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怕看到这样的孩子——冷漠、缺乏同情心,在遇到有人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不伸出援手甚至幸灾乐祸。
有一天,我在去接儿子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正在打骂一个年龄小的男孩子。旁边围了一群看热闹的孩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出面制止打人的孩子,也没有一个人打电话告诉老师或家长。他们还不时地为大男孩呐喊助威。大男孩看到有这么多孩子支持自己,就更加来劲了。那个低年级的孩子被打倒在地,不住地求饶说:“别打了,我真的没有钱!”
大男孩在周围孩子的“加油”声中不断使劲踢打那个倒在地上的小男孩,一时间,小男孩已经鼻青脸肿,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幸亏我经过,阻止并赶走了大男孩和围观的孩子。我把那个倒在地上已经浑身是伤的小男孩扶起来,询问了他父母的电话,一边打电话通知了他的父母,一边把受伤的孩子送往医院。
事后回想起这件事,比起打人的孩子,更让我寒心的是周围孩子的冷漠。这些孩子怀着“围观者”的心态不断地起哄、挑唆,无疑是对恶行的纵容。我想这也是校园暴力频频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吧。
不仅如此,很多孩子对待自己的父母也很冷漠。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孩子的父母生病了,而孩子却像没事儿人一样自顾自地去网吧上网玩,甚至还把父母买药治病的钱也拿去上网了,完全不顾及家中生病的父母……
孩子身上的这种冷漠表现就如同长在他心里的毒瘤,不仅会给他周围的人带来很多伤害,最终也会给他自己带来很多痛苦。所以,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教育不当而让自己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孩子变得冷漠又无情。
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修一颗热忱、善良的心,而非冷漠的呢?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第一,给孩子以关爱。
要想让孩子懂得关爱别人,我们首先得让他自己得到关爱。我很难想象一个自小缺乏家人关爱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去爱别人。给孩子以关爱,就是给他爱的源泉,这是他去爱别人的基础。一个从小生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的孩子,绝不会成为一个感情冷漠的人。
我有一个同学,她常常跟我抱怨自己的儿子是个冷漠的人。抱怨的次数多了,我便向她询问了缘由。原来,同学的丈夫是一个公司的经理,随着丈夫的工作越来越忙,对家庭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她和丈夫经常吵架,好多次都提到了要离婚。他们都是很要强的人,在家里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谁也不让谁。
虽然总是在吵架,但为了儿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同学还一直辛苦地维持着婚姻表面上的平静。她错误地以为,只要给孩子一个名义上完整的家,他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同学和丈夫都很努力地去讨好儿子,但他们的讨好只是基于物质上的,并没有花时间去陪伴儿子。
听完同学的叙述后,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的问题——她的儿子之所以会冷漠,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同学的儿子变得很自卑;再加上父母经常吵架,让他的消极情绪长久地积压在心里。所以,他形成如此冷漠的性格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我告诉同学,要想改掉她儿子的冷漠性格,她必须要给孩子充分的关爱。只有精神健全、爱健全的家庭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
第二,让孩子帮助别人。
爱可以在帮助别人或服务于别人的过程中得以体现。通常来说,那些喜欢帮助别人、服务于别人的孩子大多是情感丰富、心地善良的孩子,他们绝少有冷漠的表现。所以,经常让孩子去帮助别人,也是避免他产生冷漠的情绪和行为的有效方法。
我的儿子是一个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孩子,这源于我和丈夫对他一直以来的关爱和教育。在儿子8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他和我在外散步的时候发现一个穿着破破烂烂的流浪汉在附近走动。儿子问:“妈妈,那个人为什么不回家啊?”我没有立刻回答儿子的问题,而是示意他自己解答这个问题。儿子想了一会儿,他自顾自地走向了那个流浪汉,问道:“叔叔,你为什么不回家呢?你需要什么?”
流浪汉见有个可爱的孩子和自己说话,便高兴地告诉儿子:“因为我没有家才不回家啊,我需要吃的。”从流浪汉的表情里,我看出流浪汉只是随口说说,他并没有想得到儿子的帮助。儿子听到流浪汉的回答后,立刻拉着我跑回了家。到家后,他跑进自己的房间,拿出他的存钱罐又拉着我向流浪汉跑去。
来到流浪汉跟前,儿子说:“叔叔,这是我所有的钱,都给你,你可以用它去买一点吃的。”流浪汉很感动,他看了看我,我示意流浪汉接过存钱罐。流浪汉接过存钱罐谢过儿子,又谢过我,感激地离开了。
这时候我蹲下来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把存钱罐给那个叔叔?”儿子回答说:“叔叔没有家,他需要钱买吃的。我就把我的存钱罐给他了,你不是经常说我要有同情心、要帮助别人吗?我想妈妈会同意我这么做的。”我赞许地点了点头,摸着儿子的脑袋说:“儿子,你做得很对,我们就是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一直以来,我不仅注重儿子的智力教育,而且更注重培养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正因为如此,儿子小小年纪不仅性格很好,而且很有爱心和同情心。这是身为妈妈的我感到最幸福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