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孩子的习惯培养,很多父母都会赞同要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习惯。但是,要想孩子有所成就,仅仅有勤奋还远远不够。对此,巴尔扎克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如果我们的孩子永远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而不去独立思考,那他永远也不会有创见。同样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会思考的人只会把它当作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勤于思考的人却能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比如,炉子上的水开了,蒸汽顶起壶盖,不勤于思考的人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瓦特却能从中发现蒸汽的力量,从而发明了蒸汽机。
所以,要想让孩子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能够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功机会,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成功都要靠智慧取胜,而思考是获得智慧的根本途径。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我给大家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若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了疑问,我们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告诉孩子了事。孩子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思考,这也是培养他思考能力和思考习惯的一个途径。
我儿子在读初中2年级的时候,由于刚刚学习了简单的电路知识,他就对家里的某些电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想着把家里的手电筒、台灯等小电器拆开,看一看里面的电路连接情况。我看到儿子对电器有这么大的好奇心,就把坏了的还没来得及修理的电水壶拿出来,让他试着修理一下,看他能否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
儿子看到我递给他的电水壶,高兴坏了,心想所学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儿子以前曾亲眼看到丈夫修理过一些小电器,自己又学习了电路知识,他认为自己修理电水壶应该不成问题。
儿子拿着电水壶端详了一会儿,发现难以看到水壶里面的机关,好像它出问题的可能性会比较小。那会不会是电线出了问题呢?儿子思考了一会儿,他把电线插头上的螺丝卸了下来,发现里面的金属线已经被烧焦了,还能闻到一点焦煳味。儿子确认一定是这里出了问题。于是,他剪掉电线头上烧焦的部分,再去掉好的电线上的一段塑料外皮,然后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出的每一缕铜线拧成紧密的一股,最后用螺丝固定在那两个金属片的小孔里。他还记得以前爸爸说过,两个金属片或端部的金属线不能接触,否则就会短路,物理老师在课堂上也是这么说的。所以他特意看了看铜线有没有互相接触。
做完这些后,儿子又把插头上的硬塑料外套安装好,并把几个螺丝给拧好。丈夫为了以防万一,还帮他检查了一下各条线路,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儿子便将拆过的部分重新整合了起来。
儿子在电水壶里装了一壶水后,插上了电源,过了一会儿,水壶里的水开始升温了。成功了!儿子对此颇感自豪。
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对什么事情有疑问或是遇到什么难题,我们不要急于将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告诉孩子,而是要鼓励他自己去思考,去寻找解答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
第二,鼓励孩子凡事多问为什么。
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他们喜欢缠着家长问这问那,这是他们具有好奇心的一种表现。孩子对周围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就会在头脑里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当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他们就会向家长求助。孩子的这种提问和思考是非常可贵的,这是他们获得生存和生活智慧的重要方式,是培养他们思考能力和习惯的良好时机。
但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打击和扼杀了孩子的这种好奇和思考的习惯。这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致命的伤害。
比如,孩子发现水壶开了,热气冒出来了,会问我们:“为什么水加热了就会开?为什么水开后有蒸汽?为什么凉水没有蒸汽呢?”孩子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常常让我们回答不上来。或者我们正忙着自己的事情,很容易对孩子的提问产生不耐烦:“去去去,怎么这么多为什么,烦不烦啊?”或者是用一句“本来就是这样,没有为什么”来打发孩子。孩子一连串的问题却遭到我们如此的呵斥,心里难免会产生不快。而家长打击孩子提出问题的做法既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和习惯,也不利于孩子的潜能开发。
为了培养孩子爱思考的习惯,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提出问题。不要害怕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会丢面子,而去责骂孩子。这种打压的态度,不仅会扼杀掉孩子的好奇心,还会压抑孩子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