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溺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1 / 1)

在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已经25岁的“大”男孩,大学毕业已经3年了,可吃穿用度还得靠父母。从与他父母的聊天中得知,这个男孩的学习成绩很优异,且毕业于一所不错的高校,但因为自小习惯了依赖父母,所以他至今仍不能独立。大学毕业后不管找工作还是找对象,都是父母帮他张罗。他除了在家等消息就是上网、吃饭、睡觉。而且他对就业、成家似乎没有丝毫压力,因为他知道父母会一一替他解决。

要知道,没有哪个用人单位愿意录用这样一个已经成年的“低能儿”,也没有哪个女孩愿意嫁给浑浑噩噩、度日如年、不思进取的妈宝男。

有一天,在小区的广场上,男孩的父母和我聊天,向我诉说了这一切。通过我这个局外人的分析,男孩的父母意识到正是自己对儿子毫无原则的“爱”才造成儿子如此严重的依赖心理。后来,我又建议他们,让理智的爱逐渐代替溺爱,让孩子慢慢变得独立起来。比如他们不再帮儿子找工作,而是试着让儿子自己去找工作。可以和儿子就找工作的时间进行协定,如果在期限内还没有找到工作,父母便不再给他钱,让他自行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

听完我的建议,男孩父母虽然表示认可,但还是一直不停地问我:“万一他找不到工作,我们真的不管他了吗?”“他没钱吃饭怎么办?”……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如今,虽然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目前大部分家庭还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作为家里的“独苗”,父母尽量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再加上父母平时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让他们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孩子:等父母把饭菜准备齐了再吃,把脏衣服丢给妈妈洗,要父母帮助收拾学习用品、整理房间,遇到一点难题就求助于父母……很多父母都成了孩子的“保姆”“靠山”和“保护神”。

依赖性强的孩子像是依附于父母的一根藤,离开父母他们就会变得寸步难行。而且他们往往缺乏主见,在生活上既不能完全独立,在工作中也难担大任。我相信所有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如此,但遗憾的是,很多父母采取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正让自己的孩子形成依赖的心理。

很多父母在教养孩子时,认为为孩子做得越多就是越爱孩子,所以常常包办孩子的一切,衣食住行样样照顾得妥妥当当。对此,我想说,这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表现,这样做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当父母为孩子包办的事情越多,就越会让他们养成依赖心理,得不到应有的锻炼,缺乏应对困难、挫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他们就会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也都做不好。我相信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摔跟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从小历练孩子的独立性,等他长大后就会摔更大的跟头。对于依赖性强的孩子,我们更要鼓励他,让他在摸爬滚打中学会如何独立应对生活。

高一放暑假时,儿子认为自己从小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生活上很依赖我。为了在进入大学或社会之前独立起来,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跟我提出了他想出去打工赚钱,锻炼一下自己。我和丈夫对从未出过远门,也没有任何打工经验的儿子虽然不放心,但觉得他说得在理,就同意了。我告诉儿子,赚钱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在找工作、做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儿子怀揣着我们给他的500元钱去市里找工作。那段时间,我相信他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又不在他身边,他必须得学着自己想办法解决。果不其然,开始的半个月时间里,他连着换了3份工作,不是环境不好就是遇到的人太苛刻。后来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他想要放弃,我和丈夫语重心长地疏导他、宽慰他。最终儿子在我们的鼓励下,选择继续坚持下去。

最后,儿子找到一份在咖啡店做服务生的兼职工作,每天从上午10点工作到晚上10点,中间虽然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但却不能跑远,要随时准备工作。作为妈妈,起初我肯定是不放心的,偷偷去咖啡厅的窗口看过他两次,但每次看到的都是儿子虽然辛苦但依然充满笑容的脸。于是,我放心了,后来就再也没去过。

一个月后,想到马上要去上学,儿子便辞职回家了。儿子回来那天,我和丈夫问他这次外出打工有什么感悟,他自豪地说:“打工虽然很辛苦,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增长了不少经验和见识,还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资。儿子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父母,只有懂得适当放手,孩子才会养成自己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的独立意识。这个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不断鼓励和引导他们寻求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日积月累,他们终将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