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习惯(1 / 1)

嫉妒心理人人都有,时时都有。随着人的成长与成熟,一些人对自己的嫉妒情绪有了认识,学会了自我调控,因而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成熟的人嫉妒别人,让自己的内心失衡,因此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成熟的人将嫉妒转化为动力,因而更加努力进取,让自己获益。一些孩子嫉妒心强,是不成熟的表现,只要家长引导得法,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孩子嫉妒的范围很广,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不能容忍身边亲人疼爱别的孩子。孩子最初的嫉妒总是与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身边亲近的人有关。当大人们疼爱别的孩子时,往往会表现出不满、哭闹、反叛等,有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故意做出比自己实际年龄幼稚的事情,以期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2)对获得自己父母或老师表扬的其他孩子怀有敌对情绪。当别的孩子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时,往往表现得不高兴、不服气,认为自己不比受表扬的孩子差,有的还会当面揭发受表扬孩子的缺点或不足之处,甚至尽管有些事与其他孩子受表扬无任何关联。

(3)对拥有比自己玩具、用品、零食多而又不和自己分享的伙伴进行排斥。一般情况下,小一点的孩子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用品、零食多的同伴在一起玩,因为他们可以从中得到益处。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如损害同伴的玩具、孤立同伴等。

虽说孩子的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对孩子的嫉妒心理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因为经常性嫉妒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其危害性极大。

(1)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从而免疫力降低,危害身体健康。现代精神免疫学研究揭示,大脑和人体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嫉妒心理导致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可引起人体内免疫系统的胸腺、脾、淋巴腺和骨髓的功能下降,造成人体免疫细胞与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减少,因而使肌体抵抗力大大降低。

(2)易嫉妒的孩子,影响个人的情绪。嫉妒心理会使人产生诸如愤怒、悲伤、抑郁等消极情绪,导致烦恼丛生,并忍受精神的折磨,不利于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在妒火中烧时丧失理智,诽谤、攻击、造谣中伤他人,而不能腾出足够的时间来提高自己,并因此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而不可自拔。

(3)易嫉妒的孩子容易引起偏见。嫉妒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与偏见相伴而生、相伴而长的。嫉妒有多深,偏见也就有多大。有嫉妒心理者容易片面地看问题。因此会把现象看作本质,并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猜测他人。而当客观地摆出事实真相时,嫉妒者也能感到自己的片面、偏激或是误会。

(4)易嫉妒的孩子影响人际交往。嫉妒心理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首先,它会限制人的交往范围。嫉妒心理强烈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能力等各方面比自己优秀的同伴交往。更有甚者,诽谤、诋毁自己身边优秀的同学。其次,它会压抑人的交往热情。交往时总有所保留,不情愿真诚相待。另外,妒忌心理重者甚至能反友为敌。他们一般不能忍受朋友超过自己,并怀恨在心,展开暗中攻击。

同时,嫉妒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均起着耗损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嫉妒是一味毒素,它无时无刻不在侵蚀本来健康的心灵。

要帮助孩子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减少虚荣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接纳他人、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公平竞争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地认识到嫉妒的不好,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变得自信、健康起来。那么,家长具体应怎样帮助孩子告别嫉妒呢?

1.家长要向孩子讲明嫉妒的危害性

嫉妒不仅影响孩子间的团结,而且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应当认识到嫉妒的本质和危害,因为人人都需要与同伴接触和交流,而嫉妒却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自己的进步,发展下去既会害别人,还会毁了自己。

2.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孩子的竞争力和自信心

(1)要让孩子摆正自己与别人的位置。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别人又在另一方面胜过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现象。让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找到与他人的差距,扬长避短,开拓自己的潜能。

(2)有嫉妒心的孩子往往有某方面的才干,争强好胜,却又自私狭隘。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其争强好胜的特点,激发孩子的竞争力。与孩子一起进行自我分析,帮他找出自己的优缺点和赶超对方的方法。

3.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热情、合群的性格和集体主义的观念

让孩子充分地认识到集体和朋友间友情的美好和重要,使孩子乐于帮助别人。

4.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

有嫉妒心理的孩子,往往有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做核心人物;当不能成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同时,他们不会感谢人,易受外界影响等。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父母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要对获得成功的人多加赞美,并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别人、战胜自己,使孩子的嫉妒心理得到正当的发泄。孩子学会了处处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不仅会发现他人的许多优点,而且也会容忍他人的某些不当之处,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孩子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融洽和谐。让孩子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变得不再嫉妒。

5.教育孩子承认差异,奋进努力

现实中的人必然是有差异的,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一个人承认差异就是承认现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嫉妒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的进取心。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嫉妒往往会消磨孩子的时间,如果孩子学习、生活的节奏很紧张,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孩子就不会把注意力局限在嫉妒他人身上。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充实生活,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