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七月五日,燕王正式起兵,公开反抗朝廷。他首先智擒了驻守北平的张员和谢贵,夺占了九门,接着便在北平誓师,称自己的军队为“靖难”之师。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作““靖难之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正当燕王与姚广孝密谋举兵的时候,又陆续得到一些紧急的消息。按察司的一个官吏李友直、布政司的一个官吏奈事都知道了擒拿燕王的密诏。他们秘密地来到燕王府中,把建文帝密诏的内容告诉了燕王。
这时,北平的一个守兵酒醉,脚步踉跄地到大街上去磨刀。一个老太婆问他:“磨刀子什么呢?”这个士卒厉声说道: “杀燕王府的人。”这种话在平时是没人敢说的。这个老太婆意识到将会有大的政变,她便把这事秘密地转告了燕王。
燕王感到起事已迫在眉睫,为了准备得更周密,他又派朱能到城内外去侦查。朱能发现城内随处都有重兵把守,谢贵把北平的七卫士兵都调来包围燕王府,另外还调来一些城外的屯田士兵,让他们入战协助防守。在端和门等几个关键地方,谢贵还让士兵架起了木栅。情况十分明显,形势万分火急,燕王已来不及多作谋划,立命张玉、朱能率仅有的八百卫士入卫王府。
张玉、朱能是燕王的贴身亲信,是最得力的两员大将,二人当时都是下级武官,张玉是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朱能是燕山护卫千户。他们所能调动的只有八百卫士,好像是太少了,实际上这是建文帝对藩王一再削夺的结果。
在藩王封国内,军士分为两种,一是守镇兵,由朝廷委任的指挥掌管;二是护卫兵,归藩王调遣。做燕王这样有防边任务的塞主,遇有紧急情况,两类军士都要听从他调遣。藩王对封国内的中央官吏也有节制权。
建文帝即位后,不仅废削了五个藩王,而且对其他未废的藩王也进行了限制。建文帝下诏,收回了王国所在地的统治权,只有护卫官军听从藩王指挥。对燕王来说,由于建文帝对他猜疑日深,便以防边为名,将他的护卫兵也大都调出。因此,当他要举兵的时候,仓促之间只能召集起八百卫士。
形势对燕王是十分不利的。北平四周的险要关口都由朝廷新委任的亲信领重兵把守,北平城内的文武吏士基本上都听张员、谢贵指挥。
七月五日,张员和谢贵率兵包围了燕王府邸,用箭把文书射入燕王府内,上面写着朝廷要逮治的诸官属。燕王与张玉、朱能商议: “满城都是他们的军士,敌众我寡,怎么办呢?"朱能说: “先擒杀谢贵、张员,其他的人就没有能力了。”
燕王说: “这事应当计取。现在朝廷派人来逮我的官属,我们就按朝廷的名单把这些人收起来,让来使召进来张员、谢贵二人,说把要逮的人交给他们。他们二人一定会进来,来了就把他们擒获,这只消一个壮士就办到了。”建文帝的诏书只说“削爵及逮官属”,即对燕王只是削爵,而未说逮捕,所要逮的是燕王手下的一些官属,因此燕王还能做这种安排。
也是在七月五日这一天,燕王把壮士埋伏在端礼门内,派人召张员、谢贵。他们二人心存疑虑,不肯前来。燕王又让来使拿着要逮的名单去召他们二人,他们这才信以为真,便率领一大队兵马来到燕王府。因随从不能进入王府,被守门人喝止,所以张员和谢贵只好把随从留在门外,只有他们二人来见燕王。
燕王见他们二人进来,便扶着拐杖坐起,设宴行酒。七月初北平的天气正热,燕王先拿出几个西瓜,说道: “刚有人送来几个新摘的西瓜,和你们一起尝尝吧。”燕王拿起一片瓜,还没有送到嘴边,便突然怒喝道:“现在平民百姓、兄弟宗族之间还知道互相体恤,我身为天子近属,生命却旦夕不保。朝廷这样对待我,天下还有什么事不敢干呢?”话音刚落便掷瓜于地。
燕王的几个护卫一见这个暗号,便怒气冲冲地一拥而上,将张员、谢贵二人擒获。这时,几个护卫又将葛诚、卢振二人捆绑着拉到他们二人面前,让他们知道,他们派往燕王府的这两个奸细早已败露,这也等于是张员、谢贵二人的一条罪状。燕王投杖而起,愤然说道: “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迫于奸臣陷害,我不得不如此。”遂命卫士将张员、谢贵二人拉出去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