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权建议——主意还得领导拿,切不可越俎代庖(1 / 1)

常言道:“端别人的饭碗,就得受别人的管。”员工从老板那里领取薪水,就得尊重老板的权威性,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否则,这个员工和老板之间就无缘可续了。

郭立毕业后进入一家贸易公司工作。他能力很强,也很上进,工作十分努力,但一直干了几年,他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的机会,与他一起进公司的人有的都做了主管,可他还是一个最底层的员工。其实,同事们都知晓其中的原因,只是他自己老是想不清楚,私底下总抱怨公司埋没了他这个人才,这个公司没什么前途等。

有一次,他的主管正和公司经理一起检查工作,当走到他的办公室时,他觉得机会到了,来个“越级上访”,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他突然站起来,对自己的主管说:“主管,我想提个意见,我发现咱们部门的管理比较混乱,有时连一些客户的订单都找不到。”当时主管的脸像铁锅底一样黑,但没说什么,就陪着经理走了。最后,郭立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被炒了鱿鱼。

郭立之所以被辞退,根本原因便在于他没有看透老板毕竟是老板、员工毕竟是员工的问题。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壁垒虽然并非坚不可摧,但却是的确存在的。职场中,老板和下属之间存在身份和地位的等级之分,界线是不容逾越的。有些领导自尊心特别强,或者本身不自信,这样的领导不喜欢擅自做主的下属。下属要区分哪些事情是应该请示领导的,哪些是不请示领导就可以自己去做的。一些小的、看起来无意的越俎代庖的建议,有时会为自己造成极大的职业障碍。

某公司因为没有安装空调,每到夏季,待在办公室里不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闷热难忍。于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新进职员写了封信给总经理,希望公司能添购冷气设备,但因为不了解老总的脾气如何,便没有署名。

几天后,总经理就为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空调,同事们对总经理的善解人意十分感谢,该职员在心中更是窃喜自己遇上一个肯听谏言的好老板。过了几天,该职员再次匿名上书给总经理,反映公司的洗手间应该检修,特别是水管太旧,应该换新的。总经理接到信后,心里暗自想着:这个家伙到底是谁?三番两次投书,牢骚那么多,要是聚众闹事,那还了得。看来此人不除,终是祸端!

于是,总经理暗自调查职员的笔迹,想找出写信者,同时也积极整修了洗手间,更换了水管。下属们暗自议论:“总经理怎么突然发起善心来了,以前是一毛不拔、严格又吝啬得要命的铁公鸡,而现在怎么这么大手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总经理的心腹将员工们的议论传到他的耳里,他觉得这些善举笼络了人心,匿名者的功劳不少,就淡化了炒他鱿鱼的念头。偏偏就在此时,匿名写信的职员以为老板真的是能广纳意见的好领导,在一次闲聊时道出事情原委。不幸的是,就在他向同事们夸耀自己的功劳时,恰巧被总经理听见,虽然总经理决定不动声色,心里却恨得牙痒痒,一度淡化的惩处之心又强烈了起来。

于是,总经理召集员工开了一次会议,要求大家对公司和他本人提出意见。该职员不知是计,便侃侃而谈,将平日里同事们的意见——奖金太少、加班时间太长、老板太过专制等当众提了出来。这个职员本以为老板这次要给他“加官晋爵”,殊不知,老板意在杀鸡儆猴,这个职员得到的当然是一张辞退通知书。

那位职员之所以被开除,是因为跟郭立犯了同样的错误,即越俎代庖。这个职员总是提一些与自身工作无关的建议,使得老板厌烦,最终辞退了他。老板有很多种,遇上明智的老板,你的建议被采纳了也就罢了,要是遇上度量小的老板,越权建议,可要多多留神。你的主管比你的优势更多,无论他使出哪一招,都能让你这个当下属的招架不住,坐立难安。如果你想越级打小报告,除非你证据明确,而且主管错误严重,否则也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他毕竟是你的老板提升上去的。若是你像上面故事中的职员一样,直接给总经理挑刺,那只能下岗更快。

所以,要想避免以上越俎代庖的事情,员工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要分清哪些事情是要领导亲自拍板的,哪些是可以自己决定的。下级和领导所认同的重要的事情并不完全相同,你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了解不同上司的脾气,分清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其次,注意程序。分派任务的是谁,就应当由谁负责。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程序应该严格执行。再次,领导有明确回答时,应当做主时就做主,没有交代的事情不要瞎做主,宁可放着也别动。

领导是决定你职场命运的关键人物,把握好和领导之间的距离,掌握好职权之内的事,有的放矢,才能得到领导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