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兄弟二人同时往生,阎罗王判他们来世投胎做人,并且允许他们可以先选择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哥哥表示想要过给予的人生,结果一生富贵利达,乐善好施;弟弟表示想要过接受的人生,结果一生贫穷潦倒,以乞讨为生。
这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也是在启示我们:懂得给予的人才是最富有。因此佛教里的四摄、六度均以布施为首,可惜的是,许多人都以为在家信众才要布施,殊不知以上求下化为己任的出家僧众,更应以喜舍布施为重要的修持法门。
佛陀在因地修行时,舍身首脑髓、国城妻子,奉献给众生,这种愿行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千古以来的高僧大德为着求法、弘法、护法,不惜身命,前仆后继,这种毅力是多么的令人钦佩!由于他们的喜舍奉献,不但促进佛教的发展,也成就了自己的道业。凡我佛光人具有承先启后的使命,尤应发扬古圣先贤慷慨布施,不吝给予的精神。因此在第十二讲里,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以下四项原则。
一、佛光人要给人信心
信心是力量的泉源,信心是人生的基础。凡事只要信其可行,纵使排山倒海之难,也能迎刃而解。凡事只要信其能成,纵使鼎镬加身之苦,也能甘之如饴。在佛教里,信心更是成佛作祖,开悟见性不可或缺的条件。所以《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增长一切诸善法,灭除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心地观经》云:“入佛法海,信为根本。”自己拥有信心固然十分重要,能够布施信心,助人一臂之力,更是功德无量。
马胜比丘的威仪庄严,使原本信奉外道的舍利弗对佛陀产生无比的信心,后来更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助佛弘化;目犍连的谆谆教诲,使原本万念俱灰的莲华色女对人生产生坚定的信心,后来出家为尼,不久证得阿罗汉果;道安大师的善于教徒,使原本崇奉儒道的习凿齿对僧团产生不移的信心,后来成为佛教的大护法;云谷禅师的指点迷津,使原本抱持宿命观点的袁了凡对佛法产生牢固的信心,后来精进学佛,改造命运。可见想要给人信心,自己必先具备慈悲耐烦、戒行俱全的美德。
披搭袈裟所为何事?弘法利生不是徒喊口号,而是在佛陀与信众之间扮演好桥梁的角色。出家人唯有将佛法远播,让一切有情生起清净的信心,发掘自我般若本性,才算是恪尽己责。所以凡我佛光人应勤于至各地布教说法,以真理妙谛开展信徒的信心;应积极组织念佛会、禅修会,让信徒体会修道的信心;应定期举行献灯、浴佛等大型法会,让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培养他们对佛教的信心;应适时举办梵音乐舞、佛教文物展览会,将佛教与艺术结合,以激发社会大众对佛法的信心。
佛门既没有丰厚的物质送给信众,也不以浓烈的感情和信众来往,但信心门里有无限的宝藏,凡我佛光人应该以佛法真理给人信心,以修持体证给人信心,以感动事迹给人信心,以真诚厚道给人信心。
二、佛光人要给人欢喜
人生最宝贵者,不是金钱物质,不是功名利禄,而是欢喜。人生若无欢喜,即使富甲一方,权倾朝野,还是没有意义。所以真正的欢喜,不是外在的拥有,而是心灵的提升。像颜回每日一箪食、一瓢饮,却不改其乐;摩诃迦叶虽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却其乐无比;跋提王子出家后虽只有三衣一钵,但法喜无穷,有胜于皇宫里的锦衣玉食,所以他经常大声欢呼:“快乐啊!快乐啊!”柴陵郁禅师开悟时,失声而笑,因为他终于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佛光山开山近四十年来,远绍教主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上承历代祖师拔苦与乐的悲愿,向以“给人欢喜”的信条戮力于弘法利生的工作。所以我们在世界各地遍设别分院,并非为了自己居住,而是要让大家都能愉悦地体验佛教的生活;我们在海内海外成立佛光会,也不是为了扬名万世,而是要让佛子都能欢喜地联系彼此的友谊。我们将殿堂布置得美轮美奂,将庭院打扫得整齐清洁,并非为了自己舒适,而是要令大家同感欣喜;我们安置庄严慈和的佛像,编印语体化的藏经,也不是为了给自己欣赏,而是要使大家都能欢喜阅读;我们以亲切的态度接引来者,以赞美的语言鼓励信徒,并非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是想让大家安乐自在;我们以佛法妙谛化导众生,以衣物药品济贫救苦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希望大家身心喜悦。总之,我们礼敬一切众生,必须以众生的欢喜为我们的欢喜。
欢喜不但有感染力,而且是一种互动的情绪。回想数十年来,我将欢喜给予大家,大家喜笑颜开,欣悦的鼓掌也成为我最大的欢喜。1994年,天下文化出版社将我的日记摘录出书,名为《欢喜人间》;后来,讲义杂志社又将发生在我周围的故事连续刊载,名为“人间欢喜”,凡此均获得莫大的回响,可见欢喜是人间至宝,给人欢喜是为人处世最根本的德行。
在诸佛菩萨当中,普贤菩萨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来成就菩提;弥勒菩萨以善巧方便、快乐之道来培植福慧。此外,还有欢喜光佛、欢喜藏佛、欢喜德佛、欢喜自在佛、欢喜快乐佛、欢喜庄严佛、欢喜无畏佛、欢喜威德佛、欢喜王菩萨、欢喜念菩萨、欢喜意菩萨……都是以欢喜来证悟佛道,足证欢喜是最重要的修持法门之一。希望每一个佛光人都能立志做一个欢喜菩萨,让佛光山所有的道场都成为欢喜道场,让我们的信徒都成为欢喜信徒,大家都把禅悦法喜带给家庭成员,带到办公场所,将我们的社会建设为一个欢喜社会,将我们的人间,建设成“欢喜人间”。
三、佛光人要给人希望
人,生活在希望当中。只要有一线希望,哪怕是赴汤蹈火,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希望的可贵,所以我们要时时给人希望。
如何立身行事,才能做到“给人希望”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兼善天下”,尽己所能,满人所愿,就是在“给人希望”。
信徒为何信仰佛教?因为他们希望拥有净化的人生。
信徒为何来寺礼佛?因为他们希望在佛陀的加被下,福慧双全。
信徒为何护持佛教?因为他们希望圣教兴隆,正法永存。
信徒为何研习佛法?因为他们希望证悟真理,规划美好的未来。
信徒为何亲近出家人?因为他们希望能得到鼓励指点,增加福慧安乐。
信徒的希望就是社会大众的希望,我们弘法利生即是要针对大众的希望来示教利喜。所以,佛光人应该将生活化的佛法传播给社会大众,因为落实生活就是实践希望;佛光人应该将艺术化的佛教呈现出来,因为艺术与佛教结合才能美化希望;佛光人应该鼓励大家皈依三宝,因为皈依三宝就是皈依自己的希望;佛光人应该劝勉大众奉行五戒,因为奉行五戒就能圆满人生的希望。
总之,希望不是虚幻的妄想,而是自我的期许;希望不是沙漠的艳阳,而是愿力的促成。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在“给人希望”之中,庄严了佛国净土;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弥勒菩萨的十种大愿,在“给人希望”之中,成就了无上菩提。所以,常常“给人希望”的人,永不退堕,时时“给人希望”的人,意志坚固,盼我佛光人都能为众生长燃希望的火炬,为佛教散播希望的种子。
四、佛光人要给人方便
遭受阻碍打击是最令人苦恼的事情之一。像过去台湾一些公务人员以折磨人为乐,寻常百姓到户政、税务机关办事,往往要跑好几趟才能达到目的。此外,还有些人以损人为乐,例如大家想办公益事业,就因为少数一两个土地持有人不肯合作,而功败垂成。明明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偏偏因为一些人蓄意破坏而终止进行。凡此不但于事无益,甚且形成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诚为可惜!所以佛光人应该将心比心,处处给人方便。
古人有谓:“怜蛾不点灯,爱鼠常留饭。”这种将爱心普及一切有情的善行,就是“给人方便”。历代佛教的高僧大德,如道运开凿运河、明远植树防洪、昙融架设桥梁、明度助人渡河,这种种便利大众交通的义举,也是在“给人方便”。
“给人方便”看似利他,实则利己。像隋唐佛教之所以兴盛蓬勃,寺院发展佛教事业,利济苍生,可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例如佛寺附设的碾坊、仓库促进民生的发展;宿坊、车坊便利商旅的往来;义学、译经提升社会的文教;僧祇户、寺库稳定国家的金融;病坊、当铺照顾贫者的需要……凡此“给人方便”的设施,都是公益措施的推行。变文、俗讲、偈语等弘法方式的创新,佛图澄、唐玄奘、刘秉忠等高僧大德辅政,对于国富民安也都具有莫大的贡献。
以落实大乘菩萨道为目标的佛光山,自开建以来,一切的设施无非都是以“给人方便”为原则,例如为了方便看护失怙的孤儿,设立育幼院;为了方便照顾无依的老人,成立养老院;为了方便国际弘法,开办英文佛学院、日文佛学院等;为了方便信徒休憩,植花种树,遍设座椅;为了方便大众使用,设置会议室、会客厅;为了方便佛子学习佛化生活,在别分院成立金刚禅坐会、妇女法座会;为了方便民众因应实际需要,在各道场开设各种技艺班级。“给人方便”不但是慈悲的流露,更是智慧的运用;“给人方便”不但是道德的实践,更是思想的开拓。凡我佛光人应谨守“给人方便”的信条,发展现代化的佛教,让一切大众都能普受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