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围绕中心说理,让人心服口服(1 / 1)

“晓之以理”,是以语言教诲人的一种方式。游说或者劝谏他人,单靠正直公正、直言不讳,常常不见成效,施以“晓之以理”的教育,方能解其惑,通其心,正其道,善其行。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朝的兵部尚书,1618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去拜见努尔哈赤,表达了投效之意。努尔哈赤故意问范文程:“你乃大明名臣之后,本该为大明效忠,为何却叛明投我呢?”

范文程回答道:“明君无道,百姓苦难,我不是腐儒,自不肯愚忠一主了。”

努尔哈赤和他谈话之后,见他见识过人,机智多才,十分爱惜。他对各贝勒说:“夺取天下,范文程这样的才俊当有大用。他不以我等为叛逆,说明他独具慧眼;我等征服中原,也不能视明人都是逆贼,这样才能争取民心。这个道理,是范文程教我的,你们都要善待他。”

皇太极即位后,对范文程更为器重,让他随侍左右。1631年,清军招降了守城的明官兵,其中已投降的蒙古兵又起叛心,想要杀害他们的将领。事情败露,皇太极震怒之下,想要把那些蒙古兵一律诛杀,范文程在旁边提醒说:“陛下以武力让他们暂时屈服,他们不真心归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他们再次叛乱,早将死亡置之度外,陛下杀他们泄了私愤,而对收服人心却害处太多,此事不可以做啊。”

皇太极气犹未消,说:“征战沙场,杀人不可避免,若只施仁义,人不畏惩,岂不叛者逾多,士不奋战?”

范文程争辩说:“明人不知陛下仁慈,反抗是当然的。陛下若能广施恩德,少杀多惠,人心渐渐就会归附。宽恕他们只能让敌军阵营分化,传陛下之美名,以此征伐天下,有百万大军之功效,陛下不可小视。”

范文程为皇太极谋划大事,常向他进谏征服民心之策。他劝皇太极养德修身,教化百姓,推行德政,皇太极时刻都无法离开他。每有要事,皇太极总是问大臣说:“范章京知道此事吗?”遇到范文程有病在家之时,皇太极便不急于处理朝政大事,直等他病好了再做决定。有的大臣嫉妒范文程,对皇太极说:“范章京终为明臣之后,身为汉人,未必和我们一心。他以收取人心为名,处处向着汉人,难道就没有他的私心?陛下对他宠信太过,该有所保留才是。”

皇太极训斥他们说:“先皇和朕诚心对他,不是逼迫使他效命,他的忠心决无可疑。你们虽为满人,但又有多少皇亲国戚反对过朕呢?朕用心对人,然不识朕心者大有人在,朕能一再不予追究,施恩不止,这都是范章京所教的结果。否则,你们这些嫉贤妒能之辈,还能站在这里和朕说话吗?”

清世祖即位之后,睿亲王多尔衮率领大军讨伐明朝。范文程担心多尔衮残忍好杀,于是连忙上书说:“中原百姓以我大清为叛逆,势必拼死反抗。您如果以暴制暴,以杀为能,中原就难以平定。从前,我们放弃遵化城,屠杀永平的百姓,已让中原百姓对我们深有疑虑了,如果今后不加约束,统一天下的大业就难以完成。您应该严明纪律,秋毫无犯,让明朝官吏担任原职,恢复百姓的家业,录用有才能的人,抚恤那些处境艰难的人。用大公传达我朝的仁念,用行动解除世人的疑惑,这样安定了百姓,叛乱的人才有心归顺,我们遇到的抵抗才会减少。”

明朝都城被清军攻克后,多尔衮采纳了范文程的建议,为崇祯帝办丧事,安抚战乱中的百姓,起用前朝的官吏,搜求隐藏和逃逸的名士,重新制定法令。这些措施和举动在获取民心上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为清朝最后平定天下奠定了基础。

所以,鬼谷子说:“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与人交谈时,使人敞开心扉,自由言论,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方的言论,全方位地深入了解对方,然后再晓之以理,让对方赞同我们的意见。征服人心是治乱的根本,强权和高压无法消除叛乱的根源。让人从心里畏服是最难的,也是短视者与强硬派不愿施行的,这是他们智慧不足的表现,也是他们德望低下、自信心不强的体现。

“晓之以理”要旨在“说理”“明道”,做到理透解惑、道彰傅人,从而达到启锁开心、教诲育人的目的。为此,游说者要在政治和人德上不断自我冶炼,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才能在施教时高屋建瓴,使受教者信之、服之、明之、悦之,“晓之以理”自然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