空为乐的观念

人在世间,都希望追求快乐,有人以拥有金钱为快乐,但是“人为财死”,钱财多了就会快乐吗?有的人一心追求爱情,爱情里也含藏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有的人以拥有权位为乐,但是爬得高,跌得重,尤其许多为官者,毫无尊严,不知何以为乐?有人以事业为乐,遇到经济恐慌,日日忧心,快乐在哪里呢?

所以,我们应追求真正的快乐,拥有慈悲最快乐,明白因果最快乐。拥有法财才能快乐,拥有道情才能快乐,拥有佛心才能快乐,拥有佛法才能快乐,这一切就是说明“以空为乐”。何必计较一房一舍,虚空都是我的;何必计较一人一物,天地都是我的。“以空为有”,空中生妙有,不是更快乐吗?

《般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空,既然能度一切苦厄,又怎能不给予万有之乐呢?我们最大的苦恼愚痴,就是把“有”与“空”分成两个,所以“执有拒空”;殊不知“色即是空”,“空即是有”,能够懂得“空有不二”,才是快乐人生。

佛光人不要以世俗的知识,随世间左右,应该超出世间的五欲六尘,甚至超越空有,来求取另类的人生,增加未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