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从何而来?可以来自冥思苦想之后的茅塞顿开,也可以来自外部刺激所激发的灵感。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存在个人、他人、集体三种萌生创意的源泉。
来自于个人的创新关键在于超越自己,更准确地说是超越过去的自己,这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来自于他人的创新就是超越他人,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以求看得更远。学习、借鉴,再到思考,提出“怎样做得更好”的创意——这种方法即便对不习惯创新性思维的个人也是适用的。
创新的发展历程,创新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40年代奠基,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盛行,80年代普及。由于创新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完善,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目前已提出创新方法340余种,头脑风暴法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到的方法。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都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萧伯纳的名言与头脑风暴法如出一辙。头脑风暴法的缔造者奥斯本,则倡导在智力激励中开展创造!
发明创造的实践表明,真正有天赋的发明家,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平常人所不及的。但即使普通人,如果能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引起思维“共振”的话,也会产生出许多闪光的新创意或新方案。正如俗话所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也就是“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本身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问题在于如何做到这点。开会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会议都能达到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效果。
奥斯本的贡献就在于,找到了一种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刺激和信息增值的操作规程。头脑风暴法问世以后,在美国迅速得到推广,日本企业也开始纷纷效仿。
有一家汽车生产企业举办了一次有关新型车辆转向架设计方案的研讨会,前两天的发言尽管很热烈,但讨论中有价值的新创见并不多。后来,会议组织者试用头脑风暴法再次研讨,结果很快获得了30多条有创见的新设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