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心——陈胜借鬼神“威众”(1 / 1)

百姓都向往的事,代表着民心的指向,善于利用和顺应民心的人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秦二世元年七月,去渔阳戍边的900名农民在大泽乡因暴雨被困,无法前行。按照秦朝法律,无论何故,如果误了朝廷的期限,这些人都要被斩首。一时,九百人虽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人人都感到了厄运的临近。雇农出身的阳城人陈胜不甘这样等死,私下对同行的吴广说:“大丈夫生而为人,如此丧命岂不可惜?与其白白送死,倒不如聚众一搏,或许有一线生机,你以为怎样?”吴广深表赞成,说:“朝廷无道,百姓全无生路,早该反了。只是你我无权无势,如果不能召集大家一同起事,毫无胜算啊。”

陈胜长叹一声,忧心地说:“你我有心,奈何别人心怀侥幸,是一定不会听我们号令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只能等死,该想个妙法才行啊。”二人顿感气馁,相对无言。

突然,吴广哀叹一声,苦笑着说:“你我都是一介草民,天生的贱命,如果咱们是落魄的王孙贵族,说话的分量自是不同了。可笑人们都相信他们、相信天命,这有什么办法呢?”这一句话提醒了陈胜,他眼中一亮,思忖片刻,这才出语道:“人穷命薄,难以服众,但我们可以巧借‘天意’啊。如果我们耍些手段,让他们相信天命在我,自然无人敢不服从了。到时我们再陈述利害,这事一定能行。”

二人兴奋起来,开始商议打着兴楚的旗号,借以聚众。一切筹划好后,两人便分头行事。第二天,做饭的部卒在买回来的一条鱼的腹中竟取出了一张帛书,更奇怪的是,帛书上清楚地写着“陈胜王”三个字。

此消息不胫而走,戍卒们十分惊骇,议论纷纷。陈胜见计策已生奇效,于是和吴广会心一笑,偷偷对吴广说:“人们既信天命,我们就该再动动脑筋了。我见众人仍有怀疑,似乎没有完全相信,不如我们行一计。”

夜里,戍卒们围着篝火取暖,忽听远处传来狐狸的叫声,叫声中竟夹杂着人言,喊着:“大楚兴,陈胜王!”

九百戍卒都是原先的楚国人,楚人又都特别迷信鬼神,接连发生两件怪事,他们就认定陈胜不是平凡的人了。众人一下对陈胜多了敬畏之心,确信他是上天派来的人。

陈胜见巧计成功,于是趁势杀了两个押送戍卒的将尉。他把大家召集在一处,振臂高呼:“我陈胜不想枉死,更不忍心看着大家受苦受难。俗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天命,我陈胜就要带领大家做此大事。天命不可违,只要顺从天意,不但强秦可灭,大家更可称王称侯,这是千载难遇的良机,大家可愿听我号令?”

众戍卒已经把陈胜视为天人,今又见他带头造反,更加相信他是应命而生的人了。他们想想自己的凶险处境,别无他路,于是又增加了对陈胜拯救自己的感激之情。众戍卒不再犹豫,群情激愤,齐声响应。

陈胜首举义旗,附近的百姓也闻讯加入,队伍一下发展到数万人。陈胜称王,攻城略地,秦王朝从此走向灭亡。

“揣情”即是揣测人情。“故计国事者,则当审量权;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要想谋划国家大事、进行政治斗争,应当审查形势,掌握信息;游说君主,应当全面揣摩实情。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和欲望,这些都是“揣情”术。谋士们可能使人富贵,也可能令其贫贱;可能尊敬人,也可能轻视人;可能使人获得利益,也可能令其受到损害;可能成全他人,也可能败坏他人,方法都是一致的。不能真正懂得这些经验,就不能有效地实施这些计策。

李世民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像水,君王像舟船,如果是百姓一致认定的事,就不是行政手段和武力镇压所能阻止、改变得了的。而善于利用这一点的人,就可以成就霸王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