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国石油公司”之邀,在其系列讲座中演讲。上午九时三十分抵图书馆时,“中油”副总经理郭雍、人事室罗基聪先生等皆亲自接待。今天的讲题是由“中油”拟定的“从混沌到清明的生活价值”,为大家介绍禅者超然、洒脱的生活方式。场内不断有会心的笑声与掌声,不难知道,大家对生活中有禅的境界发出共鸣。会后,我将带来的几百卷录音带要跟大家结缘,主办单位认为太珍贵了,只准各单位代表一套,将分送全省“中油”所属单位。
“中油”公司此次的讲座是针对工作的调适、心理、价值等问题,而礼请专家演讲。他们分别是:卡内基训练负责人黑幼龙、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教授赵雅丽、嘉义师院院长黄国彦、交大校长阮大年等十多人。大公司对在职人员之进修实费心机,难能可贵的是佛教的布教师也在礼请之列,佛教净化社会人心之用,此又是一明证。
下午一时三十分抵基隆极乐寺,除巡视兴建中的工程外,对新乔迁至此的《普门》杂志办公场所,作了一番了解,在《普门》工作的徒众,要我对《普门》“批评指教”,只告知大家,佛光山的文教事业志在弘法,不在营利;要将《普门》杂志树立成为第二个佛光山。二十年前我建设佛光山时,从没有想过这么远的麻竹园会有信徒来添油香供养。希望《普门》杂志也要有同样的精神,即使是蚀本,为弘法的需要,也要办下去。
对杂志上的“广告”,花样不可太多,广告不是研究品,要让人能一目了然。每一期的文章要有主题、目标、理想,让人看了,有“我终于知道要怎么办”的踏实感。对新闻的取材要广为吸收资讯,多利用别分院来传达讯息,尤其是国外的别分院,要有“人在室内,世界在我指挥之下”的气魄。一个人为了一个目标总要不惜一切去完成,因这非仅是理想,且是一种使命。
下午三时,从基隆转往苗栗文化中心,高速公路上南下的车子颇为拥挤,尤其是每逢星期假日。记得有一次跟美国加州州务卿余江月桂同一座车时,看到加州车子寸步难行的壅塞,她不禁叹道:“高速公路成了停车场。”我看,台湾的交通也差不多了。我在高速公路行车,常见越规受罚事件,小有心得。略举数事,敬告行车者:
有桥莫快车,遇弯须慢行;
战备车道旁,两边有警车;
每过十公里,注意照相机;
既能少花钱,又可无灾星。
在往苗栗的途上,忽忆起就在附近的法云寺,特绕道前去拜访已年届八十三岁的妙然老尼师,法云寺在日据时代为台湾五大寺之一,一九六五年慈庄、慈惠、慈嘉、慈怡等皆在此受戒。法云寺拥有八十甲土地,皆属竹林,记得四十年前初到台湾,曾在法云寺的竹林里,看守山林约三月有余。今旧地重游,虽景物新建,但那似曾相似的轮廓,倍感亲切。妙然尼师见到我,抓紧我的手问长问短,也提到我母亲来台的情形,老婆心切般的关怀,洋溢于言谈举止间。因为要赶往苗栗文化中心讲演,故不敢久留。临走时承妙然尼师好意送我一盒太阳饼,我也答应下一次来时,定要与法云佛学院的学生讲话。
今晚的讲座,主讲人都是拥有文学硕士学位的依空、依淳。讲演前由苗栗明崇寺的信徒,以传统的乐器用客家语唱“大佛法语”供养大众。节拍之轻快、合声之优美、曲调之柔和,博得全堂喝采。我对全体表演的信徒表示,在今年十一月份,我到香港红磡体育馆演讲时,将邀请他们前去表演。
晚,安单于彰化福山寺。平时较少有机会跟福山学园的同学讲话,特集合他们及福山寺住众,聚在一起话家常,同时也听取学生的学习心得。由他们支吾的反应及辞不达意的对话,可知他们实在太缺少思想训练,这也是目前填鸭式教育的弊病。记得以前我在焦山佛学院读书时,一篇文章只看了十分钟,老师就考试,训练我们博文强记、急智反应。有时上些理则学的课,当时年纪还小,思想未成熟,实在听不懂,但却能把握到“凡是道理一定要有原则”,能合理、合情的才是大众需要的。虽只是一堂课的概念,我就能终身受用;上课若听不懂,抓不到重点,上起课来不仅乏味也不受用。听一场演讲、看一篇文章、读一本书后,自己能讲得出重点,或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共鸣、意见……那你看的、听的才是自己的。否则讲不出听不懂,徒然浪费时间。
特嘱学院老师,平常多提些问题,训练学生的思考;常举行球艺或挑战性的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反应。有“心智”、有“思想”的人生,才会多彩多姿,慎戒于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