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人第十三讲(1 / 1)

佛光与教团 星云大师 1030 字 3个月前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人以古今圣贤为效法的典范,有的人以一句话作为自我励志的格言。在佛教经典中,有许多至理名言,如《华严经》的“不忘初心”、《维摩经》的“不请之友”、《八大人觉经》的“不念旧恶”、《大乘起信论》的“不变随缘”,都值得佛光人奉为座右铭。所以这一讲的《怎样做个佛光人》,就以这四句话作为佛光人自我健全之道。

一、佛光人要能不忘初心

世事无常,但我们的真心不变。眼看今日社会,许多人昨日信誓旦旦,今日完全忘怀;今日誓愿发奋图强,明日依旧懈怠,完全忘记自己所立的志向,失去自己最初的发心。如此之人,世间事情也必定难有所成,何况是三大阿僧祇劫的佛道修行呢?

《华严经》的“不忘初心”,是菩萨学道最须具备的精神,有的人虽然也想立志与圣贤看齐,但一遇到困难就会畏缩,改变信念。就如世间人,今年做工赚钱太少,明年改为经商;现在经济萧条,收入有限,明日改为教书;教书清苦,又再改换从政。一直换跑道,一直从头再来,消磨岁月,浪费时光,到最后一事无成。

有人发愿,不达目的死不休;有人誓言,学不成功誓不回。人生只要把路走下去,再远的路总会走到目的地。

古今历史上,多少的大德们往西天求法,宁可捐躯不回,也不会退心失念。很多的大德,为了护持寺院道场,遇到盗贼兵难,宁可与道场共存亡,也不退心他去。

古人既已发心,今忝为佛光人,纵遇挫折委屈,那也只是一时的,应该提起正念,想想我当初是何等发心,何等志向,何等欢喜地来山皈依、披剃,如此一想,初心当能提起,不致失落。

二、佛光人要做不请之友

一般人,都是需要别人请托才肯帮忙;受人请托,给予助缘,这很正常。但是佛光人,参与佛光山的万千事务,结交百千万数的道友,哪能凡事都要常住交代、都要常住邀请?我们应该自我发心,做个《维摩经》中所说的“不请之友”,这才名为菩萨发心。

世间大部分的众生都是各有缘分得度,但也有的众生是由菩萨发心前往度化。当初1250名的弟子人道,并非人人自向佛陀求法,而是佛陀愿做“不请之友”,为万千众生做得度因缘;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有时也是随缘赴感。

平常社会上,多少人的自我推荐,甚至历史上的“毛遂自荐”、“主动请缨”、“闻鸡起舞”、“共赴国难”,都是不请之友。我们在常住发心,从事的虽是文教事业,但是慈悲善事,也可以助一臂之力;虽然所做的是总务、会计,但信徒的婚丧喜庆,也可给予随缘祝祷。“人人做知客,人人都四十八单样样全来”,这是最好的风范;“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这是焦芽败种。所谓“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若不做“不请之友”,等到你需要人家帮助,何来因缘?

童子军“日行一善,见义勇为”;我们效法菩萨发心,所谓“佛教兴亡,人人有责”,怎能不把大众事务列为僧信要职,怎能不人人都做“不请之友”呢?

三、佛光人要肯不念旧恶

佛经云:比丘无隔宿之仇恨。此即“不念旧恶”之谓也。

人都有一种劣根性,别人待我种种的好处,很快遗忘;别人有一事对我不好,就耿耿于怀,难以释怀。好比向别人借钱,往往很快就忘记了;别人跟自己借贷,却一直追讨索还,不会忘记。佛光人与世间所不同者,就是心胸宽大,不念旧恶,如《唐雎说信陵君》文中所说:“人之有德于我,不可忘;我之有德于人,不可不忘也。”

所谓:人之恩怨,恩不能忘,怨不能不忘。总想到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都在他日有缘中。假如结了怨仇又不忘旧恶,这样的人生想要结交患难之友,是很困难的。

朋友不是,我是;朋友不对,我对;朋友不善,我善;朋友不义,我义,则庶几无愧立足于天地之间。假如所有人等,学问道德都超越于我,人格情义也都超越于我,则我生存于人间,又有何体面?

我们的亲戚故旧,甚至师朋好友,都不是圣贤,都有不周之处,我们应该宽厚原谅,因为自己也会有得罪于人的地方;如果每见他人之过,即念念难忘,则心底何能清净?所以,人际相处,纵然旧恶如粪土污泥,只要我是一朵净莲,则世俗污染又何足惧。

四、佛光人要懂不变随缘

佛光人在僧团里,生活中一样要吃饭、一样要睡眠、一样要工作;即使一般信徒在社会上,一样要做人、要处事、要经营。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所以“不变随缘”是我们的修行,也是良好的应世之道。

世间无常变化,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但我们要有不变的真心,不变的原则;世间有新的发展,新的人事变迁,只要是好人好事,我们也应该随缘随喜。

不管世间有多少是非传言,声色货利,佛光人要把持自己修道的原则,择善固执,保持不变的立场。但对于慈善、有益于社会大众福祉的事情,我们也要随缘喜舍,随缘帮助,不要失去随缘的美德。

所谓“菩萨”,能在佛国净土“补处”,但也可以倒驾慈航在娑婆世界应化,甚至于地狱度生。“心净国土净”,好与不好,在于自己的修为。不是净土,我们可以转娑婆为净土;不是善人,我们可以转恶人为善人。至少我们自己心中是佛国,是善人。凡事不一定要求他人,重要的是自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