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没有哪个不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都期待他能“成龙”“成凤”。身为一位母亲,我特别能够理解这样的心情。可是我要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困惑,只有逐一攻克,才能为孩子美好的前途铺平道路。
例如,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全面发展,多才多艺,于是给他报班培养兴趣,可孩子自己从来不主动去上课,我们苦口婆心、好说歹说,最后他才勉强答应,这是为什么?每天孩子放学回家,我们不顾自己的事,先辅导孩子做作业,给他听写,可他为什么总是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孩子的成绩好不容易有所提高,可他的脾气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坏?……
在现实中,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回报父母似乎已经成为我们无私付出后寻求的一种心理上的安慰,有时候甚至连孩子休闲的兴趣爱好也无法挣脱我们的竞争心态——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这样一来,原本只是为了陶冶情操而培养的兴趣爱好,瞬间转变成了无形的竞争压力。说到底,我们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是孩子压力的根源,而且这种心态还有可能导致孩子逆方向发展。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场有关心理咨询与家庭教育的讲座。当时,心理导师为现场的数百名家长设计了一个特别的小测试。透过投影,我看到屏幕上有一组图片:一些小石块有规律地散落在四周,中间有一个大石块,它的旁边是一堆细沙、一个空桶以及一桶清水。接着心理导师向在场的家长提问:“如果请各位家长选用上面的任意材料,无论是石块、细沙还是清水,或是其他的材料来填满空桶,你们会怎么选择呢?”
听了导师的话,家长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而且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讨论过后,一位爸爸首先站起来说:“我的想法是先把大石块放进桶里,再放小石头、细沙,最后倒入清水。我觉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所有材料都装进桶里。”随后,家长们也都踊跃发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心理导师面带微笑,没有评说他们的做法是对是错,只是仔细地倾听。最后,心理导师告诉大家:“其实怎么填和填多少都不是我们一开始应该考虑的,因为最先考虑的,也是最重要的,通常是基础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对于这道题来说,基础工作就是桶的底部,这是最薄弱的,只要桶的底部坚实了,不管怎么填、填多少,就有无数种方式了。”
家长们听了面面相觑,一脸的疑惑,显然没有听懂心理导师话里的含义。心理导师又接着解释道:“这个测试映射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上来,说明孩子成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首先应该帮助孩子把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是学习成绩或是其他才艺,而是心理方面要保持健康。……”
听了心理导师的话,大家终于明白,如果家庭教育的方式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就会事与愿违,出现偏差,导致孩子的成长受到不利影响。
是的,世间万物都有其特有的规律,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和规律。因此,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势必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如果我们都只顾着让孩子按照我们的主观想法去成长,那无异于揠苗助长,过犹不及。
教育孩子时,如果我们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强制性地让他去做某件事;或是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过分宠溺他,都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相反,如果我们遵循规律,积极地引导和发掘孩子的潜能,那么他就能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