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已经发现,众多的环境因素与癌症的发病有关。与此同时,科学家们的研究还表明,心理因素同样可以成为癌症的诱因。
情绪与癌症的关系极为密切,机理何在?据实验证实:在情绪好时,大脑的情感中枢会分泌出一种有利于健康的“脑内啡肽”物质,这种物质既可镇痛,又抗衰老,且能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还能调整内分泌功能,排除生理障碍,从而使人体细胞活性增强,抗病能力提高。相反,在情绪不好时,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人体免疫功能,引发正常细胞癌变。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莱西曾对一组癌症患者的生活史做过调查,他发现这些患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从童年时便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他们或早年丧母,或青年失恋,或中年丧偶,或老年失子。所有这些精神刺激使他们变得沉默寡言,顾影自怜,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忱,进而抑郁悲伤、情绪紧张、精神压力沉重。德国科学家巴特鲁施博士在研究白血病患者的心理时发现,病情发生比较严重的10位病人中,有9个与绝望、孤独的心情有关。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对早期施行手术治疗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实行预后观察,结果那些对治疗效果表示怀疑、情绪压抑焦虑的患者,病情常常复发且预后不良。美国一学者曾对8000名癌症病人进行调查,其大多数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都发生在失望、孤独和其他沉重打击与精神压力频繁发生的时期。我国也有调查资料表明,许多癌症患者发病前半年有较大精神刺激,其比率超过50%以上。
心理因素为何能引起癌症的发生呢?根据目前的研究,原因主要是不良情绪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功能。在健康人的体内,虽然正常细胞也存在着发生突变而成为癌细胞的可能,但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在这些细胞增殖之前,及时地将它们破坏和消灭。但是,如果人的情绪或其他心理因素长期不好,则会降低免疫功能,从而对癌细胞的肆虐束手无策。
为了避免情绪不好而造成疾病(特别是癌症),应尽量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心胸开阔、豁达,对突如其来和难以抗拒的不良精神刺激,如天灾、人祸或亲人故去等,要冷静对待,善于解脱,节制过分思虑,学会自我安慰,尽早从不良情绪的阴影中走出来。
由此可见,一个人能够经常保持豁达的性格和良好的情绪,培养和维护健全的人格及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预防癌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正如美国癌症研究专家约翰·卡茨伯格所说:“如果人们从儿童时期就学会克服紧张心理的话,癌症的发生就会相应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