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刚刚兴兵之时,身边只有八百壮士。建文朝廷“以天下制一隅”,明成祖则以一隅抗天下,经过三年艰苦卓绝地转战,终于推翻了建文帝,自己登上了帝位,他自然忘不了那些为他舍生忘死打天下的将士。当南京的局面稍微稳定以后,他便对将士们大行论功封赏。
从征将领封公者两人:朱能为成国公,食禄五千二百石,子孙世袭;丘福为淇国公,子孙世袭。另外,张玉因在东昌战死,追封为荣国公。张玉和朱能是明成祖夺天下的得力助手,所以恩典尤为优厚,对他们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都追赠王号,是极为荣宠的封典。
封侯、封伯者各十余人。其中,张玉的儿子张辅封为信安伯;因谭渊也先期战死,其子谭忠封为新宁伯。他们的子孙都可世袭,只是因他们的功劳大小不同,有的可袭原职,有的则只能承袭指挥、同知等职。在明代,靖难功臣封公、侯、伯者,其嫡长被称为爵主,可主一个家族的是非曲直。这些人实际上是明成祖扶植起来的一批新贵,是他的重要统治基础。
对其他从征将士分等封赏:一等是奇功,二等是首功,三等是次功,四等是大旗下功,除封官加职以外,还赏赐银两、文绮等物。大规模封赏以后,明成祖“虑功臣封有遗缺,令丘福等议”。丘福等人认为对个别将领封赏太轻,于是又增封了一个侯、四个伯。例如李彬,原封伯爵,丘福等人认为其功不在房宽之下,而房宽已封侯,明成祖遂将李彬封为丰城侯。
这些创业功臣都受到重用,他们的子孙也享有不少特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姚广孝。他虽未亲临战阵,但却是靖难的第一功臣。明成祖为燕王时,身边多是武人,出谋划策主要依靠姚广孝。促使燕王下决心起兵的是他,燕王统兵在外转战,主要由他辅佐世子居守北平。“李景隆、吴高、平安之师,前后数十百万,皆计却之。”使燕王一直无后顾之忧,且可从后方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姚广孝的作用很类似刘邦打天下时居守关中的萧何,甚至更有过之。
但奇怪的是,姚广孝却辞而不受,只接受了一个僧禄司左善世的僧官。“道衍”是他的僧号,人们一直称他为道衍和尚。这时明成祖命恢复其姚姓,赐名“广孝”。明成祖让他蓄发,意在使其还俗,姚广孝坚持不肯。明成祖赐予他宅第,他也推辞不要。明成祖赐予他两个漂亮的宫女,他一个多月未接近她们,也不与她们说话,也不说让她们走,明成祖只好将这两个宫女召回。
永乐二年(1404)立太子,明成祖命姚广孝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以同官追赠他的父亲和祖父。他平时住在僧寺,上朝时着朝服冠带,退朝后仍穿僧家缁衣。姚广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以皇帝的宾客自居,关键处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但却不贪图高位。
明成祖赐予他的金帛无数,但他都散发给“宗族乡人”。只是到他死了以后,明成祖才得以尽情地对他进行追封,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在明成祖所封赠的文臣当中,没有哪一个能与姚广孝的这种封号相比。
在“靖难之役”期间,凡与此事有关而被建文帝罢黜的诸臣,明成祖令仍任原职。即使与靖难无关而被建文帝罢黜的诸臣,有的仍任以职事,有的年老体弱,则命以原官致仕,分品级赐予钱钞,以作道里费,让他们回乡“优游暮年”。
明成祖入京师,监察御史尹昌隆被列为奸党,将就刑时,他大呼冤枉,谓自己曾上疏劝建文帝,以皇位让明成祖, “奏牍尚存,可复案也”。
当燕兵南下时,尹昌隆曾上书建文帝说: “今事势日去,而北来章奏有周公辅成王之语,未若罢兵息战,许其入朝。彼既欲伸大义于天下,不应便相违戾。设有蹉跌,便须举位让之,犹不失藩王也。若沈吟不断,祸至无日,进退失据,虽欲为丹徒布衣,不可得矣。”明成祖见此章奏后颇受感动,不仅未杀他,还命他为北平按察使司。
都督徐增寿因暗中助己,被建文帝所杀,明成祖痛悼不已。遂追封他为武阳侯,不久又晋爵为定国公,子孙世袭。徐达的长子已袭封为魏国公,其次子徐增寿又世为定国公,故徐达之后“一门二公”,德化窑白釉象耳三足炉为明代功臣中所仅见。
明成祖也没有忘记那些有功的普通百姓。像北平、保定、通州等地协助燕军守城的妇女,有的运砖、运石,有的运水浇城,在抵御南军中都有功劳,因此而分级受到赏赐。例如,“保定运砖石妇女,每名赏钞一百贯,绢一正,棉花三斤”。
明成祖取南京时,舟工是周小二。明成祖并没有忘掉这位为自己操舟的人, “擢上海县民周小二为巡检,赐采帛二表里,钞百锭,蠲其徭赋三年”。燕军渡江,舟工很多,但周小二船上乘的是明成祖,所以他得到特殊的升赏。
此事虽小,但表明凡是为明成祖夺天下做出过贡献的人,不论功劳大小,都受到了不同的升赏。这与那些忠于建文帝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