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从小就是个聪明、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因为从小就听惯了别人的赞美,因此,容不得别人的批评。要是她因为做了错事被批评了,就会把嘴巴撅得老高,对批评自己的人心怀不满。此外,她还爱跟大人强词夺理,有时甚至嫁祸于人。一次她走路风风火火的,不小心把桌子上的茶杯摔坏了,妈妈批评她应该小心点,她却说“谁让你们把茶杯放在桌子上的”。
上学后,莎莎学习很用功,总希望能评上“三好学生”。到了期末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莎莎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全班第一,肯定没问题。没想到,成绩不如她的小彬因学习刻苦,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被同学们一致推选为“三好学生”。莎莎一听没有自己,没等老师说完,就气得哭着跑出教室。
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同,不喜欢听到他人的批评与指责,孩子更是如此。尤其是那些自尊心、虚荣心强的孩子对表扬的要求则更甚,当然,他们对批评的抵触情绪也更强。
现在的许多家长天天哄着孩子,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只要看到孩子做了一些好事,就不断表扬,而当孩子做了错事时,却很少批评。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害而无益。那些听惯受表扬的孩子,一旦被批评后就一蹶不振,烦闷或绝望。因此,让孩子学会坦然地接受批评,很重要。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让孩子从小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小彦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他热爱学习,由于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非常自负。
在家里,小彦认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对于父母说的话越来越不放在心上;在学校里,小彦也非常清高,不太愿意与成绩不好的同学一起玩,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没什么意思;对于任课老师,小彦也不太尊敬,他认为老师的水平不过如此,自己自学都能够学到很多知识。唯一令小彦比较敬重的是他的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是一位快退休的语文老师,他对小彦非常器重,经常给小彦介绍一些学习方法,讲一些名人故事。
有一次,小彦在一篇周记中表达了自己看不起同学的思想,他还提到一次与数学老师发生的争执,原因是数学老师批评小彦做作业不够仔细。
张老师在小彦的周记上回复道:“有人批评你,并不是他看不起你,而是他希望你进步。因为,他不批评你,你不会怨恨他,他批评你,你则会怨恨他,而他却选择了批评你,原因就是他希望你进步。张老师也是这么希望的。”
小彦看了这段话深受触动,慢慢地,他改正了自以为是、虚荣、容不得批评的坏毛病。
像小彦这样的孩子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孩子因为受到过多的表扬与称赞,自我感觉良好,在评价自己时经常会出现偏差,这个时候,孩子若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就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反之,对孩子的成长则是不利的。
那么,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如何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呢?法国的一些儿童教育专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批评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批评,主要是自尊心在作怪。即使是幼儿,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成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不应当着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老师的批评或表扬就是他们高兴或烦恼的指挥棒,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是小学生最高兴的事,而一旦受到老师批评,就会伤心难过,情绪低落。面对批评,有的孩子会进行争辩、对抗或是死不认账;有的会满肚子不高兴,生好几天闷气;有的则可能毫不在乎,不把批评当回事。实际上,这三种态度都是没有真正接受批评的表现。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就是批评听起来不令人高兴,不容易让人接受,但它能帮孩子改正缺点,避免犯更多的错。
2.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以表扬为主,但也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应注意语气温和,分析中肯,而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有意识地使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儿童时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其中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3.家长还应注意,批评孩子应就事论事,不要翻老账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孩子受到批评之后,引导孩子冷静地想一想,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是被误解了。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及时取得进步。
有时孩子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但由于误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评,他们会感到特别委屈和难受。如考试时有同学要抄他的答案,正好在孩子回头告诉他“不行”时被老师看见了,老师认为孩子作弊,孩子因此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考试也没考好。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引导孩子大胆地、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讲清楚,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4.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错处
当我们动怒时常常会急于让孩子认错,会直接针对孩子所做的错事切入,然而,孩子其实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似乎大人并不了解他整个人,而只注意他不好的部分。这样他就会怀疑当他表现好时,当他做出努力时,家长到底看没看见。孩子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后,往往需要我们的赞扬,同样道理,在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反映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并不是光把眼睛盯着他的错处,做得好的地方同样看得见。
5.允许孩子做出解释
当批评不符合事实时,也应允许孩子做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而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引发种种弊端。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同时还应要求孩子在解释时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
6.增加身体接触
在批评孩子时可以搂着他的肩膀说话,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家长需要责备他时,我们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一边指责他,一边身体部分接触他,这样就能够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7.让孩子学会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你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确实有几分道理,最后才能虚心接受。同时也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要认真倾听,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的必要方法。
8.表达对孩子的爱依旧
批评过后,父母不要一直板着脸说话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来打算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错事为理由不带孩子出去,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错事就不爱他,而希望他更茁壮成长起来。
在成长过程中,人人都会因犯了错误而受到批评,这是成长的代价。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像一剂苦药,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实际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善待”批评,那么批评完全可以如同表扬一样,成为鼓励孩子前进的春风,而且还可以起到表扬难以起到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