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千里马,先爱百里驹(1 / 1)

用人智慧点子库 惟言 530 字 1个月前

人们都爱“千里马”,但有识之士却更爱“百里驹”。这并不是轻重倒置,而是因为“百里驹”确有许多可爱之处,略举几点如下:

1.“百里驹”是“千里马”之源

世上“千里马”并非天生就有,它们都是从“百里驹”中“蹓出来的。从生理上看,“千里马”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而“百里驹”正是“千里马”最初的雏形;从技能上看,“千里马”千里之能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而“百里驹”的实践努力,正是“千里马”的经验之源。人才也是如此,今日著名的学者、专家、教授等等,最初也是从昨日无名小卒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凭借自己的刻苦和勤奋,积累了较常人更深刻的知识和更丰富的经验,因而能够做出超乎常人的贡献和建树。

2.“百里驹”是事业发展的基本力量

社会进步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事业发展需要全体人员的团结奋斗,当然,“千里马”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大量的工作仍依靠“百里驹”去完成。“红花还需绿叶配”,而绿叶总比红花多,何况,无花之绿叶或许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片叶全无的单枝孤花则有点滑稽了。同理,一些出类拔萃的贤能之士,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努力,则将一事无成,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前进的”正是此道理,高级技术人员若没有初级技术人员及全体职工的工作配合,也将无能为力。要“百里驹”日行千里,虽然望尘莫及,而让“千里马”转圈推磨,也将会是疲乏无力。

3.近处“百里驹”可取,远处“千里马”难寻

“千里马”得之虽可庆幸,但寻之却很艰难。倘若放弃近处“百里驹”不用,而待之以“千里马”效力,犹如等待远水以救近火。韩非子曾对此种现象做过十分形象的批评:梁肉虽好,但百日不食以待梁肉者必死;同理,尧、舜虽贤,但不能待古之大贤以治当世之政;王良善驭,但当今之骏马也不能等待古之王良驾驭;越人善游,但中原人落水更不能等待千里之外的越人来救。所以说,凡事因人器使,量才而用。

4.“百里驹”也能致千里

古人曰:“马效千里,不必骥骑;人期贤知,不必孔墨。”意思是说:欲至千里,不一定非得良马不行,“百里驹”也未尝不可。“百驹接力,千里可至”;“众驹良驭,泰山可举”。只要组织有方,从“驹”出力,何愁事不成,功不立,千里不至!

由此可见,“百里驹”确有许多可爱之处,也确有其力量所在,任何轻视、排斥“百里驹”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千里马”的领先作用,但是,决不能用少数“千里马”来否定大多数“百里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马作马用,驹作驹使,恰当安排,各得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