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九日 星期二(1 / 1)

程建人先生的高堂程母经太夫人于十月十三日往生,程先生特别在十月二十日亲自上山,希望我能在告别式当天,前去为祭悼的宾客说法,开示人生的真谛。

过去一般人对佛教的认识,是人死了要请法师诵经。今天程先生来请我,不是诵经,而是说法,我觉得他有这种观念很了不起,有助于提升佛教的形象,改变一般人对佛教的看法。因此,虽然我已排好弘法行程,当下仍答应他,于前天提前从纽西兰回来,准备参加今天的告别式。

早上七时半,与心定、慧群及普门寺二十位法师,前往台北市立第一殡仪馆景行厅,先为程母经太夫人诵经,然后开示道: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寿命的久长,色身虽然有老死,真实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薪火一样,赓续不已。虽然世间万象有生住异灭,生命也有生死轮回,尽管天上人间,去来不定,但是我们的真心佛性是永远不变的。因此,人生重要的是,要珍惜每一期的生命。

今程母经太夫人虽然世寿已尽,但是她的慈母风范将长留人间,尤其她教育子女有成,子孝孙贤,足堪告慰,除为她祝福,也希望她乘愿再来。对于所有遗眷们,我希望大家在缅怀老夫人之余,应将老人家的懿德嘉行承续下去,使她的慈悲遗爱人间,这才是对老人家真正的怀念。

典礼中,我看到程先生充满哀思的神情,可见他事母至孝。记得经典中有一段记载:波斯匿王在母亲去世后,极度哀伤的请佛陀说法,佛陀告诉他,世间有四件事甚可怖畏——

1.有生就会老。

2.病了就容颜枯槁。

3.死后神识就会离体。

4.死后就要永别亲人。

世间凡事都靠因缘而存在,缘聚则生,缘灭则散,即使亲如父子母女,一旦缘尽,终要分离,所以人要把握有缘时,好好相携相助。尤其当父母健在,就应该好好孝顺,千万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徒留遗憾。

离开殡仪馆后,由叶阿玲居士带路,与慈惠、慈容、依德等人,到林成果、杨彩云伉俪府上家庭普照。

林居士夫妇是本山的功德主,多年来对佛光山海内外各地道场都极发心护持,尤其热心佛教的文教事业,更难得的是,出钱出力从不欲人知,真正做到无相布施。夫妇俩对儿女的教育十分重视,全力培植,七个儿女当中,长女虹吟已准备留学美国,二女雅钰近期要到法国读书,三女真卉预计明年四月旅日进修。我告诉她们,佛光山在这些国家都有别分院,届时如有需要,佛光山可以协助。我也请曾留学日本的慈惠、慈容提供留学经验。我还告诉林居士,干脆把七个儿女送到七个国家留学,夫妇俩就可以趁机每年到各个国家观光,说得俩人相视而笑。

林居士夫妇为人笃实、诚恳,两个人都是具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徒。林太太闲时喜欢看书,学习各种技艺,她把家中整理得一尘不染,前后院有喷泉、假山、花园等,使人不觉得是在台北都会区的大楼中,倒有几分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清幽,实在难得。林居士平时喜欢挥毫,家中充满了书香法味。据说今年的佛学会考,全家一起应考,结果有六个人考了一百分,所有奖金悉数捐给佛光山做为弘法基金,可见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子女都很有善根,一家人称得上父慈子孝,和乐幸福,真是一个模范的佛化家庭。

临别前,特别到佛堂诵经祈福。随后驱车南下,返回佛光山。途经新竹法宝寺午餐,并且巡视工程。回山后,又到三宝殿巡视,远远的就听到一阵阵绵密的佛号声,原来从几天前开始,三坛大戒戒会特别在三宝殿的禅净法堂,为戒子安排禅七与佛七的行门课程,从此,佛光山三宝殿的禅净法堂正式启用。

想起过去,经常有徒弟向我提出请求,希望常住为他们举办禅七与佛七的共修,但是因为佛光山早期的建筑一直配合信徒的需要而发展,对于徒众的修行,我总是告诉他们,除了早晚课诵及课堂上课外,应该从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甚至从发心作务中体会佛法,对于真正喜欢参禅念佛的人,我也只有鼓励他们个人自课。

虽然如此,多年来我心中一直有个愿望,有一天我一定要圆满徒众的要求。终于今天禅堂、念佛堂都有了,而且是依照古代丛林的设施,一次可容纳数百人参加,将来可分别为信徒及本山徒众举办共修,我对徒弟总算有了交代,也了却一桩心愿。今后,我也希望徒众能存着难遭难遇、稀有难得的心,好好利用这么好的修行环境,在道业上用功精进,才不枉费我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