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小学6年级那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变得十分争强好胜,事事都要占上风,不管做什么都想做到最好,稍微与自己的要求有点差距,他就会很生气。为了保持自己班里第一名的位置,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儿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作业。
有一次考试时,儿子各科的总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二,那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起来。我听到他的哭声,十分担心,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从儿子断断续续的抽泣声中,我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我安慰他:“需要掌握的知识你都掌握了,考多少分,是第一名还是第二名,都无所谓,只要你努力了就好。”我劝了半天,儿子好不容易慢慢平静了下来,但他仍然为自己是第二名感到遗憾和懊恼。
儿子表现出的这种争强好胜、输不起的状态令我感到无奈。为了让儿子明白并非只有出类拔萃才是最好的,输赢其实没那么重要这个道理,我上网查了一下导致孩子出现争强好胜心理的原因。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导致孩子争强好胜、产生虚荣心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父母本身喜欢攀比,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灌输“穿名牌就是好看”“什么事都拿第一才是真本事”的思想,让孩子无形中产生了攀比心理。其次,老师及周围的人总是表扬做事效率高、学习成绩好的人,这就误导孩子,认为“只有达到最好才能被肯定,才是有意义的”。最后,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喜欢攀比,也容易引诱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
理清原因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在生活中无意间给儿子灌输了“只能赢”的意识,这才让他产生了虚荣心和好胜心。后来我发现,日常生活中我并没有刻意拿儿子和别的小朋友作比较,说类似他不如谁、比不上谁的话,也没有跟他说“穿名牌好看”“考第一才行”,等等,完全是如今社会环境带来的一些思想冲击,或多或少地误导了儿子,让他特别在意输赢。
当然,我并没有说好胜心和虚荣心对于孩子来说是完全不能有的,只不过要适度、合理,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孩子有太大的损害,反而更容易激发他的斗志,让他努力变得更好。好胜心太强、虚荣心太过,对孩子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时间长了,它很容易让孩子脱离实际,变得越来越膨胀。甚至有时会为了达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有较高地位的目的,不择手段,或者以伤害别人作为代价等。而且一旦实现,就会助长他的气焰;如果没能达到目的,他们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或者走极端。
意识到这些可能存在的隐患后,我决定引导儿子,让他学会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成败得失,避免产生过度的虚荣心。
首先,正确评价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对他的评价一定要谨慎、客观。因为我们对他的每一个评价都会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全面、客观地评价孩子能让他既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符合他的实际情况,防止要求过高,让他产生自卑心理,或者错误地诱导孩子出现好胜、虚荣的心理和行为。
下面是一段发生在我身上的失败的教育经历。
那年,儿子上小学4年级,有一次数学测验的题有点难,儿子考了80分,班里有4/5的同学分数都比他的低,他本以为这个分数会让我高兴。可是,当他高高兴兴地拿着试卷回来告诉我的时候,我当时因为心情不好,就说他,以他的能力,就算题难,也不应该只考80分的。儿子听完,之前的喜悦顿时被我的话给驱散了,他有些不知所措——老师今天在班上还表扬他了,可为什么妈妈却这么生气?
后来,老师又进行了一次数学测试,考题的难度依然比平时大,这次考过后,儿子班里只有两个同学考了整整80分,并列第一,儿子考了76分,排在第三。发试卷的时候,老师这次又表扬了他,这让儿子心里美滋滋的。可是,儿子想起我上次的话,看着鲜红的76分,觉得我肯定对这个分数更不满意了,想来想去,为了讨好我,儿子就把76分改成了96分。
儿子把考卷拿给我看,我看到这个分数后非常高兴,就给儿子做了满满一桌好吃的犒劳他。就这样,后来的几次测验,儿子经常这样修改自己的考试分数。直到有一次儿子发高烧,我打电话给老师请假,偶然间从老师那里了解到情况,让我识破了儿子的“骗局”。挂断电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等儿子病好了之后,我坦诚地跟儿子沟通,说我已经知道他修改考分的事了,并且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儿子告诉我,之前的测试题的确很难,自己已经尽力了,可我对他的期待太高了,为了不让我失望,才想到了改分的办法。听了儿子的话,我十分愧疚,正是因为我当初没有完全了解到情况,对儿子做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评价,才导致他为了讨我欢心,而采用了虚假、欺骗的应对方式。我没有为此责骂儿子,而是向他道歉,对儿子说:“对不起!是妈妈的错误认知让你选择了这么做,我会改正,你会原谅我吗?”
后来,儿子实事求是,不再改分数了,也慢慢淡化了考试要得高分的意识,真正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试。而且,每次考得好了,他都不骄不躁;考得不好了,他都能找出哪些知识是自己没有掌握的,然后重点学习。
其次,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的价值观会受父母、同学以及周围人的影响,而父母在培养孩子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孩子的一些言行,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出现喜欢攀比、好胜、虚荣心强的表现。
儿子看到好几个同学的父母经常开着各种高级轿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他很羡慕。而我和丈夫每次接他,不是骑着电动车,就是开最普通的车,这让儿子觉得很没有面子。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跟我说,不让我跟丈夫去接他了,他自己坐公交车回来。一开始的时候我不解其意,问他为什么。后来儿子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我想,如果当时我因为儿子的话也觉得很没面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给儿子高品质的生活,那么我的表情和言行会让儿子更自卑,更容易加重他的虚荣心。所以,我首先要求自己能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坦然地面对这种贫富差距。然后,我告诉儿子,财富不能代表一切,有钱并不一定说明这个人会被尊重,而没钱也不一定说明这个人会被人瞧不起,只要具有良好的品性、用心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之后,我从书上、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故事或者案例,向儿子证实有钱并不代表可以赢得人心,而没有钱并不代表失去人心。儿子看了这些故事后,也慢慢转变了自己之前的看法,接受其他同学有高级轿车接送,而自己只能被电动车、低档车接送的情况。
对于事事争第一的孩子,我们要引导他培养起正确的价值观,告诉他:每个人所擅长的方面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事事都能得第一的人是不存在的,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自己能做的事做好,哪怕最后没有得第一,依然能够受人尊重。况且第一只有一个,把争做第一的心思分些出来,让自己做到品性良好、做事认真、与人为善,长大后同样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