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撕掉孩子的标签,别让你的偏见毁了他(1 / 1)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其实,这样的心理学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如果一个孩子时常受到父母的表扬,说他是个聪明能干的孩子,那么他就会为了这份奖励而努力向着聪明能干的方向努力,他的行为也会尽可能地按照父母所定义的样子去做。相反,如果父母时常说自己的孩子笨、学习不好,什么也做不成,那么他就会做出又笨又蠢的事情,逐渐成为这样糟糕的孩子。

这样的心理效应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孩子心智不成熟,缺乏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整合到自我形象之中,开始形成自我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别人总是说他笨,那么即便他智力不错,头脑也很聪明,但是在别人的影响下,他也会形成“我是笨的”这样的自我认知。

所以,身为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单纯因为孩子某件事情没有做好,就说他“你不是这块料”“你太笨了”。因为你的偏见会让孩子那份跃跃欲试的期盼毁于一旦,让孩子之前的努力付出成为一个笑话;你的偏见更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陷入错误的自我认知之中,毁掉孩子原本应该美好光明的一生。

一位母亲年轻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芭蕾舞表演家,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终究没有能够实现。女儿出生后,这位母亲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帮助自己来实现这个梦想。

女儿确实是一个可爱、漂亮的女孩,对舞蹈也有很大的兴趣。于是,这个母亲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把她送入了舞蹈班。可是,孩子毕竟是太小了,芭蕾舞又需要苦练基本功,孩子怎么可能短时间有所收获。

然而,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看到孩子进步不大,就时常严厉地批评孩子,“你看看电视上那些舞蹈家的舞姿多么优美啊,气质多么高贵呀,你跳得怎么那么难看!一点都不像小天鹅,就和丑小鸭一样”“你怎么没有继承我这么好的舞蹈天赋,看来你根本就不是练舞蹈的料”。

事实上,舞蹈老师说女儿是有舞蹈天赋的,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优秀的舞者。就是因为年纪小、练习的时间短,所以才有些动作不标准。这位母亲却只看到了孩子的不足,便给孩子贴上了“不是这块料”“太笨”的标签。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自己也认为自己不适合跳芭蕾,即便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实现这个梦想。

之后,女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仅对芭蕾失去了兴趣,每天练功敷衍了事,还越来越自卑、沉默寡言。不管做什么事情,女儿都没有信心。老师让她参加英语作文大赛,她连忙推托说:“我不行,我肯定得不了奖。”事实上,她的英语成绩很不错,尤其是作文写得非常出色。这位母亲想给她报个绘画班,她嘴上说没有兴趣,不想学,其实心中嘀咕说:“我不是那个料,学习画画也没有什么用。”

就是因为这位母亲的偏见,给孩子贴上了“太笨”“不是这块料”的标签,让一个原本自信聪明的孩子变成了自卑、丝毫没有自信的孩子,更毁了孩子美丽多彩的舞蹈梦!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不幸的是,现实中,这样的父母并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因为孩子单个行为的缺陷就给孩子贴上“差劲”“太笨”“没有天赋”的标签,却完全忽视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父母画上什么颜色,这张白纸就会呈现什么样的颜色。一旦父母因为自己的偏见,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那么就相当于给孩子定性,让孩子自我定格。而这样的自我定格一旦形成了就很难再改变了,将会伴随着孩子的整个人生。

因此,父母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快些放弃自己的偏见,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跳舞,但是却没有好的身姿,不要说她“没有天赋”;如果你的孩子喜欢钢琴,却时常弹错了音符,不要指责她“太笨了”;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但是却没有所谓艺术家的气质,也不要给她贴上“不是那块料”的标签……因为这些标签会毁了孩子美好的梦想,更会随随便便地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有兴趣,却又一时做不好的时候,不妨告诉他:“孩子,如果有兴趣,就去试一试吧!我相信你有这个潜能,只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尽可能做到最好,那么就可以了。”

不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要学会欣赏孩子,并且做孩子潜能的发掘者。这不仅是一种高明的教育手段,更是给孩子营造美好人生的关键。当然,不仅是坏标签,好标签也要谨慎。因为,这些看起来对孩子有好处的美丽标签,却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让孩子在一片赞扬声中失去了本性,变得浮躁和功利,一心只为了做个“好孩子”“聪明能干的孩子”。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不利的。

每个孩子都有飞翔的梦想和翅膀,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们飞翔,更不能给他们贴上“注定飞不起来”的标签。对自己的孩子说:“大胆地去做吧,你可以的!”也许很多年之后,就会眼前一亮地发现,原来他已经成为天空中飞舞着的那只最美丽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