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的情绪,比什么都重要(1 / 1)

绝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通常会告知孩子,受到了表扬不要骄傲,受了批评也不要沮丧,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更不要乱发脾气。但是,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情绪是由内心而发的,做得好就会兴奋,受到了批评就会难受,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就会生气、郁闷,而生气了自然也想要发发脾气。

况且孩子只是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情绪包括了正面的喜悦、快乐、幸福;当然也包括了负面的骄傲、自满、沮丧、愤怒,等等。身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不是以平常心接受,反而采取了压制的手段,或是感到烦躁不已,显然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难道我们大人就没有情绪吗?难道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吗?当我们遇到赞扬的时候,就不会骄傲、心生得意吗?当我们受到批评的时候,就不会沮丧难过吗?在生活中,我们就很少愤怒和发脾气吗?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为什么要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呢?

诚然,负面情绪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东西。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可能做出一些不冷静的事情,甚至是错误的决定。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十几岁的孩子,都有着些许的叛逆思想,容易滋生出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因为心智的不成熟而无法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但是,这时候,父母要做的并不是否定它,要求孩子压抑自己。这只会让孩子更加烦躁,甚至会否定自己,做出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的事情来。父母首先应该告诉自己,任何情绪都是孩子真实感受的体现,是生理和心理的本能反应,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只有接受了孩子的情绪,别把它想得太严重,而不是急着指责孩子、纠正孩子。如此,才能逐渐地帮助孩子正确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始终围绕着自己。

事实上,很少有父母教会孩子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也很少有父母尝试着接纳孩子的情绪。正因为如此,当父母真正地接受了孩子的情绪,理解和认可了孩子的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时候,父母才能够让孩子彻底打开自己的心扉,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想法和建议。而父母越是坦然地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就越容易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就越能够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得乐观向上。

当然,接受孩子的情绪,并不是说要溺爱和纵容孩子,并不意味着纵容孩子无理取闹、肆意发泄。当孩子因为不高兴而摔东西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和接受孩子本身的情绪,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不高兴”,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倾听他内心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巧妙地帮助孩子释放情绪,解决问题。最后要让他明白,摔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他可以选择其他合适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此一来,孩子才不会陷入负面情绪的旋涡之中。

一位名人小时候脾气非常不好,每当发起脾气来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乱摔东西,不管不顾。小朋友都远远地躲着他,生怕被他的坏脾气招惹上。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父母看到这个情况,于是想到了一个方法: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就钉一颗钉子在木板上。第一天,他就钉下了8颗钉子,很快整块木板就快钉满了。于是,他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这时他发现,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像比钉下那些钉子还要容易些。之后,他发脾气的次数一天比一天少。

看到这个情况,父母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一段时间后,他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之后父母拿着那块满是钉子孔的木板,对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要知道,乱发脾气就像这些钉子也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尽管你承认了错误,也会给别人留下伤疤。”

至此,他才明白父母的苦心,之后始终坚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乱发脾气。而他的人缘也越来越好。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必然要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是孩子自身意志发展的标志,也是孩子日后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一个孩子的情绪控制力很差,那么他就会表现得任性、冲动,将来对于人生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错的不是情绪本身,也不是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的行为,而是父母对待情绪的态度。孩子表达出来的情绪,就是他内心想法传递的信号。如果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压抑自己,使其情绪表达不出来,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就像是压力锅中的蒸汽,发散不出来就会不停地堆积、堆积,直到最后无法承受的时候,就会爆炸。所以,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巧妙地为孩子的情绪降降温,让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进一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接受孩子的情绪,用自己的爱和理解来感受他的情绪,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当父母这样做的时候,不仅给了孩子一个释放情绪的窗口,更在亲子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桥梁,让孩子的心更加明媚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