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1 / 1)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家长不能只满足于孩子读书的时间和读书的数量,还应该积极正面地引导孩子掌握读书的方法。这就要求,一方面,家长要把优秀的书籍精心选择后推荐给孩子,帮助他们得到“好书”;另一方面,家长还应该引导孩子归纳适合他自己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阅读,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让家长们伤脑筋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常常走神分心,不能坚持阅读。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的原因,而是与其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直接关系。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不够成熟,他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他们无法像大人一样保持阅读目标、一以贯之地读下去。要改善孩子的这种情况,减少甚至避免分心,家长可以运用“三到”原理,即以孩子的“口到”带动“眼到”再带动“心到”。也就是说,在训练孩子阅读能力的时候,遵循一个从有声读到无声读不断内化的阅读能力发展规律,用有声的朗读克服“眼睛串行”、“心神涣散”的情况。

有声的朗读促使孩子在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并积极思考,因此“口到”在孩子开始阅读训练时极为重要。但是,朗读往往使阅读速度较慢,而且在一些场合下并不适宜,所以又要注意引导孩子及时转化为无声阅读阶段,此时边看边思考尤为重要。在读的过程中,适时地插问,或事先确立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眼到”、“心到”,从而保证无声阅读的效率。“眼到”、“心到”、“口到”,基本上解决了孩子阅读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问题。要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还离不开“手到”:涂画、记录要点、记下疑问、感想,使阅读更为积极,而且加深理解和记忆。

要想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先扶后放

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经历从低到高的过程,需要家长教给他们基本的阅读方法,帮助他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训练开始之际,家长应当通过示范、提醒、启发等方式“扶”他们一把。随着孩子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及阅读水平的提高,家长则应该减少帮助与干预,慢慢地放手。

2.先易后难

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由易到难是极其重要的。一般而言,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不超过字词总数的5%。在体裁上,学龄前儿童以童话故事、短小的诗词为主;小学生的阅读材料以记叙文为主,简单的说明文、论说文为辅,意义明了、朗朗上口的短诗、儿童诗也可以。在文体上,童话、传奇、民间小故事也是小学生喜欢的。另外,也可以让孩子看报纸上的短新闻。

3.先单篇短章,后读整本书

有时,家长们不免会抱怨孩子读书没有耐心,一本书读了个开头就搁下。其实,让孩子硬着头皮攻读“大部头”原本就是不恰当的。应让孩子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指导孩子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中的某些章节。

4.先精读后略读

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精读与略读都是最终应掌握的阅读方法。不过,由于孩子阅读能力有待发展,而且其任务侧重于获得坚实基础,所以精读训练在先。精读训练基本过关,才可以进行略读训练。

5.鼓励多读书,读杂书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确实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完成。相当一部分父母倾向于孩子读好课本,读好老师发的阅读材料,反对孩子读课外读物、小说、杂志等“闲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殊不知,许多“闲书”并不“闲”,这些杂书能开阔孩子视野,锻炼孩子思维,提高孩子阅读能力,是孩子很好的“课本”

6.“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孩子的知识面还不能够达到像专家教授一样,能够把书研究得非常透彻。所以,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父母要尽量多选择一些好书,只要求孩子掌握书中的大意,不必刻意要求孩子把每一个字词都理解得通透,也不要让孩子钻牛角尖。

7.用问题带动读书活动

为了使读书生动有趣,首先要激发孩子读书的强烈兴趣,在家长给孩子读一本新书之前,可以先让他了解封面内容,并让他去猜想这本书将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家长可以一边读一边指着书中的图画和人物问他们:“你们认为这是什么意思?”最后,读完一本书后,家长还需问孩子:“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什么?你认为或者希望以后的故事如何发展?”

这种积极的阅读方式特别有助于儿童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约州立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在家长的帮助下采取积极、投入式的阅读方法,其语言和思维发展水平要提前其他孩子6~8个月。

8.好文章要细读

指导孩子读书时,家长应指导孩子,对于那些优美的短篇诗文,不宜匆忙读过,而要慢慢咀嚼玩味,品出味道。有些一时不懂、读不透的,也可以让孩子先把这些内容用笔做下记号,有空的时候再拿出来翻看一下。说不定哪一天孩子豁然开朗,真正领悟其中蕴藏的深层含义或艺术上的高妙之处。

9.引导孩子把书中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当孩子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发挥孩子的联想能力,指引孩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验证作品中描述的生活,可以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不一定要与作者的意愿相符;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多了解作家的生平和作品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就是所谓知人论世。学会把握自己的人生,把人生变成一种近距离的观察,使自己活得有滋有味。

总之,孩子只有自己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才能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使读书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有趣。