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佛教长老的风范(1 / 1)

我记得太虚大师到焦山来的时候,

我们从焦山的山门口列队排班,长跪迎接。

太虚大师虽然身材不高,但他法相庄严,

和慈航法师一样,都像尊弥勒佛。

在培训期中,我也听不懂太虚大师讲话,

他声音很小,

我听课的地方离他也只是两丈左右,

距离并不远,但他声音很不容易听得清楚。

不过他有一句话:

“我们要为了佛教!我们要为了佛教!”

不断地在我耳际之间响起。

虽然就只是这么简单的一面,

但在我的一生当中,

“为了佛教”这句话却发生了很大的力量。

我出生在一九二七年,据母亲告诉我,当时正值蒋介石北伐,他和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在我的家乡会战,有一天,门外正在杀人,我就在家中呱呱坠地了。

由于生逢战乱,又因家贫,从小没有进过正式的学堂上过课,甚至连学校都没有见过。我的母亲也没有读过书,但她对当时的政治、社会相当关心,常常跟我们讲说一些所谓的八卦新闻,从孙中山讲到蒋介石,甚至将来谁会统治中国等。母亲述说的,一半是皇朝思想,一半是当时的政治情况,我们不懂,随她姑妄言之,我们也就姑妄听之。

到了我十二岁出家以后,虽然也没有办法接触到当时的社会,所幸在栖霞山,我有机会为栖霞图书馆服务,得以阅读到《海潮音》杂志,从中不但知道太虚大师,同时还知道太虚大师和佛教许多长老的因缘,以及他的一些优秀学生。因为接收到这些佛教的讯息,自己也因此兴起了效法前辈大德为教护法的热忱。

当时还有一本《弘化》月刊,也让我知道印光大师在民间弘扬念佛法门,他是如何的发挥度众力量,如何的具有影响力。

此外,由于栖霞山是宗仰上人在一九一九年中兴重建的,而宗仰上人在上海哈同花园帮助哈同夫人罗迦陵女士印行《频伽藏》,办过华严大学,所以我们也从而接触到上海的月霞、谛闲法师等许多长老的思想。

栖霞山在当时是个“禅律并弘”的丛林道场,又经常和镇江金山寺来往,所以知道许多禅宗大德,如虚云长老,以及金山的仁山、霜亭等诸师。也可以说,在大陆,我虽出生也晚,但对于民国初年的佛教,我就不断地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