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转战(1 / 1)

朱棣听到武胜入狱的消息,知道使节战就到此停止了,这也就等于是朝廷决定与燕军再次开战的宣言。

朱棣说: “今武胜既执,则志不可转。自古敌国往来,理无执使,但执使,即为挑衅。其所以若此是必欲见灭我矣。岂能匏系于此,为人所制乎?”

朱棣分析了一下官军形势,他认为其精锐都集中于德州,其资粮,都须经过徐、沛。他于是决定调轻骑数千,烧其粮船。这样,则德州之饷必不给,众必瓦解。然后严师待之,以逸击劳,以饱击饥,定会取胜。如此一来,朱棣派便遣都指挥李远等率六千骑,扰官军饷道。

为了接近官军,使之不疑。李远等人换上官军的甲胄,但又怕两军临阵,彼此不分,便约定临战时每个战士都要在身后插上一把柳枝。李远等人直驱东南,渐入官军控制的地区。他们一路来到济宁谷亭、沛县,敌人竟然没有发觉。

官军在此的全部积储付之一炬,粮船数万艘,粮数百万尽行焚毁,军资器械俱为煨烬。河水尽热,鱼鳖皆浮死,漕运军士惊骇而散。这一仗不仅使德州驻军的粮饷难以供给,而且震动了京师。盛庸听说官军粮饷被焚,派裨将袁宇领步军三万,邀劫其归路。李远知袁军逼近,就在村中设伏兵,而以少数骑兵将敌兵诱入埋伏。官军大败,战死万余人,损失战马三千匹。

朱棣驻军大名,在派兵赴沛县前后,分兵骚扰彰德。彰德在河南。由都督赵靖率师把守。府东北有尾尖寨,为晋以来所置古堡。地当要冲,路经险隘。官军在此也驻有军队,并动员当地百姓共同把守。以阻挡燕军饷道,与彰德相掎角。

朱棣设计,派骑兵数人每日往来于彰德城下,扰其樵采。守军来追则引去。城中乏薪,出于无奈,往往拆屋为炊。这时朱棣说: “贼窘迫,遥见人少,必来追,吾必擒贼,使其闭门,不复敢出。”

于是,派人伏兵于城旁山麓,另派几名骑兵到城下诱敌。官军果出城来追,正中埋伏,仓皇奔入城中,从此不敢出城。继而,朱棣派兵进攻尾尖寨。通向尾尖寨的路十分狭窄,只容一人通过。元末大乱,乡民聚众自保,虽仅数百人,但数万兵攻之不能破。

朱棣分析形势,认为硬攻不易得手,只会白白死伤士卒。于是他决定暂缓进攻,待敌人稍有麻痹,再以计攻之。不久,燕军出钱找到一个熟悉路的人为向导。命都指挥张礼带兵千余,乘月夜往攻尾尖寨。这天傍晚,天下小雨,张礼屯兵寨下。他挑选了勇士十余人偷偷攀登近寨,杀死守关者,留其一人引路直抵寨门。燕军突然举炮,守军惊乱。

守寨军民以为其寨不可守,纷纷投降。接着,林县守军也率众举城而降。

尾尖寨攻下后,朱棣派人前去招降赵清。使人入彰德,说明来意,赵清令其传话给朱棣: “殿下至京城日,但以二指许帖召臣,臣不敢不至。今未敢也。”使者回报朱棣,朱棣甚喜。他想到了攻下南京之日,天下传檄而定,谁敢不从。

燕军继续南进,离北平日远。南进既不能速决,北平则很有后顾之忧。这时,驻守真定的平安料定北平空虚,就率兵北上进攻北平。官军营于平村,离城五十里,扰其耕牧。燕世子朱高炽督众固守,遣人疾驰南下燕王军中告急。朱棣正担心德州的官军可能会乘虚北进,没想到平安军会进攻北平。

燕军急还师至真定。这时世子送来消息,说是北平被围,朱棣召都指挥刘江商议对策。刘江慷慨请行,并表示正在考虑如何对付。这时朱高煦也请求与刘江一同先行北上。刘江说,就这样走不行,如此疲于奔命,徒为敌人耻笑。过了一会儿,刘江计上心来,对朱棣说:“臣策成矣!”

朱棣十分高兴,招呼备酒送行。刘江与朱棣约定: “臣至北平,以炮响为号。二次炮响则决围,三次炮响则进城。若不闻第三炮则臣战死矣。臣若入城中,既闻外间救至,则守城军士勇气百倍。宜令军士人带十炮,为殿者放炮常不绝声。则远近皆谓大军既来,平保儿必骇散矣。”保儿是平安的小名。朱棣大喜,决定就照刘江说的办。于是,他派都指挥刘江率千余人回北平。令其一路要虚张声势,造成大军回师的假象。他还嘱咐说: “你引兵渡滹沱河,由间道而行,大张军声,多设间谍。若遇贼少,可击则击之。”如果“贼众我寡”,便“昼为疑兵,多引旌旗,相属不绝;夜多张火炬,使钲鼓相应”。那样, “贼必谓大军回,惧而不进。汝急趋入北平。若贼来侵境,会守城军兵共击之”。

然而虚张声势,并没有使官军放弃袭击北平的行动。刘江回到北平,会北平守军出击官军,平安才败走,还师真定。

这时这场打了两年多的战争,已经渐入胶滞状态。朱棣大军徘徊转战于北平河南之间,难向南推进,官军阻止了朱棣的攻势,但却无法扼制燕军;而燕军骚扰饷道,又给官军带来了很大困难。交战双方都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各自在寻找新的机会。

朱棣共有四子,长子朱高炽为世子,此时坚守北平,但朱棣并不十分喜欢他,而更偏爱狡黠聪慧的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煦随朱棣靖难军中勇武善战,不仅屡有战功,而且曾救朱棣于危难,因而最受朱棣钟爱。

朱高煦本人当然也觉得凭自己的本领,不甘屈居人下。他也明白,如今随父王靖难,目的在于夺取皇位,而朱棣一旦做了皇帝,那世子就会成为太子,成为当然的皇储。这似乎不太公平。如此出生入死,岂能为他人做嫁衣裳!燕府宦官中有位黄俨,与朱高燧甚为要好。他知道朱高燧的心思,也了解朱棣的偏爱。他与朱高燧共谋排陷朱高炽,同样意在取而代之。

陕西布政使司佥事林嘉猷,是方孝孺的学生,与方孝孺同为宁海人。这位佥事在洪武年间以儒士身份赴四川校文,建文初年入史馆为编修。他曾因事到过燕王府中,知道朱棣朱高燧与朱高炽之间的矛盾。这事他曾对方孝孺说过。

此时,南北战争相持不下,方孝孺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机会。他向建文帝建议利用这一矛盾,使朱棣、朱高炽父子互生嫌疑,迫使朱棣撤兵安定后方。于是,建文帝命方孝孺给朱高炽写信。派锦衣卫千户张安暗中带往北平,送给朱高炽。

朱棣带众兄弟南征北战,朱高炽留守北平,为自身考虑,当然也会竭尽全力。他知道朱棣并不很喜欢他,而朱高燧又处处与之为难,自感处境艰难,因而时刻惕励,事父王兄弟唯恐不谨。这时朱高炽突然接到朝廷送来密信,不禁大惊。

南北兵戈相见,实为寇仇。虽然交战双方信使往还并不逾常情,但既为天子命使,为何不光明正大地送来而要派人潜身密行。其中必有奸计。一封密信已经将朱高炽置于尴尬之中。且不论信中所言何事,只要朱高炽

接了信,便会在朱棣面前落得个与朝廷私相往来的罪名;若不接此信,也无法向朱棣解释为何朝廷来人与自己联系。朱高炽不免左右为难。

朝中来人传书世子,在北平弄得满城风雨,朱高燧、黄俨自然完全知道。他们认为这件事正好为他们提供了打击世子的机会,因而一听到消息,就派人驰赴军中向朱棣报告。

朱棣率军在外,时刻惦念家中,听说北平来人便急忙传进,原来是朱高燧寄信来,说是朝廷与世子通密谋,命其归顺,许封王爵。朱棣不禁大惊。朱棣最担心的是后方不稳,归路截断,朱高燧的话绝非空穴来风,不敢深信而又不能不信。朱棣与世子之间嫌隙已非一日,他乘朱棣率师在外而与朝廷联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棣问这时侍立在侧的朱高煦,高煦自然不会站在世子一边,他说,世子从来便与皇太孙朱允蚊相友善,高燧所报绝不会错。朱棣疑心渐重,且渐生怒火。已经在盘算如何除去此心腹之患。正在此时,帐外忽报世子信使到。

原来,朱高炽与谋臣商议,终决定对朝廷的信不启封,将其连同送信人张安,一同送往朱棣军中,以此表明心迹。朱棣先读世子来信,又拆读朝廷给世子的信,不觉出了一身冷汗,遽然喊道: “嗟乎!几杀吾子!”他下令将张安囚禁。一场风波总算平静了。

朝廷仍在继续组织力量以对付燕军。盛庸传檄大同守将房昭引兵南下,房昭由紫禁关东进,袭击保定及周围诸县。房昭动员当地民众上山结寨,其首领授以指挥。千百户之名,房昭带兵驻守易州两水寨。两水寨在万山丛中,房昭想凭险久据于此,并进而窥伺北平。果能如此,将会对燕军造成威胁。朱棣说:“保定肱股郡,保定失,即北平危矣,岂可不援。”于是,马上下令班师。

八月,燕师北渡滹沱河。到达完县境内,凡各处结寨自守者,悉击破之,朱棣令孟善镇守保定,同时调集兵力,待机破房昭军。

这时,谍报探得吴杰遣都指挥韦谅正在率兵万余为房昭转饷。朱棣便决定用切断敌军饷道的老办法,以瓦解房昭军。他说: “昭据西水寨,寨所乏粮耳。使真定饷入,昭得固守,未易拔也。”他亲率精骑三万,击破韦谅,又令朱荣等人以兵五千围定州。

朱棣之意以为:房昭军被围,真定守军必来援救,但是不久前吴杰等人被燕军战败,惊魂未定,其援兵所进必不锐猛。如果朱棣本人率一支轻骑袭击定州,故意给敌军留出空隙,真定守军必定会乘虚迅速来援。他令燕军据险以待,一旦援军到,朱棣便回师合击,必胜无疑。援军败,寨可不攻而下。

房昭寨久被围困,天已渐寒。而官军多南方人,多惧寒冷,衣单不胜霜月,朱棣令习吴歌者近寨唱歌,以动军士思乡之念。万山丛中夜夜吴歌四起,官军闻之往往洒泪,斗志尽解,甚至出现偷偷下寨投降者。

九月中旬,朱棣分兵赴定州。官军出真定,迅速北援。十月初一,由都指挥花英率领的援兵果然来到易县西南百里的峨嵋山下。朱棣率轻骑五千宵行。是日平明。亦赶来与围寨军合兵。官军都指挥华英、郑琦以马步军三万余列阵待敌,朱棣纵兵击之。

朱棣作战的老手法是善抄敌后,这时又令勇士执旗登山,潜出敌后,待占领敌后山头,便大张旗帜。官军见身后已布满敌兵,无不惊骇,斗志全消,纷纷溃败。官军被斩首者万余级,坠崖死者甚众。都指挥华英、郑琦、王恭、指挥詹忠等人相继被俘,唯房昭、韦凉走脱。

破西水寨后,朱棣率师返回北平。这段时间里,驻守辽东的官军也在向西推进,守将杨文带兵包围了永平,并以游兵万余抄掠蓟州、遵化诸郡县,对北平造成威胁。驻守永平的燕军主将郭亮飞报北平。朱棣马上命都指挥刘江带兵往援。刘江临行,朱棣向其面授机宜。朱棣料定官军闻知北平援军至,必会退回山海关。他要求刘江“慎勿追之”。然后如此这般,则官军必败。

刘江到永平,杨文等果然退回。按朱棣的策划,刘江在永平驻守一段时间,然后大张旗鼓地整饬队伍撤出永平,说是要回北平。刘江带大队人马缓行出城不过一二程之遥,复又收卷旗帜暗持甲兵乘夜趋回永平城中。

官军只知刘江撤出,却不知其撤而复归,杨文等人又卷土重来,袭击昌黎。这一形势,完全在朱棣所料之中。刘江出其不意,大败官军,斩杀数千人,擒获将领王雄等人。

自从派薛岩投书以来,纵观这一时期的整个战场,对燕军并不有利。朝廷的运筹帷幄,也可谓深思熟虑,布置周密。朱棣率师远离北平,吴杰、平安、盛庸等人遮其饷道,继而平安乘虚直捣北平,同时,房昭从大同入紫荆关,扰保定、易州,杨文自辽东经昌黎同时向北平推进。

战场以外与之配合者则有张安行离间之计。弄得朱棣在内几乎误杀世子,在外也只能穷于应付。然而似乎稳操胜算之局竟似与朱棣打成个平手。官军之所以不能得胜,固然由于朱棣不敢贪功冒进而断然撤军,维护根本,但官军诸路未能及时配合,因而错过了取胜的机会。

在盛庸与朱棣大战没开始之前,派房昭出紫荆关、杨文出山海关,直捣北平,以盛庸牵制朱棣主力,使之不得还救北平,则北平未必不能攻克。

然而,官军在德州、真定相继失败之后。辽东、大同才先后来会师,而杨文、房昭未能很好地配合,真定之兵又未能尽力阻挡朱棣北还,盛庸在德州又无所作为,最后终被朱棣个个击破。官军的调动运转不灵,朱棣的机变善战,在这里都能看得清楚。

朱棣善战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彻底打败强大的官军也绝非轻而易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