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都是我的错”,孩子为父母的不幸婚姻埋单
还有的家庭,父母本就三观不合,平时懒得搭理对方,但在涉及教育孩子的议题时却避免不了要彼此对话。此时,他们看似都是在为了孩子的事争吵,但其实在“孩子的事”背后隐藏的却是对彼此发自内心的不认可。这样的孩子看到父母终日为自己争吵,很容易产生一种信念:我是个错误的存在,因为是我让父母烦恼和不开心。“我从小就特别自卑,因为我父母每天都在为了我吵架,而且我妈妈每次和我爸爸吵完架就会借故对我发难,说我像我爸一样没用,一样冷血。这样的话听多了,我慢慢觉得自己就是个多余的存在,活着只会让父母生气。我一直学习都很努力,就是想让他们开心,但真的很辛苦。”一位来就诊的厌学女生如是说。她曾经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但现在她开始意识到,不管她怎么努力学习,都无法让妈妈满意,因为妈妈真正不满意的是自己的婚姻,而女孩其实是在为父母不幸福的婚姻埋单。
4. 在伴侣身上达不成的愿望转移到孩子身上
许多夫妻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不满,结了婚又发现对方令自己大失所望,为了弥补生活的遗憾,只能把期望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所谓自己对自己不满,只能望夫成龙,望妻成凤。如若还不成,便只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国外有一个词叫“直升机父母”,专门用来描述那些对孩子一言一行的关注和期待过高的父母,而他们对孩子每一个细微行为的聚焦,折射出的其实是对自己、对婚姻的不满。记得一位妈妈曾在治疗室里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嫁给你爸爸这个没出息的男人。你一定不能像我一样,你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要嫁个配得上你的人。还有不要轻易相信男人,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她的女儿很优秀,但就是遇事容易紧张,常常失眠,而后无法正常上学。女孩在咨询室里无比愤怒地说:“她(妈妈)在我身上寄托的不只是对我的期望,还有她这一生对自己和婚姻的失望和遗憾。”
5. 父母通过共同指责孩子达成“共识”
有的父母两人独处时不是互怼,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两人却在一件事情上能找到“共同语言”,那就是批评孩子。当发生了冲突,两人都憋着气无处发泄,又找不到合适的台阶下时,如果孩子此时出现什么过错,很可能会被父母由小放大。父母对彼此的不满情绪,会转变成对孩子的愤怒而流向孩子,孩子便成了父母婚姻冲突的“替罪羊”。
记得一个来求助的厌学女孩说过:“每次父母吵架,互不搭理对方时,我都不敢回家。因为只要我在家,他们就会一起找我碴儿,一唱一和地批评我,甚至轮流拿皮带抽我。打完我以后他们就莫名其妙地和解了,似乎就找到共同语言了。”这个姑娘极度缺乏自信,在学校总是觉得同学不喜欢自己,不敢去上学。而造成她对自身价值极度怀疑的最主要原因,便是父母一直以来的否认和虐待,而在父母对女儿那愤怒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他们对婚姻的不满和无奈。
6. 帮谁都不对,分裂的忠诚
另一些孩子则是夹在父母中间,谁都想帮,两边都心疼,但又觉得帮谁都是对另外一方的背叛,这被称为“忠诚分裂”。它往往会让孩子时刻处于焦虑、抓狂或是郁郁寡欢的状态中。一个16岁的女孩在谈到自己的父母时,曾充满绝望、无助和不甘地说:“我就像一根绳子,这些年来一直被父母来回拉扯,既要帮妈妈,也要帮爸爸,我好希望他们可以和睦到老,但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做不到。我觉得我自己就快被拉断了,但是我不能断掉,因为那样他们就会分开,家就没了。”这个女儿上初三后就再也不愿意去上学,她说自己要留在家里帮父母维护好他们的婚姻。
有的孩子则会在多年帮助父母无果后表现出另一种极端的态度,那就是要求父母分开。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生活在一起实在是折磨,只有两人分开,他们才会放心。曾有一个13岁的厌学女孩来我的诊室就诊,坐下后她就对父母说:“爸妈你们离婚吧,你们在一起太苦了,你们离了我就能去上学了。”
那么,如果父母发现自己不小心把孩子“三角化”了,或是你是家中的孩子,发现自己被“三角化”了,那该如何是好呢?这个我们也会在第三部分详细介绍。
案例:一切“都挺好”的战争家庭
“你们来找我,是有什么困扰吗?”
“其实我们家都挺好的,就是孩子对上学有些想法,所以来找刘老师聊聊。”
这是我和小雨一家人见面的开场白。小雨是一个16岁的女孩,他们一家人来见我时,小雨已经休学在家半年了。半年前,小雨还是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在读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尖子生,父母的骄傲。而现在,她却成了一个“不务正业”,天天在家和父母缠斗不休的“废女孩”。
小雨长得文文静静,在咨询室里跟我说话时很有礼貌,并且思路清晰,逻辑流畅,让我很难把她跟妈妈口中描述的“歇斯底里”“没良心”等词语联系起来。“你为什么从半年前开始决定不去上学了呢?”我直接问小雨。
“你问她!”小雨很愤怒地指着妈妈,似乎妈妈难辞其咎。
“好吧,好像你对妈妈有很多情绪,那你是想自己说,还是妈妈代你说呢?”
小雨回应:“还是我说吧,她说的话肯定又会扭曲真相了。”
“你就那么不相信我吗?”妈妈有些生气,又有些无奈。
“不是我不相信你,而是你的所作所为让我和我爸都没法相信,而且你从来不会反省你自己,只会怪别人。我……”
女孩还想继续对妈妈发作,但被我用手势礼貌地打断了,看来这样的争吵在女孩的家里经常发生,我不希望他们在我的咨询室里还不断重复这些无效的沟通方式。我说:“请等一下,我可以和你们一家人达成一个约定吗?在这里我们可以有情绪,但是也要给每个人说话的机会。我们一起努力,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把想说的说清楚,你们觉得可以吗?”
“我觉得是可以的,其实刚才是我妈刺激我,我才发作的,我……”小雨还想继续攻击妈妈,但马上被我制止了。
同时,我观察坐在旁边的爸爸,他在整个母女冲突的过程中一直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默不作声。这个家庭在我面前呈现的互动方式很有趣,我问爸爸:“她们母女俩在家也经常这样吗?”
“这还算好的了,她俩有时候在家甚至会打架。”
“她和你沟通时会这样吗?”我问。
“和我有时候情绪比较激动,但不像和她妈妈闹得那么凶。”
“为什么和你沟通还好,而对妈妈是这样呢?”
“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她妈比较唠叨吧,我也说不上来。”爸爸的话里透着一丝犹豫和顾虑。
“老爸,你为什么就不能勇敢一点呢?你心里明明对她(妈妈)那么不满,为什么当着医生的面就不敢说呢?她那么欺负你,你没有自尊,不会反抗的吗?”小雨打断了爸爸,她的反应很特别,似乎是在帮爸爸声讨妈妈。
“刚才你对爸爸说的那段话是什么意思?能讲得清楚一些吗?”我问。
“他俩之间其实有很多问题,我妈很强势,总爱欺负我爸和我爷爷奶奶,而且她发起脾气来像疯子一样。我小时候是我爷爷奶奶带大的,但我妈妈不喜欢他们,她总觉得别人欺负她,不许我和爷爷奶奶来往。然后我爸也不敢吭声,我真的很生气,凭什么不准我见爷爷奶奶,凭什么她就老欺负别人啊?!”小雨说道。
“其实我和她爸爸挺好的,没什么大问题,都是一些小事情。”妈妈回应道。
“你撒谎,你们为什么就是不愿意面对现实呢?你和我爸过得那么糟糕,我觉得你们还不如离婚算了!”小雨反驳道。
“似乎你们女儿觉得你们俩的婚姻并不是那么和谐,你们怎么看?”我问父母。
“医生,我不知道你能不能体谅我这个年龄的中年男人的无奈心情。”在女儿的带动下,爸爸抢先回答,“我和她妈结婚20年,洗了20年的碗,也被她数落挖苦了20年。”爸爸的话中明显藏着愤怒和无奈。
“但是你这20年就从来没有把碗洗干净过!”妈妈立即反驳。
“你看医生,她就是这样,这么多年一直这样欺负我爸。”在妈妈说爸爸时,小雨再次跳出来挡在父母之间。
“我很好奇,为什么你父母之间有冲突时,你比你爸爸还生气?”我问小雨。
“因为我觉得他们会有现在的问题,其实两个人都有责任。但是我妈妈就是很固执,她总是觉得我爸家的人对她不好。从我小时候起,她没事就在我面前说我爸家里的人对她怎么怎么不好,隔三岔五就在我面前哭。还骂我说我向着我爸,不向着她,我都被她搞得崩溃了。这是他们之间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我为什么要无缘无故承受她这么多吐槽呢?我想不理她,但是……”说到此处,小雨流下了眼泪。
“但是,又发现自己没办法不顾及妈妈的感受,对吗?”我轻声问。
“是的,因为她是我妈,即使她扔再多的情绪垃圾给我,我也得接着,我不能抛弃她。”小雨已泣不成声。
和许多卷入父母冲突中的孩子一样,小雨无法对爸爸妈妈的恩怨情仇不闻不问。虽然这么多年来妈妈情绪的排气筒这个角色并不好当,她也在用愤怒表达自己的不满,但她始终无法放下妈妈,因为妈妈对她来说可算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女人。而另一方面,她又同情自己的爸爸、爷爷和奶奶,她既无法抛下妈妈不顾,又不允许自己背叛爸爸及其家人。这样被夹在父母中间撕裂的境地,是全世界的孩子最无法面对也最不愿意面对的。
那么这样被三角化的处境,和小雨不上学有关吗?这一点还需要继续探讨。于是,我回应道:“我想这么多年你一面要照顾妈妈的情绪,一面又要顾念着爸爸,一定很不容易吧?这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影响吗?”
“当然有啦!他们总觉得我不上学是因为我不用心,没毅力。但我想说的是,我的毅力早就被他俩之间的事给磨光了。其实他俩在家里早就不说话了,每天在家就像室友一样。”
我接着问:“看到他们那样,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我真的很担心他们。如果他们真的离婚了,妈妈一个女人该怎么过啊?她那么敏感,那么容易被伤害。爸爸也是,他嘴巴那么笨,情商那么低,能力又很一般。这么多年都是我妈在后面一直催促他,他才在工作上稍微有点小成就。如果离了婚,他下半辈子怎么过啊?”小雨皱着眉头说。此刻的她更像是她父母的父母,就像一个操心的小管家一样,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父母过得好不好。
我看看父母,他们都在安静地听小雨说话。我追问道:“那每当你想到这些时,会对你的学习产生影响吗?”
“我知道我必须学习,因为那是我该做的事。但每当想到他们,我心里又总是浮躁得很,总觉得有事情放不下,根本就没心思学习,因为……”
“因为在你的心里,一直有一对让你牵肠挂肚的父母,对吗?”我问道。
“是的,我放心不下他们,”小雨再次哽咽,“我曾经无数次问我爸,他为什么要娶我妈这样敏感的女人?如果他给不了这个女人她想要的东西,为什么要和她在一起?我也问过我妈妈好多次,为什么要和我爸结婚?既然你觉得他什么都不行,为什么还要将就呢?为什么不早点离婚呢?”
“但是我猜测,你心里应该也挺纠结的对吗?一方面,如果实在过不下去,希望他们能和平分手,各自安好;另一方面,又真的不希望他们分开。”我问道。
“对啊,谁会希望自己的父母分开呢?我做梦都会梦到他们和好,一家人开开心心出去玩。我觉得我就像他们感情的管家一样,小心地照看他们的感情,不让它消失。”
此时,坐在旁边的妈妈已泪流满面:“我从来没意识到,原来女儿这么在意我和她爸爸的关系。确实,我和她爸爸之间早就没什么话说了。”
谈话至此,我们终于触碰到了使小雨无法上学的核心因素——父母之间多年未解决的冲突。妈妈后来告诉我,他们结婚多年,她觉得丈夫眼里只有公婆。不管她和婆婆因为什么吵架,丈夫从来都是偏向婆婆:“虽然结婚那么多年,但他一直都只是他妈妈的乖儿子,从来没有真正变成我的老公,从来没有真正把我当作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我恨他,但又很需要他,我也很矛盾。”
“你爱人的这些心情和想法,之前跟你说过吗?你们是怎么交流的?”我转而向爸爸求证,此时他的妻子需要他的回应。
爸爸说,他其实早就知道妻子的这些想法,但是妻子许多时候歇斯底里的表达方式和过多的情感需求让他受不了:“她从小父母离异,父母不管她,是姑姑把她养大的。从小她就过得很苦,16岁就独自离家出来读书了。我和她在一起时,就觉得她好像不只是把我当老公看,还把我当作她的爸爸看,如果有时候她有什么小情绪我没及时发现或哄她,她就会很生气,甚至大吵大闹,我后来就觉得受不了。”
此刻如果继续让爸爸这样抱怨他的妻子,不会有太大帮助。我打断了他,并对他的抱怨进行了积极的解释:“所以你的意思是你也很理解她的感受,也很想安慰她,只是希望她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
“当然心疼她啦。当时我就是因为想保护她,所以和她在一起的。”爸爸回应。
夫妻俩终于开始愿意正面讨论他们的冲突了。我发现此时的小雨,身体比之前舒展了一些,仿佛看到了父母之间的冲突有解决的希望。之后的多次咨询里,我们谈话的重点转向了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我们回忆了他们相识和相恋的美好过往,讨论了以后妻子可以如何更好地觉察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怎样更直接清楚地告诉丈夫自己的需要。我们也谈到了丈夫可以怎样更好地回应和安慰妻子,也讨论了夫妻两人各自与自己父母的关系。
其间,小雨也曾多次想要插话,想要再次承担起父母婚姻管家的角色,但都被我打断了:“这段时间,你这个感情小管家先休个假吧,让你的父母自己去管理他们的感情。”
“好吧,不好意思,我又‘违规’了。”小雨可爱地吐吐舌头。
后来,我也记不清具体又见了这个家庭几次,只记得后来小雨的父母在咨询室里吵得越来越少了。在我们最后一次咨询结束时,一家三口都比之前平静了许多。
有一天,我收到小雨的一封邮件,内容很简短:“刘医生,其实这封信我早就写好了,但一直没来得及发出。现在我留了一级,换了一所学校继续读书。虽然学习还会有压力,但我觉得自己能承受。父母之间的关系比之前好了,虽然他们有时还是会吵架,我偶尔也会有一些担心,偶尔管管他们的事,但我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哪对夫妻没点矛盾呢?就让我父母自己去处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