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敢于上台演唱的孩子(1 / 1)

我的侄女果果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还会弹琴。而且她的身体素质很好,很擅长跑步。但性格内向胆小的她总是表现得很怯懦,结果白白失去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老师建议她报名参加短跑,但她没有勇气去参赛;班里举办集体活动,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告奋勇地踊跃参加,同学们都在热烈响应,只有她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不参与。

尽管果果在很多方面都有天赋,但因为性格怯懦,使她错过了很多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以至于她一直被大家视为一个表现平平的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怯懦是一种消极的性格特征,它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比如,面对委屈不敢表达,面对伤害不敢还击,面对被误解不敢争辩,面对困难不敢克服……而且怯懦的孩子长大后在为人处世方面也会表现出退缩和畏惧,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敢争取自己的发展机会,不敢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而这都有可能让他的生活、工作、事业、婚姻陷入困境。

导致孩子怯懦性格的原因,大多数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通过观察,我发现以下几种情形最容易让孩子形成怯懦的性格:

首先,过分保护孩子。

由于过度保护,孩子几乎从未吃过苦,从未受过挫折,始终生活在安全的状态之下。一旦意识到做某些事会遭遇失败、挫折或危险时,他就会受怯懦心理的影响而选择不作为,因为他没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和承担一切不好的后果。

其次,父母过于强势或过于怯懦。

过于强势的父母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产生恐惧;本身性格怯懦的父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他们形成怯懦的性格。

最后,恐吓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不良的心理暗示。

比如父母自己厌恶虫子,于是就对孩子说:“别碰它!虫子会咬掉你的手指头。”孩子听了就会记在心上,而离虫子远远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勇敢、大胆的性格呢?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在培养儿子勇敢性格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第一,不要恐吓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恐吓孩子。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你再哭,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你再哭,妈妈(爸爸)就不要你了。”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是坚决反对的。恐吓孩子有时的确会让孩子收敛自己的行为,但经常如此,就会让孩子形成怯懦、胆小的性格。

儿子3岁时,有一天我要带他出去办事,可是他当时正在玩新买的玩具玩得高兴,说什么也不肯跟我出门。我怕耽误事情,就强行抱走儿子,儿子为此大哭大闹起来。过了好长时间,我被折腾得很疲劳,生气地对儿子说:“你去不去?再不去,妈妈不要你了,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不管你了。”

儿子依然哭闹不止,我便决定做做样子——假装自己出门了,那样儿子或许就会妥协,跟我一块出门了。于是,我打开防盗门走到门外,习惯性地把防盗门带上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钥匙。糟了,孩子这么小,他还不会开门,该怎么办呢?儿子发现我真的走了,就走到门边,使劲推门,可怎么也推不开,他大哭起来。我听到儿子越来越惨烈的哭声越发焦急,我一边大声安慰着儿子,一边大声招呼邻居来帮忙。左邻右舍都被惊动了,明白了怎么回事之后,大家都十分焦急,帮着想办法。儿子依然在门里恐惧地大哭不止,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过了十几分钟,大家终于把防盗门弄开了。我冲进家门看到仍惊魂未定、大哭不止、涕泪横流的儿子,一下抱起了他,不停地安慰着儿子,也许是孩子受到了过度的惊吓,他不停地战栗,还尿了一裤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自己的教育方法错了。我对因自己的无知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很愧疚,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恐吓儿子了。

如今,我的儿子已经是一个读高中的小伙子了。他可以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对此,我深感欣慰。如果没有那一次我对恐吓的认识,我不敢想象如今的儿子会是一个有着什么样性格的孩子。

第二,父母不可太强势。

很多时候,太强势的父母容易教出怯懦的孩子。我曾在新浪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还很弱小,在狼面前他做不了狼,只能做羊,怯懦的孩子只有在羊面前才能成为狼。”父母高高在上,而且很强势,这会使年幼的孩子心里产生恐惧。他没有能力战胜父母的强势,就只有让自己退缩,以免受到更多的伤害。

很多孩子在初中、高中、大学之前一直很“听话”、很怯懦,那是因为受到父母日积月累的“强势镇压”,但到他上了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就很容易表现出叛逆的一面,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是“一夜之间”就变得如此叛逆的。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反抗父母的强势,而等他长大了,经验丰富了,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对抗父母了,于是就会采取叛逆的方式来对抗一直压制着他的父母。

除了一些个性很强的孩子,很多时候,过于强势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一生都表现得很怯懦。

我的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他们在家里时也表现得非常强势。他们给儿子起名优优,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让他们失望的是,优优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表现得比较怯懦。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优优被谁推了一把、被打了一下或者被抢了玩具,他只是呆呆地站着,只会自己伤心地哭,从不还手、不争辩,也不抢回自己的玩具。

时间久了,他就不再愿意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了,而是一个人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他们玩。等到优优上了小学,他被同学欺负了,被老师误会了,也不会去反抗和争辩。优优越来越不喜欢表现自己,他总是一个人待在一个角落看着别人或者想自己的心事。

我的朋友对优优的这些表现非常恼火,他们觉得自己在单位里是被数百人跟从的有魄力的领导,没想到自己儿子却如此怯懦不堪。其实,朋友并不知道,优优的种种怯懦表现正是他们一手制造出来的。

在优优很小的时候,他们会用一种不容优优商量和反抗的姿态教育他。比如,优优哪天不听话了,他们就会狠狠地打他几巴掌,直打得优优大声哭叫。而朋友看到优优哭闹的样子就会狠狠地说:“别哭,闭嘴!真没出息!”优优看到父母凶神恶煞般的表情,马上就会止住哭声,他怕再挨打。

不管优优想做什么,只要父母不同意,优优十有八九是做不成的。父母凶狠的表情和巴掌让他充满了恐惧,后来只要父母有一丁点不高兴的表情就会让优优恐惧万分。可以说,在强势的父母面前,优优变成了一只怯懦的“小羊”。

第三,强化事情的积极面。

据我观察,我发现很多父母常常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事情的消极一面,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比如,他们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会不停地向孩子灌输:“洗碗时别打坏了碗”“洗衣服别浪费水”“吃饭别把饭粒掉到桌上”……

太过于强调事情的消极面常常会让孩子心生自卑。因为随着经验的增长,孩子慢慢知道了事情的消极面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他有时就会为了讨好父母,尽量避免事情的消极面,又因为怕事情做不好而遭到父母的指责,就会尽量避免去做这件事。而孩子这种避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容易被人认为是怯懦的表现。

我儿子读小学时,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在学滑冰,他便央求我也给他买一套滑冰鞋去学习滑冰。儿子刚学习滑冰的时候,我的丈夫一直在旁提醒他:“小心点,别摔着,摔着会很疼的。”当儿子真的摔倒了时,丈夫便会指责他:“让你小心点呢,你不听,看,摔着了吧!”这样的指责声再加上自己摔倒在地的疼痛感,使儿子很快就对继续学滑冰心生恐惧,说什么也不敢再学滑冰了。

这就是父母太注重事情消极面导致的后果,致使孩子过于关注事情的消极面,结果消极面打击了孩子继续做事的勇气和信心,表现出想要放弃的本能反应。

当我了解了儿子不敢滑冰的真正原因后,在私底下,我对丈夫的这种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告诉他以后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强化事情的消极面。

随后,我告诉儿子说:“刚开始学滑冰时会有点困难,不过男子汉就是要克服困难啊!如果你摔倒了,或是别人笑话你,你还能继续自己想做的事,就证明你很勇敢。”在我的激励下,儿子决定继续学习滑冰。

如今,儿子已经是一个滑冰滑得非常棒的小伙子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