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接受“残酷”的事实(1 / 1)

在儿子读小学时,有一天,我和丈夫带他去公园玩。公园门口有一个卖小乌龟的小摊,儿子见到小乌龟憨态可掬的模样,非常喜欢,在摊前逗留了很久,然后央求我们给他买只小乌龟回去养。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观察能力,我们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自己挑了一对小乌龟和一个漂亮的玻璃缸。

自从这两只小乌龟被带回家后,其他玩具、课外书对儿子就失去了吸引力。他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花在了小乌龟身上,连吃饭时都挂念着他的小乌龟。儿子最感兴趣的就是给小乌龟喂食,他可以趴在玻璃缸前一个小时都不觉得厌烦。为了享受看小乌龟进食的乐趣,儿子每天会给它们喂好多次饲料。我和丈夫提醒他说,小乌龟和人不一样,人吃饱了会停止,但它们会不停地吃,即使吃饱了也会继续吃,所以很容易撑死。儿子对我们的话不以为然。

不久后的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又想往常一样跑到玻璃缸前看小乌龟,过了一会儿,他很担心地跟我说:“妈妈,我发现有一只小乌龟不动了,它会不会死了?”

我看着他满脸担忧的模样,安慰他说:“小乌龟本来就不爱动,趴着一动不动是经常有的事,说不定你明天再看的时候,它又动了。”

儿子似乎相信了我的话,可是那一天,他一直忧心忡忡。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玻璃缸前观察那只不动了的小乌龟,他有些沮丧地跟我说小乌龟还是没有动。我跟着他来到玻璃缸前,发现小乌龟已经死了,我遗憾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他。

儿子不相信,想尽各种办法逗弄小乌龟,可是小乌龟始终一动不动。他终于确信他的小乌龟死了,立刻放声大哭起来。儿子的哭声引来了丈夫,丈夫看见已经死掉的小乌龟,非常生气地对儿子说道:“我和妈妈告诉过你,小乌龟没有饥饱意识,你喂食那么多,肯定会撑死它的。你却不听,因为你的任性,害死了一条小小的生命。”

儿子听了丈夫的话,哭得更加伤心了。过了一会儿,儿子抽抽噎噎地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小乌龟起死回生。丈夫见他哭得这么伤心,偷偷地跟我商量要不要明天再去买只差不多的给换上,然后告诉他小乌龟又“活”过来了?我阻止了他,把真相告诉了儿子——小乌龟死了就再也不会活过来了。

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儿子的哭声更加惊天动地,用撕心裂肺来形容都不为过。任凭我和丈夫用尽各种方法劝阻都没有效果,他一直哭到累睡着了才停。第二天,儿子的悲伤还在延续,看见玻璃缸里剩下的另一只小乌龟,他就忍不住掉眼泪。不过,这次他再也不敢给小乌龟喂很多吃食了,而是虚心地请教我们给它喂食的规律和数量。

后来,我把这件事向我的几个朋友讲起,朋友们纷纷表示我简直是个狠毒的“后妈”,居然能对自己的孩子如此狠心。如果是她们的话,一定会带着孩子再去买一只回来,以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事实上,儿子哭得撕心裂肺的时候,我也有一种和他一起哭的冲动。他的伤心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煎熬。试问,有哪对父母看到孩子难过得大哭还能够淡然处之呢?

父母与子女血脉相连。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心情不好,父母也就无法开心,因为父母都希望看见自己的孩子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地生活。所以,很多父母即使知道孩子的要求有点过分,也愿意一一满足,只要孩子能够时时刻刻开心,就算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

那么,这种想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会觉得所有的东西得来得特别容易,失去了也不会觉得可惜,因为家长并没有教会他们正确的价值感,以及如何去承担责任。

所以,一个真正合格的父母,并非要替孩子规避一切可能承受的痛苦,更不是帮助他逃避责任,而是使孩子通过挫折获得成长的机会。比如,儿子撑死小乌龟这件事,为什么我不偷偷买一只差不多的乌龟回来替换掉,避免孩子伤心呢?

因为如果这样做,儿子会以为小乌龟是不会被撑死的,所以会继续不断喂食,进而撑死更多的小乌龟。这么做虽然会让孩子暂时不感到伤心,可是会对他造成更多的伤害。总有一天,他会知道事实的真相,知道自己曾经害死了那么多的小乌龟。

为了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现在让儿子知道乌龟已经死了,也许他会感到难过,但是起码他知道了不能那样喂食小乌龟,以后他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而在这之前,我和丈夫已经告诉过儿子小乌龟会撑死这个事实,他却没把我们的提醒当成一回事,这是他自己造成的后果,所以他只能自己承担责任。

很多父母都会想到为孩子再买一只小乌龟,以此来安抚孩子脆弱的内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同样不可取。因为孩子知道乌龟已经死了,再给他买一只回来。虽然他不会再撑死小乌龟了,但是他很快就会忘记已经死去的小乌龟。这样做的后果是让他避免了承受失去的痛苦。痛苦和拥有是成正比的,失去的痛苦越大,拥有的快乐就越大。正因为他没有承受过失去的痛苦,他就不会明白拥有的快乐,更不懂得去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

处理这件事时,我既不偷偷替换,也不再买一只回来,就是为了让儿子明白一个事实——小乌龟死了,爸爸妈妈是没有办法使它复活的,我们并非无所不能。很多父母都希望在孩子面前扮演万能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对孩子有害无益,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无论自己闯了多大的祸,制造了多大的问题,爸爸妈妈都有办法替自己解决,所以会变得有恃无恐。让孩子知道有些结果一旦产生就无法挽回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有知道有些失去永远都无法再度拥有,才会使孩子养成在做事情之前考虑后果的习惯。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让孩子接受那些“残酷”的事实,他的内心虽然会经历一段痛苦的考验,但这一过程也应属于他人生的必修课。儿子的小乌龟永远地离开了他,所以他会有伤心、哭泣、不肯吃饭等表现,这也是考验家长意志力的一个过程。很多家长一见到孩子哭就心疼,希望以自己的能力将孩子立刻从痛苦中解救出来。其实,这些下意识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孩子。我们只有懂得利用这些事去引导孩子,才会使他们成为一个懂得珍惜,善于承担责任,并且内心强大,能够承受痛苦的人。

在儿子的小乌龟死后半年,我又重新给他买回来一只小乌龟。现在,两只小乌龟还好好地在玻璃缸里游来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