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仰山慧寂禅师在沩山灵祐禅师的道场悟道后,一住十五年,并且受沩山禅师的印可,宣扬教法。师徒两人倡导的禅风独树一格,成为禅门五家七派之“沩仰宗”。
有一天,沩山禅师与仰山慧寂、香严智闲两位弟子同行,沩山禅师开口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道法都是相同的,人人都有解脱的门径。”
仰山慧寂听了便问:“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是人人解脱的门径呢?”
沩山禅师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回过头问香严智闲说:“仰山的提问,你认为应该怎么说呢?”
香严智闲说:“如果说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我倒有一个答案。”
沩山禅师点点头,问:“你怎么说?”
香严智闲不再言语,站起来问讯便走了出去。
沩山禅师又转头问仰山慧寂:“香严的回答你满意吗?”
仰山慧寂回答:“不满意。尽管人人解脱的门径不同,一旦悟道,不就相同了吗?”
沩山禅师又问:“那么你要如何解答?”
仰山慧寂也是站起来一问讯,就走出去了。
沩山禅师看到自己两名弟子的回答后,哈哈大笑,说:“正是,正是!这不就是佛佛道同吗?”
养生法语
这一则“佛佛道同”的公案中,老师问什么是佛佛道同?两个弟子用走出去作为答案,耐人寻思。所谓“走出去”,就是不要落于窠臼,不要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虽然是佛佛道同,但走出去还是有远近,还是有先后;等于灯光,灯灯相映,互不妨碍,那不就是佛佛道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