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脆弱(1 / 1)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个13岁的女儿,小姑娘因为不爱说话,性格也有些内向,所以同班同学不怎么喜欢跟她一起玩,她也没什么朋友。

我的朋友决定要改变一下这个现状。他知道女儿喜欢画画,就给女儿报了个学画画的课外班,每到周末就带女儿去上课。他希望女儿能跟一起学画画的孩子多交流,认识一些新朋友,但是又害怕新的环境会让女儿变得更内向,或者受到什么新的委屈……

结果朋友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几个课外班的同学嘲笑他女儿画画难看,回家后她一直抹眼泪,也不说话。从此,朋友的女儿再也不愿意去上课外班学画画了,甚至偷偷逃课。

有一天,朋友向我诉说他的烦恼,他担心以后女儿会不喜欢画画了,并且变得更加内向和自闭。我告诉他:“你的担心太多了。墨菲定律你听说过吗?就是你越担心某件事情,它就越会发生。担心孩子是正常的,但是过分担心就表明你对她不信任。这对她自信心的培养是一种阻碍。慢慢地,她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做事情时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你担心的事情不就发生了吗?”

我帮朋友分析完之后,又对他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他们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不过,我们还是要适当鼓励孩子,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

朋友听了我的建议,没有再要求女儿必须去画画班上课、交新朋友,而是对她说:“你喜欢画画,就在家里画吧,爸爸当你的第一个欣赏者。”从此,朋友成了他女儿每一幅新作品的第一个观众。他不再担心女儿没有朋友、会被欺负等。他唯一做的就是当女儿画得好的时候,为女儿感到骄傲、自豪;当女儿画得有所欠缺的时候,给她指导和建议。渐渐地,他发现女儿越来越喜欢跟他交流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一些。后来,她还主动要求让爸爸又给她重新报了一个画画班。

是的,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他们有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在瞎操心,也就是所谓的“关心则乱”。我们担心的事情有些不会发生,有些就算发生了,孩子也有能力自己解决好。有时候,反倒是我们的“担心”让孩子变得拘谨、畏缩,对各种事物失去兴趣。

话虽如此,但如今“对孩子的担心”已经成为家庭教育里的一种“魔咒”。在我们的眼里,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脆弱的、极易受到伤害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遇到各种难题,但我们要坚信他们能解决,并在必要时给予恰当的帮助。朋友担心女儿,不再让她去画画班,其实这么做就过于小心了。好在通过他恰当的鼓励、耐心的辅导,女儿很快走出了心灵的阴影,重新勇敢地去面对生活。所以,我们不要对孩子过于担心,把担心转化为关心。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这才是理智的爱。这样做不仅能加深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能让我们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