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台湾的时局,诡谲多变;当今的宗教,邪魔猖獗;当今的人心,江河日下;当今的社会,暴戾充斥!佛光人应如何自处?应如何伸展理想抱负?所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在《怎样做个佛光人》第十讲里,我提出了下列四点意见,希望大家努力遵循。
一、佛光人生活要佛法化
佛法在哪里?佛法在生活之中,举凡行住坐卧的威仪,扬眉瞬目的禅机,搬柴运水的劳作,穿衣吃饭的琐事,无非都是佛法。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佛殿礼拜时,非常沉静肃穆,但一踏出佛殿,则三五成群,笑语喧哗,甚至说是道非,议长论短,因为他们只具有“礼拜”这一时的佛法,而非日常生活的佛法,所以一旦烦恼来临,也只有任其摆布。也有些人在听经闻法时,颔首俯掌,振笔疾书,觉得十分受用,但一离开讲堂,立刻受到外缘牵引,贪瞋愚痴,翻云覆雨,因为他们只具有“听闻”这一时的佛法,而非日常生活的佛法,所以一句闲话能令其伤心难过,一个眼色也足致其颓丧数日。这种情况不但普遍发生于在家信众身上,连自许为人天师范的出家僧众,也经常犯过而不自知,究其原因,不外平日对善法不着意,没有反观自省的习惯,所以“说时似悟,对境生迷”。
生活里没有佛法,诚然是可悲的。佛世时,须陀那比丘被女色所惑,悔恨交加;提婆达多为利养所动,犯下五逆重罪,命终堕入阿鼻地狱,无有出期;隋炀帝虽然建寺敬僧,但为人残忍纵欲,最后被勒死于寝宫之中;道明嫉恨惠能继承衣钵,欲追杀加害,差点犯下了滔天大祸。
反观**女莲华色出家后一心向佛,不久证得神通第一;杀人魔王鸯崛摩罗披剃后忍辱精进,后来也开悟证果;阿育王自皈依佛法后,痛悔往日凶狠暴行,慈悲覆物,终于获得百姓的爱戴;弘一大师学佛后,一改从前风流习气,严持净戒,及至今日,大家仍对他怀念不已。生活里有了佛法,就像黑夜里有了明灯,航船有了罗盘,再也不会迷失方向。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循序渐进,善巧运用。
儒家以礼来规范人的行为,并且有所谓的“不欺暗室”。佛门则将佛法运用在生活上,除了讲究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之外,并且要求佛子举心动念必须念佛、念法、念僧。见面时的问讯作礼,固然提醒行者应当“合全十之掌,印中道一心”,饭前的供养咒,饭后的结斋偈,则将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深植心中。随时脱口而出的弥陀圣号,固然蕴藏着无限深意,听经闻法时的瞻仰谛听,也表露出内在的庄严涵养。早晚课诵固然为我们培福植德,排班跑香也能让我们借此修持定慧。从晨钟暮鼓到梵音宣流,从行堂典座到出坡劳务,佛门里的一切行仪,无非让我们从生活的佛法化做到心灵的佛法化,从行为的止恶行善做到心念的自净其意,希望凡我佛光人都能如对佛面,奉行不懈。
二、佛光人信仰要理智化
信仰是人生的宝藏,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如同贫者一样一无所有。
信仰是人生的力量,人,如果没有信仰,则凡事懈怠,无法产生当下承担的勇气。
但是,信仰有正有邪,正当的信仰应具备信实、信德、信能等三个条件。我们何其有幸,在世界这么多信仰当中,能选择在三者之中均居上首的佛陀作为我们的导师,可惜许多人出家以后,虽然身披僧袍,却不学无术,以阴阳、卜卦、算命、解签糊口混日。也有些出家人虽然自称释子,却无所不拜,举凡上师、活佛、仙道、鬼畜都是他们依止的对象。还有些出家人生点小病,就到处寻医,遍求偏方;一听说哪种宝石可以改变磁场,去邪避祸,便趋之若鹜。甚至有些出家人诵经持咒不为利济众生,却妄求利养恭敬;参禅念佛不为开悟见性,却妄求神通灵异……凡此皆与佛道大相违背。
历史上,多有人打着佛教的旗号为非作歹,殷鉴尚未远;社会上,神棍、乩童借着佛教为幌子敛财骗色,历历犹在目。我们身为佛子,当效法诸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去邪显正、匡济苍生的大智、大仁、大勇,焉能错倒谬见,以讹传讹?推究这些怪现象之所以频频发生的原因,无非是由于许多人未能深切理解佛教是觉者的宗教,没有用理智来实践信仰的缘故。一代大儒梁启超晚年对于佛教有很深刻的认识,他曾说:“佛教的信仰,是正信而非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是住世而非厌世,是无量而非有限,是平等而非差别,是自力而非他力。”的确,佛教是禁得起真理考验的信仰,我们应如何坚定信仰呢?三法印、四依止固然是辨别信仰真伪的良方,行解并重,思维省察;提起疑情,努力参究;锲而不舍,实修实证;提出见地,与师印心等,也能为我们的信仰找到明证,更能促进我们生活的幸福圆满。
佛经云:“从痴有爱,则我病生。”又说:佛陀是无上大医王,能医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病。惜乎众生迷妄深重,即使病情甚笃,不但不服法药,反而以迷治迷,因此旧疴未愈,新恙又生,不唯个人苦痛连连,社会也蒙受危害。希望佛光人都能以理智的态度来实践佛法,以理智的方法来宣扬佛教。
三、佛光人处事要平和化
世事互相缘起,彼此相生相成,所以佛教很注重群我之间的关系,经典里一说到佛,便是“一切诸佛”、“十方如来”;一说到众生,也是“法界众生”、“四生九有”;一说到佛弟子,则是“四众弟子”、“缁素二众”。然而目前许多人一出家,便自大起来,对同道出言傲慢,对信徒颐指气使,殊不知僧之所以称“宝”,是因为彼此平和无争。
华严世界由于自他不二,人我一如,所以光光相摄,事事无碍;琉璃净土因为善人聚会,无男女相,所以安和乐利,政治清明,可见平和是处世的无上法门。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以三十三应身随缘度众;普贤菩萨恒顺众生,以十大愿行普利有情,所以赢得大家的尊敬,可见平和是做人的最佳良方。西方佛国以水鸟说法、七宝楼阁、八功德水、黄金铺地来行不言之教,可见平和也是度众的最好方式。
俗云“人和为贵”。又说“和气生财”、“和气足以致祥”、“家和万事兴”,世界上没有比平和更宝贵的美德了。当今世界之所以乱象丛生,就是因为人我之间不能平和,所以国家与国家之间战祸连年,种族与种族之间隔阂歧视,团体与团体之间党同伐异,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因此,凡我佛光人欲光照普世,利乐有情,应从自己处事平和化做起,不但要尊重赞美,包容异己,更要自他互易,常存慈悲;不但要相敬相爱,相知相助,更要喜舍奉献,不求回报。
四、佛光人修持要落实化
社会上往往有一种怪现象,有些人呼吁注重环保,但是要他们清扫街道,处理垃圾,他们却连忙一口拒绝。也有些人提倡保护生态,但是要求他们不打杀昆虫,他们却千难万难。还有些人高喊服务社会,但是要他们捐献救灾,他们却犹豫拖延。我们常说,这种人只是徒喊口号,却不能落实在行为上。如果这仅仅是个人的习性倒也罢了,但是好的观念如果不能落实,社会哪里会有希望?好的政策如果不能落实,国家哪里会有前途?
无独有偶,佛门里也常有这种情况,许多佛教徒参禅时乱打妄想,念佛时心里骂人,布施时计较名利,持戒时轻视同参,因此无论修行了多少年,还是没有人缘,尽管遍学了多少法门,依然烦恼重重。这种人就是修持不能落实化。
时下也有些佛子口说敬信三宝,但经常不是嫌这座佛像不够庄严,就是怪那本经书太过艰涩,不是说这间寺院不够富丽堂皇,就是讲那个法师太过木讷呆板,一时之间,皈依三宝的功德都在嘴边漏光了。还有许多人自称护法金刚,但究其实是护神不护人,护师不护道,护人不护事,护情不护法,所以美其名为护法金刚,卫教保僧,实则瓜分资源,毁灭佛法,自以为功德巍巍,实际上罪过深重,这种人也是修持不能落实化。
修持不能落实化,不但旧业未了,而且更造新殃;修行不能落实化,不唯个人受害,也是团体的损失。作为一个佛教徒,修行不能落实,如《华严经》云:“如人数他宝,自无半毫分”,了无实益。我们佛光人身负弘法利生的重责大任,首应将自己的修持落实化,否则己未能度,何能度他?
凡我佛光人以弘扬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为目标,因此在《怎样做个佛光人》第十讲中的四点,我希望大家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