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养成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1 / 1)

弗兰克是一位心理学家,他一生经历坎坷,不仅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他自己也在纳粹集中营经历了一段凄惨的岁月。但是,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弗兰克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他经常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凭着这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他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直到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在人生的旅途中,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所以,如果一个人想成功,就必须具备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

现在,许多孩子并不是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度,而是不知道如何积极主动地做事。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呢?要想养成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要按步骤进行,要循序渐进地调整孩子的心态,把握机遇、创造机遇。具体方法如下:

1.让孩子远离被动

消极被动的人总是迷信宿命论,把不如意的事情纷纷归罪于基因遗传、星座、血型等因素,并由此变得自怨自艾,消极被动。要改掉这个习惯,就需要孩子远离被动。例如,自己决定自己的衣着打扮,周末时,自己决定要怎么度过等。

2.让孩子自己做主

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才不会随波逐流。许多孩子有很强的“从众”心态,自己有想法不表达,时间久了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么了。他们每次都会习惯性地先问别人:“你怎么想?”而从不会问问自己:“我怎么看?” 要改掉“从众”的习惯,就要设法让孩子潜意识里的“我感觉,我想要”体现出来,不要被动,避免孩子盲目地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从小事到大事,孩子如果都能做到听从自己的意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3.鼓励孩子积极尝试

一般来说,孩子稍大一点,当大人帮他穿衣服、系鞋带时,常常会说“我自己会”或“我自己做”。这时候,家长不要嫌他穿不好而说“你不行”。而是应当耐心地指导他自己去做,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模仿性很强,看你扫地,会说我也要扫,这时你就让他扫,并教他怎么扫得干净。如果他扫得不干净,不要指责,也不要当面重扫,否则会有伤孩子的自信心。

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好“逞能”,他们常常兴致勃勃地叫大人去看他们的“作品”:“妈妈,你看这是我叠的飞机,它能飞”、“爸爸,你看我画的鱼,好看吧?”这时家长千万不能随意否定他们的“杰作”,而应当表现出你对他所做的很感兴趣,并尽量予以肯定。如果他的鱼画得不太像,你就可以说:“如果身体再长一点,尾巴再大一点就更好了。”这样他既得到了鼓励,又有了新的目标,会继续去琢磨怎么样把鱼画得更好。如果你说:“这画的叫哪门子鱼呀!根本就不像。”孩子会既伤心又失望,甚至有可能从此不再拿画笔。

4.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家长要认真地帮助孩子去实现他人生中一个个“第一次”的成功,让他在“我能行”的体验中挺胸抬着头地长大,而不是经常处于“我不行”的心态之中,背着“我不行”的包袱低着头长大。对于孩子,成功的体验比失败的体验更重要。自小在心灵里播下自信的种子,它会成长为孩子一生事业成功的基石。

5.给予孩子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6.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

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父母应该陪伴在身边,给予鼓励。

总之,家长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做事习惯,孩子才能在今后的人生中主动去追求进步,获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