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这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一首绝命诗。他是一个12岁参加反清斗争、14岁弃笔从戎的少年天才,在16岁那年被俘。
夏完淳被俘后押至南京受审。提审时,他惊愕地发现审判自己的竟是明朝叛官洪承畴。
洪承畴原是明朝的一个总督。清军南下时,崇祯皇帝曾命他率军抵抗,结果全军覆没。崇祯帝及满朝文武还以为他已战死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礼,并大力表彰他,谁知他却早已当了叛贼,死心塌地地为清王朝卖命了!
洪承畴以为夏完淳不认识他,以长者的口吻对夏完淳说:“小孩子家懂什么造反,还不是让那些叛乱之徒硬拉去的?你要是肯归降大清,我保你做官。”
夏完淳感到既气愤又好笑,苟且偷生,真是叛贼的逻辑。于是,他装出不认识洪承畴的样子,决定嘲弄一下这个叛贼。他回答说:“我年龄是小,可我有自己的志向。你们都知道我们的抗清英雄洪承畴吧?他奋勇抗清,宁死不屈,很有气节,我年龄再小也要做他那样的人!”
听了夏完淳的话,洪承畴在大堂上真是如坐针毡。这时,有人告诉夏完淳说:“大堂上坐的正是洪大人,你不要再顽抗了!”
夏完淳还是装出糊涂的样子,指着洪承畴的鼻子骂了起来:“胡说!洪老先生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晓。你是哪来的贼子,竟敢假冒洪先生,玷污他的名声?只有你们才是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你们认贼作父,投降清廷,应人人得而诛之!”
大堂上的洪承畴被骂得狗血喷头,但又不便发作。他无地自容,只好用颤抖的声音喊道:“把他押下去!押下去!”
夏完淳没有直接骂洪承畴是叛臣,反而有意假装称他是忠臣,这种避实就虚、曲径通幽的战术,将“为国捐躯”与“卖身投敌”形成鲜明对照,以高尚反衬卑劣,更加揭露了叛臣的丑恶灵魂。这种迂回的攻击,比正面直接攻击的效果又胜一筹。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故意装糊涂的说话方式。例如,在酒吧里,一个高个子先生问一个正要出门的矮个子先生:“您好,请问您是蓝斯顿先生吗?”矮个子回答:“不,我不是。”高个子听了,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哦,您不是的话我就放心了,我是蓝斯顿,你头上的帽子是蓝斯顿的。”哈哈,原来是矮个子出门时拿错帽子了!这种生活中的小小杂音,被蓝斯顿硬是糊涂出了一场轻喜剧。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糊涂是一项多么有效的武器。既可以将敌人“杀”得丢盔弃甲,又可为生活添加趣味十足的调料。
醒时三分醉,这是一种糊涂处世之道。在清醒的时候保持着几分醉意,就会有些东西可有可无:清醒的时候保持着几分醉意,就有幸免于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纷争之中,得以保全完整的心灵和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