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故乡六月晒衣裳(1 / 1)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陈保才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

这是张爱玲在《更衣记》里的想望。我看着这样的句子,想起在故乡六月里晒衣裳。

大绳横拴院中,低低地坠着许多衣裳;衣裳拴在绳子上,密密地遮住了门和窗。绳子被衣裳坠得很低,所以,中间需要杈将绳子挑起。通常是铁杈,支在中间,歪斜着六月的斜阳。

晒衣裳是一个盛典,一次检阅;除了张爱玲,好象没谁这么写过——

我在少年时代,家中也算小康,那时我的父亲大约还做着生意,很忙;而我也正是一个翩翩少年,因为有哥有姐,家里不是太忙,我正上着学,自然是得闲且闲。姐姐二十岁那年出嫁,哥哥不常在家,晒衣服便成了我和母亲的事。偌大的院子,当中长着几棵树,将很粗很粗的绳——家乡叫JU绳,我疑心是巨大的巨,拿来往树上一绕,再穿过一道横廊,绕到另一棵树上去。衣服从箱子里拿出——通常不过家常衣衫,再有就是古老有年头的床单、背面,没有穿过的衣衫,以及亲朋故去、行礼带回的白洋布面。

我们家是老忙人,母亲不大在行缝衣补衫;往日里都是姐姐帮着收拾,现在姐姐走了,母亲想不起来——也实在她太忙,忙着喂猪忙着地里收割收藏,光一窝子猪仔就够她照护的了——我只得催着母亲,到那时节,选着晴好天气,而又不是太忙,我们便会将家里的箱子弄出来晒。不记得有多少回这样的晒衣裳;乡下人日子漫长,吃了中饭,跑出去转回来日头还那么长。母亲是忙得不行的,只有我在家看着衣裳,翻翻,检检,这个摸摸,那个看看,有时,一件衣裳仿佛一个古远的亲人,多年不见,更显亲密。

我喜欢做这样的事情。不离开故园,就在母亲身旁,然后烧锅、拾柴,晒衣箱。或者捧着一本书,在故园的门口看上半晌。

我们家院子没有院墙,十分开阔,一直通到大路上。夏日里天时长,太阳照啊照啊老半天都不下去,我就在这样的地方,看(读第一声)衣裳,晒衣裳。南宅的叔叔到后宅请先生,路过门口,看着那么多衣裳,感慨岁月的悠长。他说“你将来会有很多好衣裳”。岁月流逝,青春不长,当年的阿叔很有眼光——他那时已经知道我将离开故乡——每每对了我的父亲讲,他的儿子怎样怎样,而我又怎样怎样——向来十分欣赏,只是不曾经料到我走得这么远。

多年以后,当我作为一个游子回家的时候,我并没有他预想中的好衣裳。

而今,我更是离开故乡,他们看不到我的衣裳,也不会想起岁月悠长,至于我的孤独,矜持,梦想和无望,他们想都不会想;但我却记得那些午后,那些午后少年的想望和韶光——

“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的甬道。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只有张爱玲懂得这份岁月和古旧情肠。

其实我家晒的衣裳很平常,因为我还在读书,向来讲究不在衣裳,倒是临家的大嫂子晒的衣服又多又漂亮。她常常将衣服从自家晒到我们门槛上,临家大哥是工头,腿瘸,长久都说(娶的意思)不到人,阿嫂还是后宅阿叔的女人,阿叔撇了阿嫂在河南结婚,阿嫂苦等了几年终于在族长撮合下进了阿哥门。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很好的人,善良,温柔,贤惠,从来不曾做过亏心的事;大约她嫁到临家之后并不开心,因为全庄都是姓陈,大家说起来都是亲戚,她却从婶娘变成了瘸子的女人。于是,一年后的春天,她在幽怨中自缢。而我之所以想到这个平常的人是因为她晒的那些衣服,那些至死都没能穿完的衣服,它构成了我回忆里很重要的一部分。

二十年后,我见识了无数的女人,但没有一个女人如她给我记忆深沉,我倒不是说她了不起,而是再也见不到她那样的——美而纯粹——她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人,她比任何人都纯洁干净美丽,但是她:“犯”了一个“错误”,一个在别人撮合下将自己嫁给阿哥的“错误”。这个错误让她一直自卑,觉得羞愧,她的悲剧表现归因于她的想做一个“正经女人”。

“从前,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给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依然是张爱玲<更衣记>里的句子,拿来做了我文章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