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讲道理,不要大喊大叫(1 / 1)

现代生活中,经常有父母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尤其是看到孩子顽皮或是犯错误的时候,动不动就大声呵斥孩子,对着孩子大喊大叫。比如,当孩子穿着鞋子踩在沙发上时,父母便会大吼大叫地训斥道:“你给我下来!不许穿鞋踩沙发!”当孩子因为想要超市中的玩具而耍赖皮时,父母往往会忍无可忍地大声命令:“不许哭!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我们相信,很多父母都不是故意对孩子大喊大叫,都不是故意想要伤害孩子,只是一时的情绪失控才如此。可遗憾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喊大叫已经成为新的一种体罚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于体罚对于孩子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伤害,很多父母决定不再体罚孩子,或是不再打孩子。当孩子淘气或是犯错的时候,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就采取了大喊大叫的方式,训斥和制止的孩子的犯错。他们或许觉得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听从自己的管教,树立自己的威信,还避免了体罚孩子的不良影响。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大声地呵斥也是一种变相的体罚。

有些父母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会采取温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会选择讲道理、劝解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可一旦说一次不听,再说一次还不听,父母的情绪就会失控,失去了讲道理的耐心,而对孩子发火,甚至是大吼大叫。

也就是说,虽然一些父母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体罚打骂孩子,却让大喊大叫成了新的体罚方式。这不仅给孩子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带来极大的危害,还破坏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让孩子的心与父母越来越疏远。我们相信,这些都不是父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样的事例却每天都发生着。

一天,王聪正在院子里踢球,不小心将家里的玻璃踢碎了。他立即向妈妈承认错误,原本以为妈妈会原谅自己。可谁知,妈妈异常愤怒地大声骂道:“早就说了,不要在院子里踢球!你就是不听!下次再看到你在院子里踢球,看我怎么揍你!”

原本,王聪已经向妈妈道歉了,可还是被妈妈大声训斥了。他感到非常委屈,觉得妈妈太不讲道理了。从那之后,不管妈妈说了什么,他都不往心里去了。每当妈妈大喊大叫地教育他,不准他这么做不许他那么做的时候,他都在心里说:“你尽管大声骂吧!反正我就是坏孩子,我不会听你话的!”就这样,王聪和妈妈的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妈妈越大声训斥他,他就越叛逆,而他越淘气捣乱,妈妈就越无法控制情绪,忍不住对他大喊大叫。

其实,王聪本来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如果妈妈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只是点拨一下孩子不要在院子里踢球,那么问题就会得到完满的解决,相信王聪之后也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是,妈妈却采用了相反的、错误的方式,不顾孩子的认错态度,一味地对孩子大喊大叫,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喊大叫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但遗憾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似乎没有太大的效果,只是大人们负面情绪的发泄。因为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也许会如你所愿地被吓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次数多了,孩子就会习以为常了。当你喊叫的时候,或许他正在“神游太虚”,根本没有在听你讲话;或许他正在想“刚才我做的事情很有趣,趁着妈妈不注意,我可以再做一次”;或许他还会想“妈妈就知道大吼大叫,看她的头发都凌乱了,好像头顶在冒火一样”。试问,这样的喊叫,除了让自己情绪失控,还有什么作用?

或许有些父母认为,大喊大叫对于小一些的孩子还是管用的,因为他们通常不像大孩子那样有自己的主意。但是父母想错了,这样的方式对几岁的孩子同样没有效果。大喊大叫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同时,当父母因为生气而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精神就会变得紧张起来,大脑就会自动进去逃生机制,使他瞳孔放大、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这时,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如何逃过一劫,如何避免被妈妈惩罚,根本听不进去你的话。那么,你即便是声音再大也是白费了。

当然,父母还应该注意,大声喊叫还有另外一个后遗症。因为孩子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你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时常大声吼他,那么他也会养成这样的坏习惯,时不时大声吼自己的朋友、同学。而孩子一旦脾气不好,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就会遇到很多障碍,没有好人缘,甚至交不到好朋友。

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作为父母都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讲道理。因为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和沟通方式,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不仅可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道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更知道为什么父母会禁止自己这样做。同时,只有不吼不叫的教育,孩子才能主动向父母敞开自己的心扉,父母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孩子的问题,从而赢得他的信任和尊重。

更关键的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涵养。如此,孩子之后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